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玉泉山顯圣”新解:關羽亡魂為何要向呂蒙索命

陳駿千
2017-04-14 14:05
來源:澎湃新聞
? 私家歷史 >
字號

“玉泉山顯圣”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荊州重歸東吳之手。就在離關羽父子遇害之地不遠的玉泉山上,僧人普靜遇到了一位意想不到的訪客。

是夜,月白風清。三更已后,普靜正在庵中默坐,忽聞空中有人大呼曰:“還我頭來!”……普靜認得是關公,遂以手中麈尾擊其戶曰:“云長安在?”關公英魂頓悟,即下馬,乘風落于庵前。……普靜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良文丑、五關六將等眾人之頭,又將向誰索耶?”于是關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國志演義》毛宗崗批評本第七十七回,中華書局2009年排印)

這就是著名的“玉泉山顯圣”的故事。這個故事起源很早,流傳版本也很多,在這里主要討論的是以《三國演義》為中心的文學作品中的玉泉山故事,因此相關的歷史考證從略。

關羽顯圣的玉泉寺位于今湖北省當陽縣,當地人稱作“小關廟”,與山下的“大關廟”(即關陵廟,關羽身體埋葬之地)相區別。與河南洛陽的關林、山西運城的解州關帝廟合稱中國三大關帝廟。(圖來自網絡)

僧人普靜用禪理點化關羽的亡魂,并成功使其皈依佛門。然而,按照《三國演義》的發展,之后關羽又一次顯靈向呂蒙索命。讀者在這里未免產生一個樸素的疑問:既然關羽已經皈依佛門,為何還能以“厲鬼”的形象現身呢?

實際上,關于這個問題,毛氏本《演義》并不能自圓其說。毛宗崗在本回的“總評”中說:

“云長安在”一語,抵得一部《金剛經》妙義。以“安在”二字推之,微獨云長為然也。吳安在?魏安在?蜀安在?三分事業,三國人才皆安在哉?凡有在者不在,而惟無在者常在。知其安在,而云長乃千古如在矣。

毛宗崗將普靜的話解釋為,由佛家看來,世間萬物無一不是空,那么從本質上講,關云長是空,從一開始就沒有關云長,又哪來的這些恩恩怨怨。所以關羽“頓悟”的內容,即是“五蘊皆空”的道理,因此他欣然皈依佛門,后來修成菩薩。

這種解釋看似通順,但是如此一來,既然關羽看破了世相泡影,他為什么還要執著于仇恨,以至于化身厲鬼呢?毛宗崗也意識到了這一點,試圖進行補救,他在總評中說道:

關公既經普靜點化之后,人相我相,一切皆空,何又有追呂蒙、罵孫權、驚曹操、告玄德之事乎?曰:云長不以生死而有異。玉泉山之關公,與鎮國寺之關公,非有兩關公也。善善惡惡,因乎自然,而我無與焉。追所當追、罵所當罵、驚所當驚、告所當告,直以為未嘗追、未嘗罵、未嘗驚、未嘗告而已矣。不寧唯是,五關斬將,直是未嘗斬;水淹七軍,直是未嘗淹也。

毛宗崗先是向道教求援,擺出“自然”的道理,又強行玩文字游戲,說追與不追都是一樣的,進而把五關六將等也一筆抹銷。可見,在這個問題的解釋上,毛宗崗已經語無倫次,用“空”來解釋關羽的“頓悟”,并不能令人信服。

關羽畫像(宋·馬遠)

那么,再一次回到原文。普靜提到顏良等人,指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這是佛教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因果報應”。然而,這個“后果前因”交代得并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從更多的文本中尋找相關的信息。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從成書以來,經歷了漫長而復雜的演變過程。現今能見的《演義》版本有三十余種之多,而毛氏本是其中最晚的版本。根據近年的研究,我們可以粗略地將《演義》分為二十卷本、二十四卷本(或稱福建本、江南本)兩大系統(詳見金文京:《三國演義的世界》(東方書店,1993)、中川諭:《<三國志演義>版本研究》(汲古書院,1998)等)。其中被認為是二十卷本最早的版本,即“葉逢春本”的記述與毛氏本有著微妙的不同:

靜禪師已見是關公,待馬到庵前,禪師乃以手中麈尾擊其座曰:“顏良安在?”關公英魂頓悟……靜曰:“昔非今世[是],一切休論,只以公所為言之。往日白馬渡,顏良雖不曾與公斗刀,忽刺之。斯人于九泉之下,安得不抱恨哉?今呂蒙以詭計害公,正猶[由]此也。公何迷惑如是?”關公方始解脫……(引自井上泰山編:《三國志通俗演義史傳》影印部分,關西大學出版部,1998。方括號內是筆者對原文別字的訂正。)

