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立言|“朝核計劃已處嚴重階段”,折射美國對朝空前焦慮
【開欄語】
“立言”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沈丁立教授為澎湃新聞“外交學人”開設的專欄,縱論天下事,別出機杼,道人所未言。今起推出,每月月中推送。
習近平主席上周訪問美國已經結束,兩國政府對此次訪問的成果都已公布。結合雙方的宣布,可對此訪做如下評估。由于中美對彼此單方面的成果宣布互不否認,因此可假定其各自宣布的成果符合事實。
第一,中美雙方都有意繼續推進對話,發展和改善兩國關系,就雙邊、地區與全球事務開展合作。就高層對話而言,不僅中方歷屆政府,而且美方從小布什政府到奧巴馬政府,再到目前的特朗普政府,都在不斷發展和提升兩國制度性的交流與磋商。
小布什時代,中美開展了中美“高層對話”(中方時稱中美“戰略對話”)與“戰略經濟對話”。中美盡管啟動了高級對話,但美方當時尚不愿直接接受“戰略對話”之定位。奧巴馬時代相對務實,將上述兩項對話的框架予以合并,并接受了“戰略與經濟對話”的定位。
特朗普總統上位后,中美還將繼續實施高層對話,但未能達成名義上的“戰略”定位,而將之前的“戰略與經濟對話”與“人文交流高級磋商機制”重組拆分,形成“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絡安全對話”、以及“社會與人文對話”四大板塊。盡管如此,雙方還是確定了協商對話的框架,兩國當局經共同努力仍取得重要成果。
第二,特朗普總統上臺不到三月,兩國就在短期內取得如此積極成果,來之不易。鋪就下階段中美交往模式,有利于未來幾年雙方穩定關系,開展溝通,解疑釋惑,增進協作。
中美是當今世界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目前形成了相互合作與競爭的復雜關系。中國的快速發展在給美國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在客觀上使美國倍感壓力。盡管美國仍在主導國際事務,但它漸趨力不從心,自信心有所下降。普遍不被看好的特朗普在去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就是美國相當一部分民眾在新形勢下求新求變的特殊表現。
特朗普上臺后勉力改革,銳意求變,但困于缺乏經驗,用人不淑,并鑒于自身性格存在不足,因此執政路上困難重重。就對內立規而言,他所推動的廢止奧巴馬醫保法案以及前兩版推出的限制特定國家穆斯林進入美國的立法立規,都受到沉重挫折。在對外方面,特朗普政府在處理同德國、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以及北約等的關系上都面臨挑戰。面臨內外交困,特朗普方面急欲理順中美關系,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
第三,如何看待中美參加此次峰會的設定目標。美方的設定目標,在于就中美經貿以及朝核問題有所得分。就中美經貿,特朗普方面希望中方就“買美國貨、雇美國人”做出新的努力。中方新聞發布稿指出,習主席在與特朗普總統的會晤中表示,將“推動雙向貿易和投資健康發展”,這讓白宮團隊就平衡兩國貿易的“健康性”以及美國對華投資接受中方國民待遇的“公平性”方面看到了希望。
在朝核問題方面,白宮成果發布簡報顯示,中美將“加強合作迫使朝鮮放棄核武器,一致認為朝鮮的核計劃已進入嚴重階段”。盡管特朗普總統會后開玩笑表示他“什么也沒拿到”,但中美承諾就朝核問題將“加強合作”本身就是成果。問題是如何加強合作,這恐怕將由新建立的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來予以推動。顯然,在他下半年訪華前,雙方必須對此有所作為。
中方的設定目標,也是穩定中美經貿關系,并在朝核問題上既與美方加強合作,又要爭取以和平方式應對這一挑戰。一段時間以來,中美經貿關系穩中有進。特朗普總統沒有重彈對中國對美出口征收45%“邊境稅”的老調,美國商務部近期報告也不認為中國正操縱匯率。通過本次海湖莊園峰會,中美就調整目前狀態的雙邊貿易關系展現了誠意,特朗普總統表示他與習主席建立了“非凡的友誼”,這些均為利好消息。
在朝核問題上,中國堅決反對朝鮮繼續發展核武器,這與美國立場一致。但是對于如何阻止朝鮮繼續發展核武器,尤其是朝方可能最近再次試驗核武器,兩國有效手段不多。美國近日正遣“卡爾·文森”號航母戰斗群前往東亞,試圖增強對朝威懾。在習主席抵達海湖莊園當日美國對敘利亞實施導彈攻擊,被西方媒體普遍視作傳遞特朗普政府的強硬信息。盡管有媒體報道美國事先向中俄做了通報,但美國的“強硬”也可能引發朝鮮的“超強硬”,帶來美朝繼續對抗的消極循環。
盡管近期特朗普方面屢屢放“硬話”,聲稱對朝反應的各種選擇都在桌上,但美方動武而不引發嚴重后果的可能其實為零。正因如此,美國愈發焦慮,這就是此元首峰會所稱“朝核計劃已處嚴重階段”之緣由。峰會之后,北京和華盛頓如何互動,落實兩國領導人在峰會上表達的合作精神,應成各界關注焦點。
(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