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馬明宇孫繼海談足改:青訓才是重點,別在意12強賽
3月19日,曾隨中國男足打進過世界杯的兩位球員馬明宇和孫繼海日表示,足球改革兩年以來,發生了非常喜人的進步,但青訓工作還是要抓落實、做扎實,這是中國足球發展的重中之重。
《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印發兩周年座談會19日下午在京舉行。前國家隊隊長馬明宇、曾效力英超的球星孫繼海在會上談了切身體會。

馬明宇:現階段打基礎,早適應11人制
退役后的馬明宇沒有離開足球,目前擔任四川足協副秘書長。他自籌資金修了五塊標準足球場,自己正從事精英球員的青訓工作。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馬明宇說:“所有足球人都向著正確方向去做。我覺得我們不要去在意這次12強賽,我覺得我們在做一個基礎。(足改)才走了兩年,我是準備走十幾年。”
“從個人來說,我還是去做好我這方面的青訓,做扎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模塊里,把自己的模塊做好,最后拼湊起來,才能成為一整個良好的中國足球板塊,中國足球才能很好發展。”
談到青訓,馬明宇提出有兩個方面需要政策支持和技術層面的細化。
其一,青訓補償機制要有保障。
他說,青訓的補償機制和標準,對青訓的原俱樂部來說低了一些。如果短期沒有回報沒關系,但如果沒有一個長效保證機制,沒有一個很好的回報,那會傷害做青訓的積極性。
“應該出臺一些保護保障機制,足球法規或是足球法,對我們原來的最低的培訓機構有很好的補償機制,那么以后就有更多的人參與做培訓機構,這樣我們的青訓才能長久發展。”

其二,11人制比賽要早適應。
馬明宇舉例,在去年5月參加的U15青訓營上,他隨機問了很多小孩一個問題,“什么時候開始接觸11人制比賽”,孩子們都是說在上了初中以后,很少有說小學接觸到的。
但對比來看,他發現近些年歐洲等很多足球發達地區,特別是日本,他們12歲的全國六年級畢業大賽上,已經開始打標準場地的賽事,而且非常熟練。
“如果沒有文字介紹,單看視頻畫面,他們看上去真像職業隊,非常熟練。而能達到這個程度,不是10到20場,而是上百場打出來的,那就是說他們一年必須打30到40場、打三年才能到這個基礎,”馬明宇說。
他建議,希望有關方面考慮,在小學五六年級時,可以讓孩子們開始接觸和適應標準場地賽事,沒有力量沒關系,比賽時間可以縮短,但關鍵要讓孩子們“熟悉球場空間、讓他們去感覺”。

孫繼海:青訓是重中之重
作為剛退役的職業球員,孫繼海說,他是足球改革受益者。兩年來,中超版權價值大增、聯賽紅火、亞冠競爭力提升、場地增加、校園足球發展,都證明了改革的積極成效。下一步,應該找出不足去解決,其中青訓是關鍵。
他表示,足球強國夢的實現,需要國家隊、聯賽、青訓和球迷文化等多方面的成功。這其中,國家隊必須要有好的隊員,聯賽也一樣,這樣投資人才不會“燒錢”,因此歸根結底就是抓好普及和青訓。
“我想這么多年,我從不到20歲,踢聯賽,進國家隊,20多年來看,中國足球運動員水平是在不斷下降。因為我知道,我的老大哥他們的水平。”他說。
“青訓是重中之重,必須真抓實干。如果有機會,我愿意用下半生報效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