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爸爸全職帶娃能接受嗎?上海阿姨、爺叔的回答又一次出乎意料
原創 父母堂 父母堂
今天我們來看看,對于“爸爸全職帶娃”大家的看法。
1
老年人各執一詞
而男性自己呢?
滬上某媒體最近就“全職爸爸”這一話題進行了一次街采,對象還是上海的爺叔、阿姨們。
這些長輩呈現出2種立場:
一種是:完全能接受。
爺叔表示:
自己就是全職奶爸,帶女兒25年,現代社會男女平等,一個家庭里可能分工不同,但很多人都會理解你的家庭結構,大家都是共同為家庭創造財富,現在老了也是相濡以沫,很幸福的。

一位阿姨也說:
作為一個父親,爸爸對小孩也要付出愛心,有些男性比女性還周到仔細,女性不是自己生了孩子就一定要自己帶孩子,這不公平。

另外一種就是:不接受。
采訪的第二位阿姨表示:
男主外女主內是歷來的傳統,女性沒必要到外頭去,男性要挑大梁,應該讓他闖闖,在外面干活賺錢,養活家里的小孩、老婆,不讓他們吃苦。
女性帶小孩是應該的,從古到今都是這樣的,做個賢妻良母就可以了。

另一位阿姨也是這樣的想法:
男性成了家后都是主要的棟梁,要承擔起養小孩的職責,現在小孩開銷很大;
男性如果在家里收入很少,而且在家里帶小孩做家務,可能會有矛盾,女性太強大不好;
男性因為做事情比較粗糙,可能感覺自己不如老婆,對自己不是很自信。

而作為當事人的中年男性是什么態度呢?
前幾天,獵聘發布的《職場人婚育生活狀態洞察報告》顯示:有近 4 成男性愿意當全職爸爸。

來源:《職場人婚育生活狀態洞察報告》
雖然從性別來看,男性愿意當全職爸爸的占比為37.76%,女性的這一占比為57.86%,男性低于女性。但是這近4成的數據,也表明越來越多的男性開始愿意承擔起更多的家庭責任,而不是當個甩手掌柜。
這當然是個好現象,但“有意愿”并不表示男性“真的會去做”。
部分男性選擇當全職爸爸可能是因為真的想要,但有些男性成為全職爸爸卻是因為中年危機,疫情下工作難找。
2
中年危機、疫情之下
被迫成為全職爸爸
網上有個視頻,叫《北京全職爸爸的真實一天》。
故事的主角叫江天,今年37歲,家里有一個2歲的兒子。

他原先是在新西蘭移民局工作,但是因為疫情,成為了待業的狀態。
加上妻子工作忙,兒子也正是需要陪伴的時候,于是就做了全職爸爸。
日常工作也是和全職媽媽一樣,不僅要很早起來做早飯,按時按點把午飯、晚飯做好,還得費盡心思地(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把一日三餐送進兒子的嘴巴里。

除此之外,還有陪孩子一起玩耍、哄孩子睡覺、給孩子洗澡洗衣服、做家務等一系列事情。

當孩子哭鬧時,也需要耐心安撫孩子的情緒。

他說自己每天“工時15小時,收入不詳。”
很多網友在視頻下面評論:

還有一位微商爸爸,他也是“被迫”成為全職爸爸的。
他說自己成為了全職爸爸后,最大的壓力不是少了份工資,而是來自外界的壓力和夫妻間關系的調整。
老婆下班回家后啥都不做,就往床上一躺,就連內褲都不洗,他也曾感到委屈,但靜下來仔細一想結婚不是“交易”,不是“我給你洗一條內褲,你就要給我洗一次襪子”,這個問題解決很簡單,包容她就好了。
“洗內褲”這件小事解決了,但是外界的壓力卻是一個大問題。
最大的壓力來自于親戚朋友,工作日,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特別怕碰到相識的鄰居,他們都會問:
“你怎么沒上班呢?”
岳母有時也會對他說:
“你找個工作干干,一個月幾千塊錢也行。”
可是面對中年危機,已經35歲的他找個合適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要的工資低了,企業不敢要,工資高了吧,自己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
也曾想過跑滴滴、送外賣或者做個小時工,但是又拉不下那個“臉”,只能通過運動來排解。
就像采訪中阿姨說的那樣,中國社會一直遵循“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他作為全職爸爸在家,沒有收入,不能養家,就會一直被外界“指指點點”。
于是,在送孩子上學之后,他做了微商,開始賣“泡椒鳳爪”。
但是,漸漸地,他說自己找到了意義。不僅讓妻子看到了自己為家做的努力(有收入),還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每天給兒子做不一樣的早餐,接送兒子上下學,父子一起談心、運動,親子關系更加親密了。
3
“心甘情愿當全職爸爸
老婆給我月薪2萬”
矮文爸爸就是這樣一個全職爸爸。
2018年的時候,他33歲,正式離職成為一名全職爸爸。
之前他是做環保行業的,經常在國外出差,可能一個月才能回家一趟,孩子由爺爺奶奶帶。但是他和老婆意識到,孩子童年時期,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參與,因此有了全職帶娃的想法。
后來他成為全職爸爸,一方面是因為他更喜歡、更期待帶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老婆的收入可以滿足家庭支出的需求。
但是,他并不是大眾印象里的全職爸爸:沒有收入來源,每天圍著家務和孩子,而是將全職爸爸當成一份正經的工作來做。
既然是工作,那就有收入,老婆每個月給他2萬“工資”,他自己可以自由支配,家庭支出是另外報銷的。
甚至還有漲薪,工作三年,漲了3500塊的工資。
他把帶娃當成項目一樣去對待,甚至更加認真,面對各種困難,他都會跟孩子一起面對、解決,這個過程是很有意思的。
并且,他會很認真地告訴兒子:
“你爸爸就是全職爸爸,就是負責照顧你,照顧這個家的”。
時間久了,兒子也更加明白,甚至還說長大了,想開一間爸爸學校,因為有時候覺得他做得不好,想要教爸爸們如何做一個讓孩子滿意的爸爸。
在家庭里,矮文爸爸做得風生水起,但是,他也遇到了問題——來自外界的質疑和不理解。
尤其是他的父母,長輩對于他辭職在家帶娃這件事非常失望。
但是他沒有理會,他認為每個家庭情況不一樣,大家應該尊重不同的選擇。
矮文爸爸把全職爸爸做成了一份真正的職業,和妻子約定每個月的收入,讓自己有價值感,這讓我想到了之前聊過天的一位媽媽。
那是在一個茶話會上,這位媽媽說,她老公每個月給她1w5,這就是她的個人收入,銀行流水都能查得到,家庭開支老公另給,
“一定要讓老公對你的工作有一個價值概念,這樣他才不會忽視你的價值,不僅能夠保障自己的權益,也有利于家庭和諧和穩定”。
(很多媽媽不愿意全職在家,不正是因為自己的價值一直被忽視、經濟支出受到限制嗎?)

寫在最后:
通過以上全職爸爸的分享,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在育兒過程中遭遇到的不僅是瑣碎和心累,還有外界的有色眼鏡。
中國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思想不僅限制了女性,也限制了男性。
女性照顧不了家就不稱職,男性賺不了錢就是無能......這些都是糟粕。
就像采訪中的爺叔說的那樣,現代社會男女平等,每個家庭也都有自己的活法,只要整個家庭是向上的、和諧的,就不用太在意外界的看法。
原標題:《爸爸全職帶娃能接受嗎?上海阿姨、爺叔的回答又一次出乎意料!》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