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私人藏王維山水畫(傳)將亮相美國,專家稱畫雖古未必是王維
近日有媒體披露,一幅美國私人珍藏多年的中國古畫或為唐代大詩人與畫家王維的真跡,并將于下月在美國密歇根大學博物館展出。數位書畫界與鑒藏界人士今天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表示:根據圖片看,該作是王維真跡的可能性或許并不大,但“古”是顯然很古的,或能確定為宋元作品。知名古代書畫修復名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生導師陸宗潤則向澎湃新聞出示了其收藏的董其昌五次跋文的《傳王維江山雪霽圖》珂羅版,并表示此一名跡的原作現在不知何處。
“王維真跡”陡現
近日一件美國私人珍藏多年的古代書畫——(傳)王維《著色山水》,將于美國密歇根大學2017年4月6日開幕的“The Art Historical Art of Song China”藝術史會議期間亮相,密歇根大學博物館將展出此件畫作,并圍繞它展開一場為期2天的討論。藝術新媒體“在藝”報道稱,“這將是中國古代繪畫領域近年來最重要的發現和會議之一,因為這件被討論的8-9世紀的畫作,很可能是目前發現的最早和最可靠的山水真跡,甚至是王維的原作。”
而知名古代書畫修復名家陸宗潤則向“澎湃新聞”出示了其收藏的一本文徴明題端董其昌作5次跋文的《傳王維江山雪霽圖》珂羅版,極少有人知,而原作則不知何處。

唐代詩人王維在明末被董其昌奉為中國山水畫的“南宗鼻祖”。此前傳王維的存世作品《雪溪圖》與《高士圍棋圖》現藏地不明,僅留民國影印本,惟《伏生校經圖》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然而,以上3件作品今天都被視為摹本,不是真跡。現藏美國西雅圖和日本圣福寺的兩個版本的《輞川圖》也俱為摹本。



流傳有序,民國時藏無錫華氏
據相關媒體報道,新發現的王維《著色山水》與《伏生校經圖》在明代時候一起收藏在黃琳府中。清代早期,兩件作品均由梁清標收藏,直到梁清標孫子一代,兩畫才分別散出。幾經流轉,《著色山水》在民國時為無錫華氏收藏,歷經百年至今。《著色山水》這一畫名來自卷后明初人物季德幾的題跋推論。在這則題跋中,季德幾指出此卷曾有元代虞集題跋,但已被割掉。研究者從虞集的《道園學古錄》中,找到了這個題跋,題跋的題目,顯示此畫的原名為《著色山水》,在卷尾的清人王澍題跋中,進一步記載此畫至清初曾為梁清標舊藏,直到梁清標之孫才散出。
卷首北宋題跋或可靠
這件(傳)王維《著色山水》手卷畫面卷首部分有北宋劉唐老的題跋。劉唐老見于宋代《元祐黨籍碑》,官職與黃庭堅類似,是北宋早期權臣劉溫叟的后代,在江西多處任職,其一生主要事跡記載于《宋史翼》中。見過該畫卷圖像的多位資深宋畫專家相信這一題跋的可靠性。

古畫不假,唐畫存疑
數位書畫界與鑒藏界人士都向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表示:該作是王維真跡的可能性或許并不大,但是“古”是顯然很古的。
也有資深藝術史研究者告訴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看上去還是‘古’的,但是很殘破了。如果宋人題跋不假,起碼能證明是宋以前的。”
而在此前相關媒體報道中也指出:“受訪的數位專家指出,盡管這張畫未必一定是王維作品,但從其藝術水準看當出自唐代大名家手筆。但也有專家相信,這很有可能就是王維的作品,因為《著色山水》畫中景色,極其接近輞川周圍的實際景色。另有一些謹慎的學者將之定為宋代畫作。北京故宮博物院科處處長兼研究室、出版部主任余輝在接受在藝采訪時表示:‘目前雖然還沒有見到原件,但看圖片分析還是可以看出大致應該是宋元或宋元之前的作品。而如果斷定為唐代原作需要有更多的證據,比如絹的材質年份需要科學儀器的檢測等諸多因素,也需要與更多專家進行交流溝通。唐代書畫完好流傳至今確實是比較困難,目前公認為唐代繪畫原作的只有像故宮博物院收藏的《五牛圖》等少數作品,而王維尚無真跡留存,沒有參照的尺度,因此現在還不好早下定論。’”
一群熱心的美國人下個月將圍著這幅畫展開大討論
據了解,該作將于美國密歇根大學下月舉辦的“The Art Historical Art of Song China”藝術史會議期在密歇根大學博物館展出,并安排圍繞它的一場為期2天的討論。
據報道,這一藝術史會議由密歇根大學包華石(Martin Powers)教授組織,耶魯大學終身教授班宗華(Richard Barnhart)、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資深研究員張子寧(Joseph Chang)博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藝術史系副教授李慧漱(Lee Hui-shu)、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馬嘯鴻(Shane McCausland)教授、故宮博物院科處處長兼研究室、出版部主任余輝、 加州大學圣芭芭拉分校藝術與建筑史系副教授石慢(Peter Sturman)、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韓文彬(Robert Harrist)、斯坦福大學教授文以誠(Richard Vinograd)、Alex Potts等多位全球知名藝術史專家學者都將受邀與會討論此件畫作。
澎湃新聞發稿時,知名古代書畫修復名家陸宗潤則向澎湃新聞出示了其收藏的一本文徴明題端董其昌作5次跋文的《傳王維江山雪霽圖》珂羅版,極少有人知,這一版本的(傳)王維山水畫中有董其昌著名的題跋:“畫家右丞,如書家右軍,世不多見。余昔年于嘉興項太學元汴所,見《雪江圖》,都不皴擦,但有輪廓耳。及世所傳摹本,若王叔明《劍閣圖》,筆意類李中舍,疑非右丞畫格。又余至長安,得趙大年臨右丞《湖莊清夏圖》,亦不細皴,稍似項氏所藏雪江卷,而竊意其未盡右丞之致。蓋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雖俊爽,不耐多皴,遂為無筆,此得右丞一體也。”
據陸宗潤介紹,這一畫作的原作目前根本不知何處,“或者已經不存于世了。”


