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順應了時勢,雞毛才能飛上天

國產劇《雞毛飛上天》在豆瓣上的評分達8.7分了,如此高的評分讓我們不得不去看一眼,它究竟講了個什么樣的故事。
“雞毛飛上天”,顧名思義,說的是小人物干成了大事。查詢資料得知,以“雞毛飛上天”為名的影視作品有三四部,有趣的是,它們所講述的并不是發生在同一時代、同一地點的故事,最早的出現于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人們的思想面貌和對“成功”的定義和如今的截然不同,因此可以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雞毛飛上天”。
而這部劇,說的是改革開放以來的“雞毛飛上天”。主角陳江河,小名雞毛,從一文不名的逃荒者成為了世界級的企業家。

殷桃飾演女主角駱玉珠。
一、雞毛飛上天
必須承認的是,《雞毛飛上天》這部劇的年代感做得極好。要還原一個時代,道具、服裝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還原那個時代的精氣神,還原那個時代人們該說的話、該想的事,要是沒有這個,哪怕再多那個時代的硬件背景也難以讓觀眾回憶起已經消逝的歲月。
而要想還原“精神面貌”,需要的就是比服化道更多的故事細節。
改革開放伊始,大家都沒什么錢,尤其是那些活不下去出來找生計的人們,為了逃票,他們會采取各種各樣的辦法:有的偷偷摸摸鉆上車,每到一站就想辦法下來偷溜出去;有的把貨物在半路扔下去,讓同伴在鐵路旁接著,這樣自己下車時就一身輕;還有的選擇鉆進火車里,等到站停下來后再艱難地爬出來。《雞毛飛上天》的男女主角陳江河和駱玉珠,就曾有過上述行為。

雖然國家說了可以小本經營,但是國家那么多年政策的慣性還在,誰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呢?我們的主角,外號“雞毛”的陳江河(商人)和他的好兄弟邱英杰敢。按照一般的故事模式,應該是他們二人合力帶動了經濟發展,讓老百姓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恩惠收益,最后一起致富。但這部劇特地設置了一段上級領導擔驚受怕、下級群眾草木皆兵的情節,群眾聽說上面的領導因為陳江河和邱英杰的事情要親自下訪后,以為他們是要來開批斗大會的,于是逼陳邱二人當場認錯、不該投機倒把。直到最后,才由上面來的人點明,他們是來表揚二人的,而不是批斗他們。

諸如此類的細節有很多,比如后來陳江河進了襪子廠,正逢國企改革,劇中沒有像有的影視作品那樣強調時代逝去的小傷感,而是著重寫了老廠長人雖好卻頑固不化、思維僵化,依然按照以往的模式經營襪子廠,致使工廠走向倒閉。與之相對的,則是陳江河不斷考察市場,做出調整,個體接手廠子,使得該廠起死回生,煥發第二春。
本劇塑造的年代感直接戳到了觀眾心里,劇中花了大量篇幅講述的,不是周遭環境的變化,而是世界變化過程中人心的轉變,并由他們的行為反映出來,這點是值得表揚的。有的劇則表現為時代怎么變人們就怎么順從,人物像是被線牽著的木偶一樣。
當然這部劇也有不少小缺點。比如,有的情節頗為刻意,為了強行讓男女主角分開,設置了女主父親偷走男主寄放在女主家里的一大筆錢的環節,最終又因各種俗套的誤會,如男主叔叔的謊言、有關豬皮手套的模棱兩可等,使得男女主角分開八年之久。在這一點上,這部劇略顯粗糙,不如《溫州一家人》。

做對比的是雞毛的干叔叔陳金水,在本劇中他作為一個過來人,有著許許多多的經驗,但他始終死守著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規矩不放,不能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改變,堅守“本本主義”,十分教條。有趣的是,飾演陳金水的陶澤如,恰好在去年上映的電影《百鳥朝鳳》里演了苦苦追求嗩吶傳承而不知加以改造的焦三爺,兩個角色的形象幾乎一模一樣,但在電影里他代表的是被頌揚的那類人,可在電視劇里他走向了時代的對立面。