普靜向關羽拋出的禪語由“云長安在”變成了“顏良安在”,并將關羽的死與斬顏良聯系起來。也就是說,普靜開門見山地提出了顏良,而關羽立刻就領悟了普靜的用意,得知了自己被呂蒙害死,正是昔日殺死顏良所受的報應。而普靜進一步說明,當時顏良并沒有和關羽正面交鋒,而是被關羽“刺”死。報應循環,用計謀殺死顏良的關羽,最終也被人用計謀殺死。所以在早期階段的“演義”中,關羽“頓悟”的內容并不是毛宗崗所解釋的“空”,而是因果報應的道理。

而與毛氏本同屬二十四卷本系統的“嘉靖本”、“夏振宇本”的記述則變得語焉不詳:

向日白馬隘口,顏良并不待與公相斗,忽然刺之。此人于九泉之下,安得而不恨乎(夏本作“安得而不抱恨哉”)?今日呂蒙以詭計害公,安足較也?(“嘉靖本”引自 《古本小說集成》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所收影印本。“夏振宇本”引自陳翔華主編:《三國演義古版匯集》(國家圖書出版社,2010)影印本)

在二十四卷本系統中,明示因果報應的“正由此也”變成了“安足較也”。語義頓時發生了變化,在這里,普靜指出顏良未曾交戰就被殺死,所以戰敗而死的關羽的怨恨和顏良無法相提并論。佛家的“因果報應”變成了時下流行的所謂“比慘”,即舉出更加不幸的顏良,來安慰關羽的怨恨。這種改變被毛宗崗發揚光大,舉出的例子由顏良一人擴大到多人,而原本因果報應的解釋則被消解了。

萬歷辛卯年(十九年,1591)萬卷樓刊《新刊校正古本出像大字音釋三國志傳通俗演義》(通稱“周曰校本”)插圖。

“云長何在”vs“顏良何在”

另外,關于普靜喝住關羽的禪語,各版本有“云長何在”(夏、毛諸本)、“顏良何在”(葉、嘉諸本)兩種。這種差異之間又有著什么樣的意味呢?

事實上,玉泉山故事發生之時,關羽殺死顏良已經過去了二十年,而普靜一句“顏良安在”便足以引得關羽“頓悟”,這說明關羽對斬顏良一事始終抱有不安,顏良引起了關羽心中多年來的郁結,但同樣因為顏良,關羽得以解脫得道。那么,關羽和顏良之間發生過什么?我們讓時間回到二十年之前。

關于斬顏良的過程,《演義》各本出入不大,以下引述毛氏本:

關公奮然上馬,倒提青龍刀,跑下土山來。鳳目圓睜,蠶眉直豎,直沖彼陣。河北軍如波開浪裂,關公徑奔顏良。顏良正在麾蓋下,見關公沖來,方欲問時,關公赤兔馬快,早已跑到面前。顏良措手不及,被云長手起一刀,刺于馬下。

從《演義》來看,關羽并沒有和顏良正面交鋒,而是趁顏良未加防范之時,出其不意將其殺死。毛宗崗評“刺”字道:“殺得出其不意,所以謂之刺也。”而《演義》的敘述僅限于此,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就要從其他的文本入手。其中之一就是清代車王府所藏曲本中的“鼓詞”《三國志》。作為口頭傳承文學的鼓詞,其成立的年代并不清楚,而從內容上考察,似乎是參考《演義》而成,但其中有許多《演義》所沒有的故事,比如關興、關索逃出荊州的情節等。這些情節可能來自于《演義》之外的來源,有可能保存了某些被《演義》舍棄的故事(詳參后藤裕也:《說唱<三國志>研究》,汲古書院,2013)。這些問題姑且不論,鼓詞《三國志》第四十七卷中,詳細描述了關羽斬顏良前的心理活動。(以下車王府鼓詞引自北京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由于原文多有別字、俗字,為簡便起見,以下引文盡量改為標準簡體字,文中不再一一標明。)

(唱)關老爺一邊里催馬心中想,腑內自己暗沉吟。料顏良他比華雄自然勇,不然焉能把許褚贏。說不得再用藏刀計,這是關某三次施展出于無奈中。欲要不使這路刀法,猶恐怕袁將難敵赤銅鋼鋒勝青龍。

關羽見到顏良勇猛,決定使用“藏刀計”。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刀法呢?

