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陸游一首經典古詩,小年祭灶親朋歡聚,道出過年的滋味
小年一過,天天都是年,洋溢著歡樂的氛圍,傳統佳節文化傳承至今,是瑰寶,更是一種象征。詩詞作為文字的載體形式,傳承記錄了許多美好,古人對于過年有著許多表達,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且來細細品讀一首經典古詩。

新年
恰逢小年,便來品讀宋代詩人陸游的一首七言律詩,名為《祭灶與鄰曲散福》。詩詞如下:
已幸懸車示子孫,正須祭灶請比鄰。
歲時風俗相傳久,賓主歡娛一笑新。
雪鬢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滿不羞貧。
問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頭樂社神?

新年
整首詩烘托出了歡樂祥和的氛圍,小年祭灶,教導后代這一風俗,邀請了親朋好友來家中歡聚,談論生活,探討人生,具體有何深意以及其寫作手法有何不同,一起來逐句品讀。
先看首聯,這句詩說的是詩人自己到了古稀之年,要給子孫后代訴說小年過年的祭灶這一傳統風俗,請了親朋好友來到家中一起敘舊談天。這句點明了寫作時間和場景環境,簡單質樸地表達,貼近生活。

新年
頷聯則說的是祭灶的風俗傳承已有許多年了,賓客們和主人一起歡笑一堂,迎接新年的到來。這句詩依然是在描述場景,以及說明祭灶這一風俗的由來,充滿著儀式感和氛圍感。
頸聯這句詩則和上兩聯不同,說的是詩人以及兩鬢霜白的老友們一起坐在家中,面對著小孩后輩們,教導后生們要懂得尊敬,面對桌上滿滿的食物也不能驕傲自滿,要懂得來之不易,對于過去貧乏的生活不能礙于面子,不能因為如今的豐衣足食而忘記。這句詩帶了哲理,小年的歡聚,后生和老者一塊談天說地,談論起了敬老和珍惜,傳統美德以及良好習慣都應銘記和傳承。

新年
再來讀尾聯,說的是此時在這茅屋底下的人們,又何嘗不像是在茅屋田園里喜笑顏開的灶王神呢。這句詩用問句形式打了個比方,將人們的歡聲笑語比喻成喜笑顏開看著人間美好的灶王神,更映襯出天人共度美好佳節的歡喜,也表達出詩人內心的高興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珍惜生活,佳節共樂。古人用詩詞記錄下了生活的點點滴滴,表達出了節日的祥和和熱鬧,今天的人們亦是如此。與家人團聚,與親朋好友共享喜悅,生活本就有滋有味,品來詩詞三兩句,道出酸甜千般味。無論再艱難,亦要堅持和充滿希望,相對應的,亦要滿懷感恩之心和謙遜之意。最后,祝福所有人福氣蓬勃,虎年大吉。(文/云冗霧)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