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節氣|清明肝火旺,祭掃少憂思
今年4月4日,農歷三月初八是清明節氣。就中醫養生來講,清明時節是一年之中養生的重要時期。過了清明節,萬物舒展,中醫認為人應四時,春季萬物生長,機體也是如此。

那么清明時節我們應注意從哪些方面養生?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內分泌科鄭敏副主任醫師從疾病預防、飲食起居等方面為讀者詳細解答。
【候】祭掃踏青時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每到清明,氣候溫暖,陽光明媚,柳綠桃紅,生機無限,是二十四節氣中最令人心曠神怡的節氣。江南地區,“清明時節雨紛紛”,此時時陰時晴,充沛的水分可以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
在中國歷史上,清明節氣具有特殊性,寒食節、上巳節,都在清明前后,三節逐漸合而為一。
上巳節,俗稱三月三,這個節日的內容豐富,有清潔自身、郊外春游、踏青、男女歡愛的習俗。相傳三月三日是黃帝的誕辰,中原地區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古時的上巳節,人們在水邊宴飲、郊外游春。上巳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此時正是“有女懷春 ,吉士誘之”的日子。這一天,青年男女到郊外游春,官府甚至鼓勵男女歡愛,把這樣的日子當做天地做媒的好日子。《周禮.媒氏》:“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后來,上巳節又增加了祭祀宴飲、曲水流觴等內容。書圣王羲之在暮春之初與友人匯聚蘭亭,曲水流觴,寫成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寒食節也在清明節前一兩天,是遠古人在春天改火形成的習俗。先民們鉆木取火,火種來之不易。每到初春季節,天氣干燥,人們保存的火種易引起火災,春雷也易引起山火,古人就在此時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過幾天再鉆燧取出新火,謂之“改火”,“請新火”。
在無火的日子里,人們只能以冷食度日,即為寒食。寒食禁火、清明取火的現象,在唐代詩人韋莊的詩中是:“寒食花開千數雪,清明火出萬家煙。”
除了禁火冷食,寒食還有祭掃墳墓的習俗,人們將寒食節掃墓視為返本追宗、慎終追遠的節日,由于清明離寒食節很近,人們常常將掃墓延至清明。到了唐代,寒食節與清明節合而為一。
這個季節,既有慎終追遠的感懷,有生離死別的黯然銷魂,又有歡樂賞春的氣氛,有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唐人杜牧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而《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宋朝盛世清明圖景。
【居】踏春防過敏
鄭敏副主任醫師提醒,時至清明,可能會出現倒春寒的情況,易感風寒,同時也會進入一個多雨的時節,這時易生濕邪,許多細菌、病毒也進入了繁殖期,易于傳播各種傳染病。
對于自身抗病能力較弱的老年、小孩,應強身健體,益氣驅風祛濕,增強體質,同時注意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勤洗手勤換衣服,家中經常開窗通風,少去公共場所從而減少病菌的產生,進而減少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春在五行與肝木密切相關,木生火,火為心,因此此節心肝易火旺。在情志不遂、喜怒太過之時易誘發高血壓病。所以,患有高血壓等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人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保持情志舒暢,防止血壓波動太大。
肝木傷金,金為肺,因此這一節氣對于呼吸系統疾病也要注意預防。清明時節,春暖花開,花粉中的油質和多糖物質進入人體呼吸道后過量蓄積引發過敏,因此,對于有過敏癥的朋友,此時春天郊游時應特別注意遠離花粉,或者準備一個口罩,以備不時之需。
清明是踏青的好時節,在充分考慮自身病情的前提下,結合個人的興趣愛好,量力而行,合理選擇。較少活動的人群,做運動需要量力而行,不應過大。老年人活動時心率控制在100次/分鐘以內,呼吸控制在24次/分鐘以內。年輕人可適當放寬要求,選擇徒步、慢跑都比較適合。
患有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處于結石活動期的病人,不宜進行登山、游泳、跑步等強度過大的運動。
清明節后氣候變暖,易讓人身心疲憊,昏昏欲睡,此為春困。在這里,我們可以每日早晨起床之前,堅持坐幾個簡單的動作,不但有助于全天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利于增強身體素質。
搓臉:早晨睜開眼睛之后,先用雙手中指同時揉搓鼻孔旁的“迎香穴”數次,然后再上行搓到額部,再向兩側分開,沿兩頰下行搓到頰尖匯合。如此反復搓臉20次,可促進面部血液循環,增加面部肌膚抗風寒、醒腦、預防感冒作用。
彈腦:坐在床上,兩手掌心分別按緊兩側耳朵。用食指、中指、無名指輕彈后腦殼,每天早晨3~4次,能緩解疲勞、防頭暈、增強聽力之功。
【食】薺菜可益肝
鄭敏副主任醫師提醒,清明時節腎氣漸弱,心氣漸起,肝氣正旺,氣候多雨多濕,因此,清明在飲食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清明不宜過多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春筍性寒,滑利耗氣。《本草從新》說:“虛人多食筍,多致疾也”,即人有久病,其氣多虛,食筍更易耗傷其氣,誘發疾病發作。春季正值肝陽上亢季節,食雞易動風助肝火,易導致慢性肝炎、高血壓等病的復發。
清明應多食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菠菜、山藥等。薺菜可益肝和中的功效,菠菜可利五臟、通血脈,山藥有健脾補肺之功。
清明可適當服一些適當的滋補之品,如銀耳,能潤肺生津、養陰柔肝。春升之季,常服銀耳,可收到柔肝養肺的功效。
另外可多食用韭菜等溫陽之品,韭菜性溫升發,是春天補藥,可增加人體胃腸蠕動,起著血管清道夫作用,以其補益肝腎而增加人體抵抗力作用,但對于“熱身”或有積火、痰濕者不宜吃用。
【方】春菜入藥膳
上海市中醫醫院藥膳專家推薦兩款適合春季的藥膳。
百合炒素菇:
配料:百合50克、西芹100克、 香菇30克、 蘑菇30克、 輔料適量。
做法:百合洗凈不用去衣膜,其余菌菇洗凈切片,油鍋先放入菌菇煸炒,再加輔料、適量水和百合一起略煮,加入調料即可裝盤。
功效:百合其性味甘寒,可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用于陰虛久咳、痰中帶血、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等癥。此款藥膳百合潔晶,菇味鮮美,具有化痰潤肺 、增強免疫的功效。注意,百合衣膜有藥理作用,故一般不去衣,烹飪時進行調味即可。
馬蘭拌杞子:
配料:馬蘭頭100克、枸杞子5至10克,調料適量。
做法:馬蘭葉洗凈汆水后,入涼開水后即擠干切末。枸杞頭涼開水略泡漲備用。將馬蘭頭末加適量鹽、調料、麻油伴勻,再撒上枸杞子即可。
功效:紅綠相間、鮮香甘苦。清熱潤膚、養肝明目。南方的春季,是馬蘭頭上市的季節。將枸杞子直接用在涼拌菜里,既能增加色澤,也能使枸杞子內的營養成分免受高溫破壞。這是道好看又爽口的食療涼拌菜。注意,脾胃虛寒者不宜多用。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