(白)這一陣講不得馬打盤旋三合五蕩,老爺見袁將的馬迎面而來,把右手的刀往上一舉,卻是攥朝前,刃朝后,刀背朝下。與敵人相離不遠,老爺口中說,袁將著刀。說著話,用刀攥照面(扌床)去,顏良見,用赤銅刀往上一迎,老爺往回里一抽,顏良的利刃架空,使得往后一仰。老爺倒手,刀攥向了左,刀刃向右,橫在自己的面前,攢勁一甩。

(唱)老爺單手一甩青龍刃,那顏良招架不及(口克)嘆一聲中鋼鋒。咕嚕斗大的人頭墜在地,尸首掉下馬能行。

在鼓詞中,藏刀計是一種非正規的刀法,通過反持、虛晃、變招等動作殺死顏良。如果結合這種描寫來考慮,所謂“殺得出其不意”就容易理解了。

《清蒙古車王府藏曲本》所收鼓詞《三國志》影印本,共70冊、140卷,成書約在清中后期。

當然,鼓詞本身的成立年代難以考證,而文字化的時期又相當晚,其內容能否作為理解《演義》的參考,這是一個模棱兩可的問題。但是,以斬顏良這個場面來講,其他口頭文學中也能看到類似的描述,可以作為相互印證。其中之一,便是所謂“張國良評話”。這個系列是蘇州的評話藝人張國良將家傳的蘇州評話故事整理編排的一套叢書。其中有《演義》所不載,而見于其他口頭文學的故事,因此可以推斷,張氏評話雖然是依照《演義》編排而成,或許也包含了《演義》之外的故事來源。

張氏評話詳細地描述了關羽斬殺顏良的全過程,由于正文過長,在此從略。依據張氏評話,關羽斬殺顏良的過程可以總結為:

1、關羽沒有打出旗幟,并且放了“馬后炮”,不符合大將出戰的程序,顏良沒有想到有人出戰。

2、關羽沒有穿盔甲,顏良以為對方不是和自己交戰的。

3、關羽使用非常規的“春秋刀”的刀法,顏良看不到關羽的刀。

4、顏良身帶劉備的書信,正在仔細辨認對方是不是關羽,而關羽已經下手。

另外,張氏評話對“春秋刀”的招式描寫與鼓詞中描寫的“藏刀計”如出一轍,只是心理描寫等更加詳細。或許關羽“倒提青龍刀”的戰法在口頭文學的世界中已經固定下來。順帶一提,在日本光榮公司制作的電視游戲《真三國無雙6》、《真三國無雙7》中,關羽的持刀方式正是刀鉆在前,刀刃在后的“倒提青龍刀”,而攻擊動作也與鼓詞、評話的描寫相似,可能也受到了傳統口頭文學的影響

所以,關羽殺死顏良的過程并非那么光明正大,而此事就這么成為了關羽的心結,直到死后都不能安心。回到玉泉山故事,對斬顏良一事耿耿于懷的關羽,聽到“顏良安在”,觸動心事,立刻向普靜詢問究竟。關羽向普靜尋求的解脫,或許并不是被呂蒙害死的怨恨,而是用非常手段殺死顏良所帶來的內心不安。

在車王府鼓詞中,使用“藏刀計”是關羽迫不得已使用的非常手段。這也使得關羽此后的二十年遺憾不已。

于是普靜一語道破,今日關羽被呂蒙害死的“果”,正是出自當初害死顏良的“因”,反過來說,借由被呂蒙害死,關羽償還了對顏良造下的業。經普靜指點而意識到這一點的關羽,終于卸下了背負了二十年的重擔,所以才說“始得解脫”。

那么,最后的問題。得到解脫的關羽,為什么還要去向呂蒙索命呢?恐怕是因為,頓悟了因果報應的關羽,回頭審視整個事情的經過,由于自己害死顏良,導致今天被呂蒙害死,那么害死自己的呂蒙,總有一天也會遭到報應,而彼時害死呂蒙的人,未來也會遭到報應。因果循環,永無止境,而這一切的業都是由自己而起。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由自己下手殺死呂蒙,這樣一來,這條復仇的鏈條回到了起點,報應也就此而止。關羽親手消除了自己造下的業,而脫離業障,正是通向成佛的法門。

南無護教伽藍菩薩。合掌。

    校對:張亮亮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顺县| 新安县| 赤城县| 京山县| 武陟县| 颍上县| 靖西县| 竹北市| 琼结县| 芒康县| 庐江县| 漠河县| 海盐县| 祁东县| 达州市| 德阳市| 禄丰县| 荣昌县| 文昌市| 沐川县| 廉江市| 文登市| 泰顺县| 吕梁市| 循化| 彩票| 都兰县| 名山县| 茶陵县| 建阳市| 稷山县| 揭西县| 泌阳县| 五寨县| 剑川县| 新余市| 藁城市| 汉源县| 长海县| 堆龙德庆县| 四子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