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京津冀飛地“北三縣”:加快推進與北京通州一體化發展
“2021年,我們成立工作推進指揮部和10個工作專班,強力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在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對接合作。京唐鐵路、平谷線和4條跨界道路前期和建設工作全面提速,簽約京廊合作項目82個、總投資877億元。”
近日,廊坊市委書記楊曉和在接受《河北日報》采訪時,談到了推動“北三縣與通州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情況,“2022年,我們將聚焦完成‘1186’任務,舉行10場以上招商推介活動,簽約北京合作項目100項以上、總投資800億元以上,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0億元以上。”
在距離北京市中心城區30-50公里處,坐落著全國知名的飛地——“北三縣”。它與北京市中心城區的距離,甚至比密云、懷柔、延慶等北京市轄區更近。
對于公眾而言,“北三縣”身上“睡城”的標簽則更廣為人知——因距離北京相對較近、房價相對較低,部分“北漂”選擇居住在“北三縣”,形成特有的通勤一族。
所謂“北三縣”,指的是河北省廊坊市下轄的縣級三河市、大廠回族自治縣以及香河縣的統稱。“北三縣”整體相連,被北京市平谷區、順義區、通州區以及天津市薊州區、寶坻區、武清區包圍,不與河北省其他地方毗鄰。

圖說:“北三縣”區位示意圖。高德地圖
相較澎湃新聞此前報道的安徽境內的江西飛地王屋村、內蒙古境內的黑龍江飛地加格達奇區,“北三縣”的地理區位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也不存在飛地歸屬的爭議。
公開資料顯示,北三縣整體東西最大直線距離約30公里,南北約43公里,總面積達1258平方公里,總轄 24個鄉鎮,總人口超110萬。
其中,三河市位于河北省東北偏北、廊坊地區最北端,以地近洳河、鮑邱河、泃河三水故得名,與北京僅一河之隔,總面積643平方公里;大廠回族自治縣是距北京最近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縣域東北與三河市交界,南與香河縣接壤,西、西南與北京市通州區隔著潮白河相望;香河縣位于河北省中部偏東,位于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間,總面積458平方公里。
回顧“北三縣”形成飛地的過程,不得不說到新中國成立后北京、河北、天津三地頻繁的區劃調整。
貴州師范大學張文艷2017年的碩士學位論文《“飛地”研究——以廊坊北三縣為例》曾詳細梳理了這一過程:新中國成立后,為適應大規模生產建設的需要,華北地區進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區劃調整。尤其是河北省內以及與其相鄰的北京市、天津市之間的調整非常頻繁,河北省也一直處于不斷給北京市和天津市“割地”的過程,直至1979年行政區劃基本穩定,形成如今“兩市一省”格局,并最終在空間上形成“北三縣”飛地。論文認為,“北三縣”形成飛地的原因,存在行政、水資源、文物修整保護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圖說:新中國成立后,河北省與北京市、天津市相關的行政區劃調整。微信公眾號“城市空間URBANSPACE” 圖
如今,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以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提出,“北三縣”已駛上發展的“快車道”。其中一個引人關注的細節便是,官方文件中對于北京市通州區和北三縣關系的表述,已從“協同發展”改為“一體化聯動發展”,再到如今的“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2020年3月,國家發改委公布《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提出“深入推進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對于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優化首都發展格局、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保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一年后,在2021年3月公布的《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已將通州區與北三縣的關系表述為“推進與北三縣一體化聯動發展”。
國務院2021年11月公布的《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則將“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制度體系基本建立,成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設的重要支撐”列為主要目標之一。
《中國經濟周刊》報道指出,從“協同發展”到“一體化聯動發展”,再到“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說法的轉變,不僅意味著通州區和北三縣的深度融合,更意味著通州區和北三縣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也更“近”了一步。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