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春來不似春:樸槿惠的悲情和宿命
2017年3月31日,韓國第18任總統樸槿惠被捕入獄。
讀完這則消息,筆者不禁想起傅斯年1950年為一位殉情的臺灣女子寫的一副挽聯:無緣何生斯事,有情所累此身。
樸槿惠身份多樣。她是韓國第一位女性總統,也是韓國第一位在任期內被罷免的總統,她是以“選舉女王”的身份擊敗“王的男人”文在寅登上總統寶座的人。她是繼全斗煥、盧泰愚之后被逮捕的總統。她是9歲隨父親入住青瓦臺,22歲代行第一夫人職責走向國際舞臺,誓言嫁給國家的人。她也是深陷閨蜜干政、受賄丑聞,至今仍不肯向國民道歉的人。
作為當選時宣稱嫁給國家但任期未到被彈劾下臺如今鋃鐺入獄的韓國前總統,樸槿惠怎么會走到這般田地?背后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細細追問。

樸槿惠是韓國前總統樸正熙的長女,其名來源于韓國國花——木槿花,象征著樸正熙對長女的深切希望,似乎也注定了樸槿惠一生與韓國政治的密不可分,甚至相愛相殺。樸槿惠9歲隨樸正熙入住青瓦臺?!扒嗤吲_,庭院寬廣的家”,這是樸槿惠對青瓦臺的第一印象。在這里,樸槿惠度過了青少年時光,經歷了1974年母親陸英修被刺殺和1979年父親樸正熙遇刺,27歲的“冰公主”離開青瓦臺。2013年,61周歲的樸槿惠以總統身份再次入住青瓦臺,對于曾經在這里度過18年青少年的她來說,也許更像是回家。
樸槿惠的政治宿命不僅因為她是樸正熙的女兒,同時也因為她自己以身許國的勇氣和意愿。樸正熙時代最后一任秘書室長金桂元在回憶錄中寫到,當樸槿惠正值芳華,有人提到婚姻,她就面帶不悅。最有代表性的畫面是她在父親遇刺時的表現,聽到消息后,樸槿惠的第一反應是鎮靜地問:“怎會如此?北韓現在有什么行動?”在部署完邊防后才詢問父親在哪里。
沉寂18年后,樸正熙女兒的身份和自身對政治的關心讓樸槿惠毅然回歸政治,1997年加入韓國大國家黨,1998年在父親樸正熙的出生地(大邱)當選為國會議員,直至2012年當選總統。然而,幾十年過去,老去的只是樸槿惠的容顏,父母遇刺和親信背叛在樸槿惠心里留下的創傷和陰影卻只是塵封,從未改變。媒體報道和自傳敘述均顯示,樸槿惠的內心一直缺乏基本的安全感,也一直沒走出當年母親被刺殺后代行第一夫人職責的生活和心智模式。

據說,樸槿惠在青瓦臺獨自吃飯,與弟妹很少來往,拒絕與官員面對面溝通,只喜歡書面或電話匯報。即使處理世越號沉船事件,樸槿惠也回避當面報告,通過書面和電話下達指令。韓國輿論普遍認為,樸槿惠“缺乏溝通”的執政方式導致救援工作拖延滯后終釀成巨大慘禍。這種“缺乏溝通”的執政方式正是受了樸槿惠青年時期經歷父母雙亡,親信背叛留下陰影的影響。樸槿惠沒有走出個人和家庭悲情,這是她和韓國的悲劇。面對內心的孤寂和創傷,樸槿惠選擇了崔泰敏的永世教作為精神寄托,也為日后崔順實干政埋下伏筆——這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棵稻草。
制度:難以善終的總統宿命
然而,樸槿惠的政治結局并不只是她一個人的“斯人獨憔悴”,歷屆韓國總統似乎都難逃悲劇宿命。
建國總統李承晚(第1-3屆)因為3.15賄選和4.19革命流亡美國,最后客死他鄉。尹潽善(第4屆)因為樸正熙軍事政變下臺。樸正熙(第5-9屆)遇刺身亡。崔圭夏(第10屆)因為全斗煥軍事政變被迫下野。全斗煥(第11-12屆)因為參與軍事政變、內亂罪、鎮壓民主化運動和腐敗在金泳三執政時被判處死刑,后被金大中特赦。盧泰愚(第13屆)罪同全斗煥,被金大中特赦。金泳三(第14屆)和金大中(第15屆)都因為兒子的貪腐獲刑,喪盡總統顏面。盧武鉉(第16屆)因為兄長盧建平的腐敗而跳崖身亡。李明博(第17屆)因為兄長李相得貪腐,李明博自己也因涉嫌BBK股價操縱案,最近再次被民主黨議員提議調查。
韓國建國至今72年,歷屆總統都難逃悲劇宿命,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總統陷入這個魔咒呢?
如果制度設計合理,即使總統個人領導力有限,多數可能還不需要不會走到如此絕境的,比如英美。其實,韓國歷屆總統的悲劇都是威權時期政商勾結這一制度頑疾的結果,也是韓國民主制不健全的體現。一般而言,對于威權時期韓國的經濟發展,很多分析認為韓國首先是著力于發展經濟,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已經成功地完成了民主化的政治轉型?!把阈心J健薄ⅰ俺隹趯颉?、“后發優勢”等概念似乎是韓國政治發展中值得汲取的最佳經驗。
但是,伴隨韓國經濟崛起和政治轉型的權力分配事實上并完成根本上的制度變革。威權時期根深蒂固的政商勾結不但沒有在政治轉型中被修正,反而成為韓國政治發展里周期性發作的痼疾。僅就涉及到歷任總統親信與財閥勾結發生的貪腐案件,就有盧泰愚夫人表弟和前長官樸哲彥收受“老虎機”賄賂6億韓元。被稱為“小總統”的金泳三次子金賢哲參與“韓寶金融腐敗事件”。金大中的三個兒子收受賄賂、洗錢。盧武鉉兄長盧建平在收購世宗證劵時貪腐。李明博兄長李相得——前國會副議長在李明博總統組織的民間司法檢查團“永浦會”中腐敗。政商勾結就像一道傷疤,一直存在于韓國的政治生態之中,崔順實干政只不過是用一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方式再次揭開了這道傷疤。
情理之中的事情為何會引發總統被罷免,直至牢獄之災呢?其原因在于樸槿惠深深得罪了制度圈和運動圈,引發了全民性的抗議。韓國政治是由政府、國會和政黨所構成的“制度圈”知識分子和學生運動所產生的“運動圈”兩者共同推動的。一方面,從制度圈來看,崔順實干政事件曝光后,樸槿惠所在的執政黨——新世界黨為保黨,迅速切割與樸槿惠的關系并清除“親樸派”,2016年2月8日改名為自由韓國黨。在野黨更是不遺余力通過樸槿惠-崔順實事件進一步打擊執政黨,意圖在總統選舉中實現政權交替。2016年12月9日國會以234票的高票數通過總統彈劾提案體現了制度圈對樸槿惠的拋棄。另一方面,運動圈是通過領導民眾運動來追求社會公平正義的反體制集團抵抗勢力,對樸槿惠及政府的反對不用贅言。韓國民眾雖然反感運動帶來的社會動蕩,但是對被崔順實操控的樸槿惠、對官商勾結的韓國政治更為憤怒。所以民眾以燭光示威的非暴力方式,對制度圈和憲法法院進行持續壓迫,最終在制度框架內通過法律的方式宣告了樸槿惠時代的終結。

