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婚姻危機從七年之癢變三年之劫,媒體:離婚冷靜期也是關懷期
自離婚冷靜期設置以來,有觀點認為多此一舉:“過得不合適就分開,難道湊合一輩子?”那么,離婚冷靜期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減少沖動離婚、非理性離婚?半月談記者來到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吉林省永吉縣一探究竟。
一頓飯引發離婚
“因瑣事沖動離婚的越來越多。”永吉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咸麗輝說,婚姻登記處幾乎每天都有來離婚的,一個小伙第一天剛結婚領證,第二天早上就過來要離婚。
當前,一些離婚讓人直呼“看不懂”。咸麗輝表示,有年輕夫妻因為午飯吃面條還是吃餛飩發生爭執而鬧離婚,還有一位丈夫因為買回的白菜不是妻子想要的也吵到要離婚。
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婚姻危機正變得年輕化,從過去的“七年之癢”變成如今的“三年之劫”。“表面上看,離婚似乎讓雙方解脫了,但這種輕率、非理性的離婚態度會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咸麗輝說。
在永吉縣口前鎮達屯村,半月談記者見到村民鄒女士和她的孫女。兒子兒媳離婚后,她獨自拉扯孫女生活。孩子極度缺乏安全感,經常喊著“奶奶別不要我”。
達屯村黨支部書記高景和說,像鄒女士這種情況的不止一家。近年來該村年輕人多到城里打工,婚姻觀念也在變化。一些年輕人離婚后,把孩子扔給老人,產生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等一系列問題。
從“說離就離”到“離婚輔導”
永吉縣民政局從2015年開始試行婚姻輔導。2021年,依托離婚冷靜期制度,永吉縣民政局離婚輔導制度進一步完善,搭建了多維度服務平臺,有婚前輔導室、婚姻家庭咨詢室、離婚疏導室、法律咨詢室,還有“家事百聊”微信服務群。該微信服務群以“社工+志愿者”的模式“坐診把脈”婚姻問題。

永吉縣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到村民家走訪
47歲的郇女士與丈夫因照顧老人和子女教育問題頻繁爭吵,鬧到要離婚。在離婚登記處,咸麗輝對郇女士進行開導,還推薦她去婚姻家庭美德班、“夫妻駕校”等學習公益課程。學習完后,郇女士態度發生轉變:“印象最深的是學會了夫妻應該如何相處。遇事不能太計較,要心往一處使。”
據永吉縣民政局統計,2021年前8個月,全縣共有915對夫妻提出離婚申請,其中10對主動撤回,295對在離婚冷靜期后再未申請離婚登記,勸和率約32%。
冷靜期也是關懷期
“健康的婚姻需要夫妻雙方都全心全意投入,就好像兩只鳥拔自己的羽毛一點點壘窩。如果有一方不懂得投入,婚姻就可能遭遇危機。”長春聰慧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師孫佳賓說。
“造成婚姻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婚姻家庭教育的缺失。”吉林市老年心理保健研究會心理咨詢師孫苛莉表示,與傳統觀念中重視婚姻家庭的責任擔當相比,當下婚姻雙方更注重個人滿意度,而個人滿意度的提升,需要婚姻雙方共同學習和成長,“婚姻就像游泳池,如果你學不會游泳,換個池子也一樣” 。
咸麗輝等人認為,當下亟須改變“一錘子買賣”式的婚姻觀念,引導青年人認識到婚姻是一個過程,經營好婚姻是一種能力。
婚姻不僅是個人的事,也是社會的事。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盡管部分民政部門已開始提供離婚輔導服務,但目前仍面臨輔導力量不足、質量不高和難以持續等問題。
孫佳賓認為,處于離婚冷靜期的夫妻多有求助需求,許多當事人并不知道政府提供此項服務,有人甚至會花幾萬元去社會上咨詢。她建議主動宣傳好政府給予的服務,讓離婚當事人知曉并利用求助渠道,也讓全社會感受到制度的溫度——冷靜期不是冷遇期,而是關懷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