而我們的主角陳江河,他的小名“雞毛”正是雞毛飛上天的意思。雞毛飛上天,靠的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一根輕飄飄的雞毛是掀不起波瀾的,只有順應了時勢,雞毛才能飛上天。
二、江河落玉珠
雞毛(陳江河)是飛上天了,站到了時代的前沿。陳金水曾經評點過陳江河,說他心大,由此我們能夠看到劇中人物的名字也是有寓意的。“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陳江河對很多事都看得開,所以走得遠。而陳金水同樣評點過女主角、陳江河的愛人駱玉珠,說她心野。
心野,所以駱玉珠有一股子市井之氣。從小母親去世,被親生父親賣給人販子的她,嘗盡了人間冷暖,造就了一身自強自立的性格,也因此,這個人物特別有人味兒,和“飛上天”相比,她是“落玉珠”。
但在第一集,當駱玉珠和陳江河租了一個新家后,駱玉珠走出門后發現找不到陳江河了,臉上、心中都急得跟火上烤似的。這時我們知道,她的堅強都是偽裝出來的,其實內心十分缺乏安全感,也因此極度依賴陳江河,而也只有陳江河在的時候她才會卸下偽裝。


一開始,兩個逃荒的人在火車上相遇。兩人都是逃票的,相依為命住在橋洞下,很多年后再次見面時愛上了對方,卻因上文中女主父親的原因而不得不分開。這一分開,就是八年。八年中,駱玉珠以為陳江河早已成婚,于是心灰意冷嫁給了別人,生了個小孩王旭。
第十六集開頭,陳江河和駱玉珠八年后再度相見,堪稱全劇最動人的一場戲,張譯和殷桃都拿捏得極好。當陳江河在火車上遠遠望見駱玉珠時,先是手足無措、東張西望,再是努力地想喊出她的名字卻怎么也叫不出聲,鋪墊了好久之后,終于喊出了讓他魂牽夢縈八年的那三個字:“駱玉珠!”

到了第三十集,時間已經到了2005年,駱玉珠對陳江河說:“這兩年除了工作,你跟我說的話越來越少。”

男女之間的感情本就是起伏不定的,沒有誰會真正完全依賴于另一個人,首先是自己,然后才是對方,也因此,男女之間愛情的火花往往是瞬間的,持續不斷的愛情是不斷的火花累積起來的。
在以往很多劇里我們看到,男女之間的感情是一成不變的,一開始是如何相互喜歡,到老了就是如何相愛,絲毫不現實。做得好的如《金婚》和《父母愛情》,能夠寫出不同人生階段的不同態度,但人生的階段也是被時代裹挾的,真正屬于改革開放時代以來的愛情,很少有編劇去嘗試過。
等兩位主角到了中年,編劇大膽讓已經十分相愛的兩人,因為價值觀和生活觀的分歧(這一點在之前早有暗示,比如上文中的五百元錢)開始冷戰。這場冷戰直接影響了之后劇情的走向,最后二人明白了生活的真諦,決定將產業交給后輩打理,自己“隱居”鄉村的小木屋中,吵吵鬧鬧、怡然自樂。