董其昌作5次跋文的《傳王維江山雪霽圖》(陸宗潤先生收藏并供圖)


—————————————————
延伸閱讀:王維與畫作
王維,701年生,761年逝世,祁(今山西祁縣)人。唐詩人、畫家。字摩詰。父遷居蒲州(今山西永濟),遂為河東人。與弟縉并以詞學知名。天寶十五年(755)叛軍安祿山軍陷長安,拘摩詰于洛陽普施寺,授以給事中。后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他崇佛教,性喜山水。寫詩多以山水田園為內容,狀物傳神,精深入微,前期也寫過一些以邊塞任俠等為題材的詩篇。北宋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不衣文采”的創作思想,對后世文人畫影響很大。晚年居藍田輞川,多寫隱逸生活和談禪說佛之作。兼通音樂,工書法,精繪畫,擅畫平遠景。常以“破墨”寫山水松石,曾繪《輞川圖》。后人謂山谷郁盤,云水飛動,筆力雄渾。明董其昌推為山水畫“南宗”之祖。并說“文人之畫,自王右丞始”。傳世作品有《雪溪圖》,絹本、墨筆畫。縱36.6厘米,橫30厘米。坡石有漬染似無勾皴,無款。有宋趙佶標題“王維雪溪圖”。圖錄于《中國名畫寶鑒》。此《雪溪圖》構圖平遠,可分為近景、中景、遠景三段。近景左下方一座披著素紗的木拱橋把人們引入一個冰雪天地;中景是一條結冰的大河,橫臥在畫卷中部,水平如鏡,波瀾不興;遠景,河對岸雪坡、樹木、房舍等平臥于黑水之上,掩映于茫茫白雪之中,使畫面更加深遠。縱觀全圖,可使觀者沉浸在一片寧寂的山村境界之中,仿佛有雪花飄落和行人腳步聲悄悄傳入耳畔。此畫無款。右上角有趙佶題字“王維雪溪圖”,故長期以來認為是王維唯一的山水作品流傳至今。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集評:
宋 沈 括:如彥遠評畫,言王維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予家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此難可與俗人論也。謝赫云:衛協之畫雖不該備形妙,而有氣韻,淩跨群雄,曠代絕筆。又歐陽文忠盤車圖詩云: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此真為識畫也。(《夢溪筆談》)
宋 韓 拙:唐有王右丞,杜員外贈歌云:“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山水純全集》)
元 湯 垕:王右丞維工人物山水,筆意清潤。畫羅漢佛像至佳。平生喜作雪景、劍閣、棧道、騾網、曉行、捕魚、雪灘、村墟等圖。其畫《輞川圖》世之最著者也。蓋胸次瀟灑,意之所至,落筆便與庸史不同。(《畫鑒》)
明 董其昌:畫家右丞,如書家右軍,世不多見。余昔年于嘉興項太學元汴所,見《雪江圖》,都不皴擦,但有輪廓耳。及世所傳摹本,若王叔明《劍閣圖》,筆意類李中舍,疑非右丞畫格。又余至長安,得趙大年臨右丞《湖莊清夏圖》,亦不細皴,稍似項氏所藏雪江卷,而竊意其未盡右丞之致。蓋大家神品,必于皴法有奇。大年雖俊爽,不耐多皴,遂為無筆,此得右丞一體也。(《畫眼》)
明 董其昌:右丞山水入神品,昔人所評:云峰石色,迥出天機;筆意縱橫,參乎造化,唐代一人而已。(《畫眼》)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