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跡丨湘碧居士仿古冊


王鑒(1598年—1677年),字元照,一字圓照,號湘碧,又號香庵主,江南太倉人,明末清初畫家,“四王”之一。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出生,崇禎六年(1633年)舉人。后任廉州府知府,世稱“王廉州”。工畫,早年由董其昌親自傳授,董其昌向王鑒表示“學畫唯多仿古人”,“時從董宗伯、王奉常游,得見宋元諸名公墨跡”,與同族王時敏齊名,王時敏曾題王鑒畫云:“廉州畫出入宋元,士氣作家俱備,一時鮮有敵手”。
在晚明的亂世中,既不能“兼濟天下”,就只好“獨善其身”。即使在數年后多鐸率清軍攻破常州、無錫、蘇州等城之后,他也沒有迎降清軍,出仕新朝,而是守住清白,繼續繪事。
他的繪畫卻因此受益,身為明朝遺老,無處宣泄的亡國之恨令他在故紙堆里尋找寄托,而大量臨摹古畫,不僅夯實了他的傳統功夫,也暗合了明朝遺老的民族情結。所以,他“從董巨入手廣泛吸收北宋范寬、江貫道以至五代荊浩、關同等,南宗北宗,無所不學,打下深厚的基礎,進而優游于元四家倪云林、黃子久、王叔明、吳仲圭之間?”(蔡星儀《王鑒藝術論》),他的多數“仿”、“摹”、“橅”、“擬”作品就是這一時期留下的,他也因此與王時敏一起并列清“四王吳惲”之首,在美術史上是一位不可忽略的人物。
王鑒藝術天賦極高,又是性情中文人,他曾在一本冊頁自題:丹青一派,自吳中文沈、華亭董宗伯后,幾作廣陵散矣。近時惟吾婁太原喬梓、延陵伯仲得傳正脈,予每見其所作,即欲焚棄筆硯。但習氣未除,見案頭箋素便涂抹滿紙,知不免為法眼捧腹,右古十幀,不敢求形似也。
清 王鑒
湘碧居士仿古冊
29.8 x 31.4厘米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仿諸家山水十八開,用筆秀發,
設色清雅,其學古之深,為清初翹楚



















出品人丨王成業
編輯丨「私享藝術」全媒體運營中心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