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印度報告”一再推遲,吹哨人:臉書刻意隱瞞對印度人權影響
臉書“吹哨人”弗朗西斯·豪根(Frances Haugen)近日再度呼吁,臉書平臺應盡快公布有關其在印度影響力的報告。豪根和其他“吹哨人”指控稱,臉書公司在刻意隱瞞其對印度人權問題的不良影響。
據英國《衛報》1月20日報道,1月19日,超過20家組織聯同豪根、另一名“吹哨人”索菲·張(Sophie Zhang)、臉書前副主席布萊恩·布朗德一道,要求現已更名為“Meta”的原臉書總公司公布上述的“印度報告”。
臉書助長族群沖突?
據《衛報》1月20日報道,印度德里政府少數族群委員會(Delhi Minorities Commission)前主席扎法魯爾-伊斯拉姆·汗(Zafarul-Islam Khan)說:“由于社交媒體——特別是臉書上——持續不斷的仇恨,印度穆斯林實際上被非人化對待,陷入無助和失聲。”
據《華盛頓郵報》早前報道,豪根公布的臉書公司內部文件顯示,在美國之外,臉書平臺上的仇恨言論和虛假消息問題更加嚴重。臉書公司通過調研發現,臉書平臺若在非英語國家缺乏管控,就很有可能出現內容濫用的情況。盡管該公司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卻沒有為打擊虛假消息而做出足夠的努力。
根據曝光的文件,臉書打擊錯誤信息的努力84%用于美國,只有16%分配給了“世界其他地區”,而后者包括人口達13.8億、族群沖突日益嚴峻的印度。根據資料,印度是臉書最大的市場,擁有3.4億用戶。
《衛報》指出,豪根等“吹哨人”公布的文件顯示,印度臉書用戶的社交媒體環境充斥著假新聞、(尤其是針對穆斯林的)仇恨言論、干擾選舉的虛假賬戶(bot)。面對這樣的情況,臉書公司卻并未將其資源等比例地分給人口更多的非英語市場。
1月19日,印度活動家、記者Teesta Setalvad評價說,臉書公司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在有著22種官方語言的印度尤為明顯。“臉書公司允許發表未經審查的內容,這些內容在印度已經變成針對少數群體、達利特人和婦女的工具。”Setalvad說。
推遲緣由各執一詞
2020年,臉書公司委托美國弗利·霍格(Foley Hoag)律師事務所展開獨立調查,以研究臉書平臺對印度的影響。然而,這份報告的發布一再被推遲。
據美媒《華盛頓郵報》1月19日報道,有社會組織成員透露,弗利·霍格的“印度報告”草稿于2021年中旬便交給了臉書公司。
當日,多個社會組織表達了對臉書公司遲遲不公布“印度報告”的不滿,認為臉書公司深知其平臺上仇恨和虛假言論泛濫,卻不肯以報告的方式保障民眾知情權。
面對上述質疑聲,臉書人權政策主管米蘭達·西達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鑒于這項工作的復雜性,我們希望這些評估是徹底的。我們將根據我們的人權政策于每年推出報告,以探討我們如何關切人權上的影響。”
《華盛頓郵報》指出,社會組織施壓臉書公布“印度報告”一事,其時機恰逢即將舉行的印度地方選舉。除此之外,由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發起的針對穆斯林、基督徒等少數群體的暴力行為也越來越常見于印度社交媒體平臺。
丑聞纏身?
《華盛頓郵報》去年10月25日報道稱,該媒體采訪了數十名臉書公司現任和前任雇員,并獲得了臉書公司內部文件。這些材料展示了臉書公司作為社交媒體如何對真實世界造成危害。
據報道,與臉書公司有關的爭議或負面影響包括:臉書平臺未能抑制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期間大幅度增長的仇恨和陰謀論言論;保留了許多散播反穆斯林的虛假消息的印度社交媒體賬戶,讓針對穆斯林的仇恨言論充斥在社交媒體上;臉書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支持在越南擴大輿論審查的舉動和其“言論自由”的立場自相矛盾;內部文件顯示,臉書只在個人舉報前清理了5%的仇恨言論內容;臉書公司早已意識到“臉書”旗下的“照片墻(Instagram)”可能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構成風險,卻不采取行動,等等。
“吹哨人”豪根指控稱,臉書公司不懈追求績效增長的取向造成了一系列社會危害,對臉書保持嚴苛控制的扎克伯格必須為此負責。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