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軍報刊文談75歲趙忠賢得獎: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

前蘇聯科學家尤比契夫在科學研究中取得卓越成就。有人給他拍照紀念,他開玩笑說,要照就照臀部,不要照臉。他的意思是說,取得成功,全在于能坐得住。
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我國科學家身上。前不久,75歲高齡的趙忠賢登上我國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領獎臺。趙老從事超導研究50年如一日,“坐得住、鉆得進、研得深”。在漫長而曲折的研究之路上,堅持堅持再堅持,“熱的時候堅持,冷的時候也堅持”,一輩子就干超導一件事,終于取得震驚世界的成就。他常對年輕人說,“你們別像穆桂英一樣,身上插好多旗子,做事情要集中一點,不要太精力分散,不要選太多,這個也干那個也干”“要選一個堅持十年,扎下根去,才能枝繁葉茂”。
國防科技創新是寂寞者的事業,又是一件等不起的事。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已經成為軍事發展中最活躍、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是第一戰斗力。要想在激烈的國際軍事競爭中掌握主動,就必須下更大氣力推動科技興軍,大幅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時間和速度的賽跑。誰見事早、動作快,誰就能掌控制高點和主動權??萍寂d軍的事業等不得、慢不得,一旦落在別人后邊,就會一步慢、步步慢,處處被動挨打。過去,我們用“小米加步槍”取得了勝利,但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高科技戰爭時代,如果沒有創新、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武器裝備,上了戰場,就無異于用長矛和棍棒同飛機大炮較量。
科技創新周期長、見效慢,一項重大創新成果,從理論研究到轉化應用,往往要經歷十幾個階段,歷時十余年甚至幾十年。尤其是基礎研究,更是一項“打地基”的工作,常常需要幾代人的努力,短時間內很難搞出什么“動靜”。林俊德搞核爆炸研究,扎根大漠52年;黃旭華搞核潛艇研究,隱居荒島30年;陳能寬搞“兩彈一星”,隱姓埋名25年。這些事實說明,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越是慢不得,越要沉住氣。如果因為等不起而急,因為慢不得而躁,就會欲速不達,亂了手腳。
耐住寂寞,才能收獲成功;冷板凳上,才能結出創新之果。然而,少數人員急功近利,今天投入,明天就想見效,總想“一口吃成個胖子”。有的科研骨干不安心、不專心科研工作,老想著轉軌走“行政線”。有的把科技創新當作“敲門磚”,整天忙于跑項目、要經費、報成果。這不僅違背創新精神,而且影響科技興軍事業的扎實推進。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钡炔黄鸬氖聵I,需要坐得住的人。只有凝神聚力,甘于寂寞,樂于奉獻,才能讓創新之花結出豐碩之果,在激烈的國防科技競爭中“達到光輝的頂點”。(作者單位:武警河南省總隊政治部)
(原題為《越是等不起越要坐得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