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學者薦書|用民俗讓孩子了解“什么是中國”
對于孩子來說,了解中國是什么太重要了,中國孩子需要自我認同,才能具有國家社會擔當的膽識和能力。民俗學學者在這樣的重大問題面前勇敢地站了出來。

《親親科學圖書館:這就是中國》
當我們談論什么是中國時,我們在談什么?
學術界編出厚厚的古今中外的觀點《釋中國》:先是中外文化關系,接著是中國哲學文化,然后便是歷史發展過程。這套書博大精深,但是老百姓看了還是一頭霧水,小朋友的感覺可能就兩個字:不懂。
考據家更是厲害,搬出金文《何尊》里的“宅茲中國”大做文章,或者就“允執厥中”深入討論,總之連篇累牘,也是很有意義,但是也不過居其一角,各言爾“志”吧。更有不少外國人從過去到現在都很迷惑:幾千年來,中國文化格局還是保持著傳統,竟然沒有中斷,甚至還在蓬勃發展,這是為什么呢?
盡管很難,我們也得解釋。哪怕冰山一角,象腿也是象,象的全身摸遍了,我們就得到象的全貌了。我們不能否認那幾位可敬的學者甘當“盲人”對于世界認知的熱情與探索,世界與事物的認識是一個過程。就算你了解了“大象”的全貌,那“大象”的情感世界,“大象”的社會結構,“大象”的生活習性,我們到現在還是沒有全面認識到。
在諸多的對于中國的闡釋的群體里,民俗學是最接地氣,也是最根本的解釋者之一。
“炎黃子孫”與“龍的傳人”,以神話敘事回答了這個根本問題的主干,并且提出了中國文化的符號問題這一關鍵問題。民俗學對于什么是中國的問題的解讀,是儀式行為視角的,語言敘事視角的,更是圖像物象視角。
民俗學家發現,解讀中國文化問題,必須具備譜系的觀念,不可能一錘定音,而是需要系統展開。想寫一篇權威的考據文章就回答中國是什么,簡直是不可思議的。
民俗學解讀什么叫中國,更是通過生活形態來實現的,通過生活的華彩樂章,發現中國文化的精彩。一種偉大的傳統,一定是活態生存的。與其從古老文獻找答案,不如從現實中國的民俗生活找答案。
對于孩子來說,了解中國是什么就太重要了,中國孩子需要自我認同,才能具有國家社會擔當的膽識和能力。民俗學學者在這樣的重大問題面前就勇敢地站出來了。
上海文化出版社與阿卡狄亞童書館出版了一套童書,名叫《這就是中國》,一共十本。此套書的作者,南方高校的民俗學博士戴望云,民俗知識儲備豐富,博聞強記,具有民俗學家的基本稟賦,同時其文筆優雅,展現了江南女性的學術與文化風采。
她用民俗學的視角告訴孩子們:這就是中國。這個“這”,是什么呢?“這”是文化譜系的畫面展開,十本書十分鮮明地區分為兩類,一是中國文化的儀式敘事,即節慶儀典的生動表述;二是中國文化的物象敘事,即吉祥符號和文化的物象代表的敘事。兩者合起來展現了“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的華彩的儀式生活與美好的吉祥符號。
作為儀式時間的中國節慶,《這就是中國》叢書包含了《二十四節氣》《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和《春節》五本圖書。其中的文字,簡潔明快,信息含量豐富。同時,還有很多獨特的表述,如清明節:
為了祈求蠶繭能有好收成,江南的蠶農會在清明時節祭拜蠶神。
來看看蠶寶寶,它們的頭部的確長得有點兒像馬頭呢!
蠶神也叫“馬頭娘”,傳說是由一名女子裹了白馬皮化成的。
趕蠶花廟會是為了祭拜馬頭娘,但更像一場熱鬧的郊游。蠶農們頭戴彩色的蠶花,在趕廟會的人群中開心地擠來擠去,這就是“軋蠶花”。

《這就是中國:清明節》
這才一百多字,輔之以圖畫,就把一派江南清明的熱鬧習俗展現出來了。同時也看到了不一樣的清明。同時,書中還這樣告訴小朋友:
春天最好的事,就是到大自然中去,那里有萬物生長的美好和希望。凋零和死亡并不可怕,新的生命會重新萌芽,茁壯成長。人類會不斷繁衍,人類的精神也會綿延不絕。

《這就是中國:清明節》
這樣,中國節慶不僅僅是一種語言的敘事,而是通過行為踐行中國傳統的儀式敘事。
又如端午節,《這就是中國》也將學術界的發現以生動的文字表述出來:
想不想去劃龍舟?
瞧,大家正在江河上揮灑汗水,勇猛沖刺!
不過民俗學家認為,在端午時節,人們最早劃的不是龍舟而是鳥舟,后來才慢慢演變成龍舟。

《這就是中國:端午節》
圖書的畫面感極強,圖畫也很精審,真是文化傳承的好書。
民俗時間,是中國文化的華彩呈現,所以,“這”就是中國文化譜系中的燦爛之花。
作為物象敘事的代表性作品,《日月星辰》將天文知識通過日月天體神話講述出來,可以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這就是一個專題神話讀本。

《這就是中國:日月星辰》
《十二生肖》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聯系在一起,更是神話敘事與生活的統一。
《筆墨紙硯》不是孤立表現,而是從楹聯書寫開始講起,所以物的故事,實際上是民俗行為的故事。
《吉祥動物》不僅僅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故事,還有羊、鹿、猴、蝙蝠等故事,就連大象和蜘蛛也是吉祥動物?書里寫得真是仔細。

《這就是中國:吉祥動物》
《吉祥植物》講了牡丹、芙蓉、玉蘭、海棠之雍容華貴與富態,更有桃花、柳枝之辟邪吉祥,鮮花植物的吉祥譜系,正是中國人的精神呈現。梅蘭竹菊是君子人格,萱草花是中國母親花。所以,要理解什么是中國,如果連花草的民俗意義都不能理解,那還真是中國文化的門外漢呢!

《這就是中國:吉祥植物》
中國時間的儀式呈現,中國物質世界的精神象征展現了什么是中國。愿我們的孩子也能借助這樣的視角自豪地向世界表達:這就是中國。
【本文作者簡介】

田兆元:華東師范大學民俗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應用研究中心主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