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從奢華酒店到發電廠:倫敦也藏著裝飾藝術建筑
錢成熙
當我們說起倫敦的經典建筑風格時,腦中浮現的可能是那些莊重古典的喬治時代建筑或是精巧的維多利亞時代建筑,但那畢竟是19世紀的事了。20世紀初期大行其道的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建筑一樣曾在倫敦風行一時,直到今天,我們依然能尋找到其余韻。
凱萊奇酒店 (Claridge’s Hotel)
盡管倫敦豪華酒店林立,凱萊奇酒店的光芒也無法被遮掩。它是倫敦酒店中的耀眼明珠,也是全球名流的客廳,從王室到演藝明星,你可能在它的大堂遇見任何人。事實上,我下榻在那里的期間,就在電梯口撞見了正要去參加晚會的艾瑪?沃特森。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座裝飾藝術風格的經典建筑,其實建成于19世紀。而它現在的風格,則要歸功于1920年代的一次大規模翻修改造。當時凱萊奇酒店希望將自己從一座典型維多利亞風格建筑轉變為更時髦的當代酒店,以吸引年輕客人,于是聘請了裝飾藝術運動在英國的領軍人物巴茲爾·艾奧尼迪斯重新設計了餐廳。如今的米其林三星餐廳Fera在2014年由著名設計師蓋·奧利弗重新設計之后,依然保留了裝飾藝術風格的氣息,簡單有力的直線條和玻璃的運用引人注目。

而在吸煙室的入口,你依然能找到一塊當年門上的嵌板——鑲嵌著出自裝飾藝術運動時期最著名的首飾和玻璃設計品牌萊儷之手的玻璃。吸煙室本身也充滿著裝飾藝術風格,讓人想起同時期好萊塢電影里那些身穿絲絨吸煙服,手執細長銀煙管的時髦女郎們。

另一位當時的先鋒建筑師奧斯瓦爾德?米恩改造了酒店入口和大堂,羅馬式立柱和鏡面的結合使用在當時非常時髦,一直延續到今天。來自于上個世紀黃金時代的華麗和輝煌不僅增添美感,更為第一次步入這里的客人帶來某種戲劇性的感受。

1996年,在凱萊奇酒店的又一次大規模改造中,設計師延續了這種經典的裝飾藝術風格,來自裝飾藝術之城紐約的設計師希瑞·德斯邦德參考了大量30年代的圖片,改造了門廳,用玻璃裝置藝術家戴爾·屈胡利創作的巨型吊燈增加了門廳的現代感。此外,許多客房的設計也結合維多利亞風格與裝飾藝術風格,當然,以一種更現代的方式呈現。
有趣的是,在訂房時,你可以要求訂一間“裝飾藝術風格”的客房,就像我住的那間一樣。入住其中是一種有趣的體驗,特別是對于那些已經慣于我們這個時代流行的理性、簡潔的現代設計風格或倫敦常見的古典風格的客人來說。走入一間裝飾藝術風格強烈的房間很像走入一幕電影布景——大面積玻璃和鏡面的使用,對稱的幾何形狀與豐富的線條裝飾頻繁地在不同家具上出現,當時風行的東方風格的弧線和立柱、20年代風格的插畫與老照片……甚至連浴缸前的馬賽克鑲嵌也是裝飾藝術風格的,浴缸上方依然保留了呼喚男管家或女傭的拉繩。如果你是個裝飾藝術風格的愛好者,住在這美麗的風格之中也許是對這種愛好最好的獎勵。

巴特西發電廠(Battersea Power Station)


弗洛林公寓(Florin Court)

阿波羅?維多利亞劇院 (Apollo Victoria Theatre)

更多前沿旅行內容和互動,請關注本欄目微信公眾號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