- +1
科學家制造出量子“域墻”,新的量子技術成為可能
近日,科學家已經在實驗室制造出一種新的量子物體——量子“域墻”。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研究量子粒子,并為未來的新技術開辟道路,如量子電子學或量子存儲器。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期刊上。

“域墻”圖片根據實驗數據調整和添色,圖片來自于芝加哥大學
Cheng Chin教授帶領的芝加哥大學團隊在實驗時,注意到極低溫度下,原子內部發生了一個有趣現象。該實驗室主要研究新型量子系統及其基礎物理。
在適當的條件下,原子組可以分離成域,在相遇的交界處形成一道“墻”。這道“域墻”的行為類似一個獨立的量子物體。
“它有點像沙漠中的沙丘——沙丘由沙子組成,但沙丘就像一個物體,因為其行為不同于單個的沙粒。”論文第一作者Yao Kaixuan表示。
此前,科學家們在量子材料中看見過這些“域墻”,但無法進行可靠地生成和分析。芝加哥大學團隊通過制造并研究“域墻”,觀察到了奇特的行為。
“我們在控制原子方面有很多經驗,”教授Chin說,“眾所周知,如果把原子向右推,它們會向右移動。但在這里,如果你把‘域墻’向右推,它會向左移動。”
“域墻”是一類涌現(emergent)現象。簡單來說,當一個實體被觀察到具有其組成部分沒有的屬性時,涌現就出現了。
這意味著“域墻”似乎遵循著新的物理定律,它的反向移動是多個粒子作為一個集體共同作用的結果。

團隊研究了“域墻”這類涌現現象,認為它們可以揭示一個定律(dynamical gauge theory),該定律描述了材料和早期宇宙中的涌現現象,同樣的現象使第一批粒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
這一領域的突破也使新的量子技術成為可能。“域墻”或許可以成為未來技術的基礎,正如現代全球定位系統的基礎,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科學家試圖驗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這一現象(域墻)可能會在制造可編程的量子材料或量子信息處理器方面得到應用——它能用來創造一種更穩健的方式來存儲量子信息,或使材料具備新的功能。”Chin表示,“但在我們找到答案之前,第一步是了解如何控制它們。”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