國際:地緣政治的夾縫生存
如果說樸槿惠悲劇的直接根源在于其個人因素與韓國政治的制度頑疾,那么間接根源則來自于韓國在大國夾縫中生存的地緣政治因素。眾所周知,韓國不僅要在中、美、俄、日四個強國的夾縫中騰挪轉身,還要朝夕面臨窮橫異常之北鄰的威脅,實際上韓國是東北亞地緣政治中最軟弱無力的一環。在地緣政治壓力下,韓國面臨著三種可能性選擇:一是隔絕于國際壓力,成為永久中立國;二是操縱國際政治和國際市場;三是向強國妥協,進行國際合作。身處東北亞火藥桶中,前兩項都只能是黃粱美夢。與美國結盟,就成了唯一的自然選擇。
幾十年來,不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化、韓國社會如何轉型,韓美同盟一直都是韓國外交政策中的壓艙石,已經政治正確的衡量標準。自稱“反美主義者”的盧武鉉因反美陷入政治危機,雖宣稱反美,但在執政期間積極推進韓美FTA,這成為韓美同盟從軍事同盟邁向經濟同盟的重要一環。“親美主義者”李明博則更進一步把韓美同盟定義為“價值-信任-建構和平的同盟”。樸槿惠雖主張“聯美親中”,但其外交基石仍然是韓美同盟。為鞏固軍事同盟,抵抗朝鮮威脅,大力購買美國武器。最近的數據表明,樸槿惠執政四年間就從美國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購買了107億2475萬美元的武器,是盧武鉉政府的100倍,李明博政府的13倍之多。
實際上,韓美同盟已經成為政商勾結的一條暗線。樸槿惠政府的軍火供應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是薩德的制造商。在薩德這次軍火交易的背后隱藏著樸槿惠的兩位閨蜜——崔順實和Linda Kim。樸槿惠與Linda Kim交往多年,在重返韓國入政界之前,樸槿惠訪美時多次住在Linda宅邸,任職總統后也經常邀請Linda 訪問青瓦臺。Linda Kim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韓國政府接觸的中間人。Linda Kim先后與樸槿惠的秘書室長鄭潤會(崔順實的前夫)聯系,后來安排崔順實與該公司頭面人物接觸。可以這么說,韓美同盟促使韓國形成了政府-財閥-個人的新版利益鏈。
樸槿惠高開低走的總統四年可以讓我們想到很多。但是,作為第一位韓國女總統,樸槿惠依然是一個沒有走出國際夾縫、制度陷阱、家庭悲劇和個人宿命的悲情女子。我們特意撰寫下面四句詩,算是對樸槿惠和韓國的“理解之同情”:
春來不似春,春后多少恨。
難逃那一日,到頭這一身。
(本文作者李辛,韓國首爾大學政治學博士,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講師;彭長桂,北京科技大學管理學博士,內蒙古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文章構思過程中獲得復旦大學歷史系孫科志教授的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