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鬧市區槍殺兩人、搶160萬珠寶,22年前轟動浙江大案告破

歷時22年,浙江又一懸案告破!
1995年,寧波“綠洲珠寶行搶劫殺人案”曾轟動浙江,同樣令人矚目的還有案犯的“隱身”能力。此后多年,他并未罷手,又先后三次作案。
2004年,警方懸賞20萬元征求線索,后來懸賞金額提升到50萬元。在警方鍥而不舍的追查之下,這個殘忍冷靜的獨行大盜昨天下午終于在諸暨下坊門新村的某棋牌室內落網。
犯罪嫌疑人徐某,1972年生,臺州臨海人。警方通過痕跡比對,確認他就是寧波綠洲珠寶行搶劫殺人案的兇嫌。昨晚,警方對嫌犯進行連夜審查。
浙江省公安廳將于今天下午3時在諸暨市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案件偵破的具體情況。
那些年,嫌犯作的案
1995年12月6日凌晨
寧波綠洲珠寶行
案犯借助外墻電纜線和空調外掛機,爬到綠洲珠寶行六樓總機房內,再沿電梯井道下滑至一樓營業大廳。
兩名保安正在巡邏。案犯悄悄走近他們,將他們制服,并捆綁手腳。隨后,他用工具撬開大廳內的4只保險箱,劫走價值160余萬元的黃、白金飾品(重約11公斤)。臨走時,他用手槍將兩名保安打死。
現場遺留著一副自制消聲器、一根自制四節撬棍、一把骨柄匕首和一捆軍用背包繩、一副橡膠絕緣手套。
1998年4月7日晚
紹興市供銷大廈
案犯從三樓爬進大樓,潛到二樓黃金飾品柜附近時,被值班保安發現。案犯用手槍打傷保安,沿原路返回三樓,沿事先預留的繩索逃跑。
現場遺留了一頂老頭帽、一副自制消聲器和一個自制手雷。
2004年大年夜
諸暨第一百貨商店
大年三十晚上,案犯爬入諸暨第一百貨商店三樓,潛至二樓服飾商場附近時,被值班保安發現,他用刀、槍將保安打傷后,沿原路逃跑。
現場遺留一根六角撬棍。
2007年11月
諸暨某珠寶店
案犯在對珠寶店進行搶劫時失手,隨后逃離。
但案犯此前曾多次踩點,其中一次被監控拍下。從圖片上看,他上身穿一件黑色內衣,外面披了件黃色外套,下穿一條淺色牛仔褲,穿黑色運動鞋。
那些年,警方為他“畫”的像
2004年,錢報記者曾經采訪時任浙江省公安廳刑偵總隊副總隊長聶展云。那時,聶展云已經追索案犯長達九年了。
“這個人抓到以后,我一定要跟他好好談談!”聶展云一提到這個案子,常常這么脫口而出。在年復一年的潛心研究、苦苦追索中,盡管聶展云始終沒有見過這個人,但是這個“他”已經越來越清晰地刻畫在他腦海中,幾乎觸手可及。
出沒窩點:可能在諸暨、余姚、慈溪
首先確認,這是一個獨行大盜。大盜年三十后半夜在諸暨作案,根據現場痕跡以及使用的作案工具,他可能住在諸暨、余姚、慈溪一帶。
外貌特征:精干細瘦
根據目擊者陳述、現場遺留的鞋子等,大盜年齡30~42歲,身高1.70米左右,穿39—40碼鞋子,體態中等偏瘦。他具備一定的攀爬能力,可以借助背包帶、繩子和電線,做到“飛檐走壁”,在寧波案件中,他還能攀爬電梯井道。俗話說“精干細瘦、武林高手”,他就是這類人。
人生經歷:可能當過兵、去過邊境
大盜能夠自己制造槍支的消聲器、會使用軍用背包帶、背包繩,因此可能當過兵或服過預備役。
錢報記者提問:“是否可能是特種兵?”聶總隊長笑了,“要比起特種兵,那他還差遠了。”大盜使用的手槍是“雜牌兼容”型,子彈也是外國子彈,因此推斷他的槍可能是來自中越或中緬邊境。他使用的刀是用大型食肉動物的骨頭做的刀柄,也可能來自于少數民族自制。
職業特征:可能跟黃金珠寶行業有關
三起案件均直指大商場的黃金珠寶專柜,并且在寧波案件中得手價值160萬元的白黃金飾品,大盜可能與該行業有秘密聯系,并且有銷贓渠道。
根據大盜還有意使用護膝加工成鞋套、運用長跳繩等特征,他可能從事或者曾經從事文體工作。大盜在自制手雷中使用了桑皮紙,這是一種書法繪畫愛好者使用的專門紙,可能來自他的親友或者本人。
性格特征:謀劃周全,冷酷果斷
三到六年做一次案子,他非常耐心和冷靜,是預謀型犯罪。每次作案,他都快速進退,說明他對現場多次踩點,非常熟悉。進入現場后,他都先布置好逃跑的準備,比如在紹興案件中,他進入現場第一件事情是在3樓文體部的一個凳腳上綁好了繩子,把凳子放在靠窗的墻邊,然后才去尋找作案目標。
在寧波案件中,他先制服保安,作案完畢,才殺人逃走;在后兩起案件中,因為遇到保安,他根本就不再尋找珠寶,立即丟棄大量作案工具,直接快速撤離現場,體現了行動之謹慎果斷。在紹興案件中,他攜帶了5個自制手雷,以及假的遙控器,說明他考慮到了:萬一被警方抓獲,他就會挾制人質、企圖制造群眾傷亡時以趁亂逃跑。
作案特征:專爬后窗