三、缺席新世紀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范蠡輔佐越王勾踐吞滅吳國后,飄然離去,四海為家。有一天,他的二兒子在楚國殺了人,于是身為大富翁的他,派小兒子攜重金去賄賂他人以圖救出二兒子。這時大兒子想不通,覺得父親不重視自己,非嚷著要去。范蠡沒辦法,只好派大兒子前去,同時嘆氣說這下老二死定了。果不其然,大兒子賄賂某個官員后,該官員去請求楚王大赦天下,二兒子自然沒事了。此時大兒子想楚國大赦天下了何必再花錢賄賂,竟又去找那個官員把賄金要了回來。官員覺得臉上沒面子,索性勸說楚王單單殺了二兒子。
大兒子帶著老二的尸體回到家后,全家都在痛哭,只有范蠡搖搖頭嘆氣,說:“是少與我俱,見苦,為生難,故重棄財。至如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意思就是大兒子是跟著他打天下的,吃過苦所以會更看重錢財;小兒子則從小錦衣玉食,絲毫不知道錢財為何物,當然花錢如流水,一點也不心痛。
不得不說,范蠡眼光之毒辣,這樣一個故事模版到了《雞毛飛上天》里,卻也照樣適用。
陳江河的兩個兒子,大兒子王旭跟著他過苦日子過來的,二兒子陳路則從小過著好日子長大,因此二人在性格上完全不同。
無論駱玉珠還是王旭的青梅竹馬邱巖,都說到過王旭有些自卑,還有點小氣,同時眼界上也有局限。比如第三十集中說到雞毛換糖時,王旭捧著老黃歷說:“我們祖祖輩輩上的雞毛換糖,難道就是錯的嗎?”卻被邱巖反駁道:“這個精神不是錯的,但是放在今天這個時代,就已經是過時的了。”


如果說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代表詞是“迷茫”,九十年代是“奮進”,那么什么樣的精神面貌才能代表本世紀前二十年呢?
這幾乎是斷代的。對于上世紀的人來說,本世紀長大的孩子從沒像他們那樣,和上一代有如此大的隔閡,無論是經濟還是想法,以往認為習以為常的金科玉律,比如有關“親戚”、“窮人”等話題,在成長于二十一世紀的孩子心里都會引起疑惑,于是親戚開始不好了,窮人開始無理了……總而言之,這條代溝非常大,維系著親子關系的,是情感而不是相同的價值觀。
鄧超在《相愛十年》里,步入新世紀時,使用的是男人有錢就變壞的模版,十分單調。
辛柏青在《我的父親母親》里,新世紀的戲份變成了普普通通老年人的故事,沒有代表性。
趙立新在《于無聲處》里,本世紀的故事卻也只是一般的諜戰。
因為總結過去容易,有那么大的樣本讓我們來處理,但審視當下困難,越靠近當下越難以認清自己。是自信還是自貶?如何把握當下的時代脈絡?
目前還沒有出現一部能拍好二十一世紀人們精神面貌的劇,包括《雞毛飛上天》。當它失去了年代感的時候,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就只是普通的商戰劇了。這不由得讓我們感到悲傷,再好的戲,也刻畫不出二十一世紀的面貌,一切好戲都在二十一世紀黯然收場。
一部時間跨度足夠大的戲,一定要表現出人們隨著時代而發出的不同感慨、展現出的不同思維方法。《雞毛飛上天》做到了表現出不同時代不同人的不同性格,卻未能表現出他們在新世紀的改變,頗為可惜。
結語 永不停止的列車
故事第二集,陳江河在火車上偶遇準備去北京上大學的大學生邱英杰。陳江河是逃票的,邱英杰是花錢買票的。但兩人一見如故,在火車上聊了一路,說到了那時的中國,說到了馬克思經濟學原理。邱英杰告訴陳江河:“義烏之外有中國,中國之外還有世界。”

陳江河和邱英杰站在空地上,回想起很多年前的那一幕,感慨不已。就在陳江河說“你有票我沒票嘛”的時候,邱英杰從口袋中拿出了幾十年前的那張票,交到了陳江河手中。

然后邱英杰去世了,但他的精神留了下來。在他去世前一刻,他為陳江河上了最后一課——做生意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線。正是邱英杰死前的信念,真正塑造了陳江河的人格,并在之后的日子里被陳江河繼承了下去,指引他開著人生的列車、時代的列車不斷前行,直到今天。
【作者孔鯉,微信公眾號“書林齋”(微信號:Kongli1996),微博@孔鯉】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