后窗在大盜的作案路線中地位特殊,使人不得不想起那部電影《后窗》。盡管商場都有保安值班,可因為后窗的存在,大盜總是疾速來去,全身而退。
聽到破案消息,退休老刑警喝高了
一懸22年,兇嫌終于落網。如果當年的槍響是蝴蝶扇動的翅膀,那么這個夜晚,對于曾被這場“風暴”卷入的很多人來說,都注定無眠。
錢江晚報記者昨日火線探訪了嫌犯居住的小區,回訪了當年辦案的老民警、聯系了當年珠寶店的老員工。消息傳來后,我們收獲到了各種各樣不同的情緒。
往事像陳酒,而一朝案破的消息,讓這件22年的懸案重新發酵。
嫌犯住在諸暨高檔小區,面積大約144平方米
昨晚23:27,錢江晚報記者趕到嫌犯在諸暨市的居住小區。
錢江晚報記者來到7樓嫌犯的家門口,多次敲門,但一直沒有人開門。后來試著敲了其他鄰居的門,也沒有回應。
這是一個一梯一戶的房子,門上貼著一個喜慶的大紅福字,門口換鞋的地方散亂地放了幾雙鞋,能分辨出有男鞋有女鞋,換鞋的歐式鞋凳看起來也比較考究。
在門口的垃圾桶里,除了一些廚房垃圾,錢報記者發現了3個快遞包裹,其中兩個買的是鞋子,都是徐某妻子的網購。
垃圾桶里還留有多雙白色手套和鞋套,看起來像是警察搜查時用過的。
警方來過小區的信息,在小區保安這里得到了印證。一位姓徐的保安晚上值夜班,他說:“今天晚上8點多,來了3輛警車、七八個民警,直奔那幢樓就去了,一直到9點半才陸陸續續下樓。”
“問他們(警察)有什么事情,也搖了搖頭,只說是‘小事情’。”對于警察的到來,保安們顯然非常意外。
但對徐某這家人的印象,小區兩個保安都搖了搖頭,他們跟這對夫妻平時沒有特別的接觸,真沒有印象。“這里的物業和業主聯系比較松散,哪怕經常出入看起來面熟,也不知道大多數業主的名字,所以不熟悉。”另外,如果有車的業主從車庫出入的話,那更沒有見面的可能。
在小區樓下,錢報記者遇到一位騎電動車回家的小區居民。他說,他們這個樓盤是諸暨市的高檔小區,建成四五年了,有300多戶,目前入住約一半。徐家那個房子是144平方米左右,公攤面積30多平方米。“這里算是近幾年新建的中高檔小區,前后有三期,最初這里的房價大概有九千多,有些甚至過萬,但是現在的二手房稍微降了些,也差不了太多。”
綠洲珠寶行老員工施女士:當年因這個案子店里虧損嚴重
兇嫌落網,讓人重新將目光放回到了案件的原點——綠洲珠寶行。
昨天晚間,錢報記者電話聯系上了綠洲珠寶行的一名老員工施女士。據她回憶,當年的殺人搶劫案發生后,因查案店鋪被封一個多月,虧損嚴重,珠寶店從此一蹶不振。
錢報記者查閱了當年的報道,在劫案發生后,綠洲珠寶行還因請來劉曉慶的“贈珠寶風波”而聲譽受損。據了解,后來甚至被迫轉讓了。
而出事前綠洲珠寶行在當時的寧波,可謂風頭正勁。不僅開在全寧波最繁華地段海曙區的中山東路上,而且很會制造促銷噱頭,在當時的寧波珠寶行中風頭一時無兩。
對于這家珠寶行來說,當年的劫案就像一根杠桿,撬動了很多人的命運支點。
昨天下午,施女士和當年綠洲珠寶行的老板陳春明從朋友處聽說了嫌疑人落網的消息,目前也已與警方取得聯系。
施女士告訴錢報記者,當年曾一度有傳言說是珠寶行為了騙保,故意雇人作案。對此她稱,當年不幸遇難的兩名保安當中,其中一人還是陳春明的老同學,也是施女士的同鄉。
省刑偵總隊退休刑警老崔:可惜當年沒有朋友圈 不然說不定早落網了
昨天晚上,得知寧波綠洲珠寶行搶劫殺人案嫌犯落網的消息,老崔把自己喝高了。“22年,這個案子壓在浙江刑警的身上22年了,現在,終于破了。” 老崔是省刑偵總隊的退休老刑警,從1998年紹興發案時就介入到這個案子中,算起來也有十幾年了。
盡管過去這么多年,這起案子的很多細節還是深刻地印在他的記憶中。
他說,當年參與案子時分析的很多情況,其實和現在得知的情況都是一致的,比如年齡。當時很多人都猜測說嫌犯當過兵,他當時就覺得這可能是個年輕人,年齡不會很大。
后來從監控中有了嫌疑人的照片后,他一直覺得很遺憾。因為當年的傳播手段太有限,“如果當年也有微信,也有朋友圈,嫌疑人的照片和信息可以傳播得更廣,說不定就可以更早鎖定嫌疑人。”
老崔說,他比較肯定的是嫌疑人應該住在諸暨,那時如果廣泛對嫌疑人的相貌進行刻畫傳播、走訪搜查,可能更有希望抓獲。
老崔說,他一直堅信這個人遲早會被抓住,因為有很多痕跡,包括彈痕等都被警方掌握了,一旦露出馬腳,就會被警方鎖定。“這是浙江刑警碰到最棘手的案子,破了,我是真的高興啊!”電話中,老崔的聲音難掩興奮。
(原題為《浙江第一懸案獨行大盜22年后終落網》、(原題為《聽到破案消息,退休老刑警喝高了》))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