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正在“升溫”的北極城市:挪威特羅姆瑟的故事
2017年1月末,冬季漫長的黑夜籠罩著北部極圈內寂靜的山地和北冰洋。在稀薄的云層之下遠眺,幾乎難以分辨大陸與海洋。在北極圈里,挪威的特羅姆瑟算得上一座都市,其中心城區位于被海水圍繞的島嶼之上。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的眷顧,地處特羅姆瑟海峽的這處港灣,是挪威最北的不凍港,也是通往北極的必經要道之一。

特羅姆瑟大約20多平方公里,坐落在北緯69.2度。有約7萬常住居民生活在這個高緯度的地區。在夜幕中,街道和樓房散發暖黃色的光,使得這座島城如同漂浮在挪威海中的一枚金葉。相比對面同緯度那片屬俄羅斯的遼闊的冰凍之地,特羅姆瑟的繁華有著魔幻的童話色彩。

19世紀20年代,特羅姆瑟出現最早的北極船隊。船隊以捕獲海豹來換取豐厚的經濟回報。此外,也有不少船只從這里出海捕鯨。1936年之前,特羅姆瑟與挪威其他地區之間還沒有鋪設陸路交通,貿易往來和交通運輸主要依賴沿海輪船。
特羅姆瑟豐富的海洋資源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商人和海員,以及那些為探尋北極而來的旅行者。這座冰封之地的城市因往來不息的人流而生氣勃勃。早在19世紀初,這里的餐館、酒吧、夜總會和咖啡店已十分興旺。據稱,一位到訪特羅姆瑟的旅行者,曾賦予這座城市“北方巴黎”的美稱。如今,城區附近燈火輝煌,港口停泊各式船只,昔日繁華忙碌的場景似乎仍在眼前。
相比氣候變暖,人類活動的影響實在微不足道。這些年,身處脆弱地帶的特羅姆瑟,正因全球氣候變暖而加速“升溫”。在漫長的冬季里,這座城市降雨頻繁。往常一直覆蓋在城市道路上的積雪,此時也會偶爾難尋蹤跡。

加速升溫正在改變北極
不僅是特羅姆瑟這座位于極圈內的城市,整個北極都在因氣候變暖而改變。據挪威極地中心發布的報告,科學家多年來收集的數據證明,北極正以驚人的速度升溫,且幅度遠高于地球上其他地區。
2014年,挪威政府在關于北極政策的報告中指出,北極地區氣溫上升的速度驚人,是全球平均升溫水平的兩到三倍。1980年以來,巴倫支海冰蓋消失了近一半的面積,這佐證了氣候變化對北極帶來的影響。
中國冰川學家秦大河2014年在《地理科學進展》上發表了《氣候變化科學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論文。其中也提到,1979年以來,北極海冰范圍正以每十年3.5%至4.1%的速率縮小。
而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發布的北極報告更加直觀地描述了北極變暖的近況。其發布于2015年底的報告指出,截止2015年9月,當年年內北極陸地平均氣溫較往年升高了1.3攝氏度,這是1900年有記錄以來,人類監測到的最高值。與此同時,相關數據亦顯示,同期北極海冰的最大面積,是1979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小值。
不過,極值的判定很快被打破。2017年1月18日,美國國家宇航局聯合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公布了最新的數據監測結果,2016年是有紀錄以來全球最熱的一年。同時,部分地區的無冰期正在以每十年五天的速度增長,有的地區無冰期已超過75天。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冰川雪原、凍土與海冰也在加速消融。這不僅改變著北極的面貌,也危及這里的原始生態。海冰和冰架融化會摧毀海象的棲息地,并導致一些魚類為尋求生存之所,而向更寒冷的北部遷移。更為人熟知的例子是,氣候變暖導致漂浮的海冰消融,使得北極熊更難覓食。
但另一方面,這也預示著,未來這片極地水域或將具備常態化的通航條件,貯藏在這廣闊天地之下的資源,也有可能為人類所用。
事實上,北極升溫已讓挪威政府意識到,必須積極應對,未來才有可能實現可持續發展。2014年11月,挪威政府發布的一份報告明確指出,“北極地區的基礎設施、環境保護、應急準備和響應,以及搜救服務都須達到更高標準。政府將通過負責任的管理來應對這些問題。”

2017年1月22日,挪威首相埃爾娜·索爾貝格在第十一屆北極邊疆大會的開幕演講中提到,“必須在保護脆弱的北極環境與利用經濟機遇中尋找一種平衡,這有利于住在那里的400多萬人口。”這一屆北極邊疆大會的主題是“白色空間,藍色未來”。變暖給全球氣候最敏感的北極地區帶來了挑戰。接受記者采訪時,索爾貝格強調:“開發北極,挪威歡迎更多的國際合作。”
地處加速升溫的極寒之境,特羅姆瑟因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引人注目。挪威政府也將每年一屆的北極邊疆大會主場設在此地。而特羅姆瑟也是北極理事會和北大西洋海洋哺乳動物委員會國際秘書處的駐地。隨著大量資源和豐厚資金的涌入,機遇與威脅悄然降臨這座北極城市,當地居民的處境也在發生改變。
離開村莊的安妮
38歲的安妮·卡魯是海灘街一家旅游紀念品商店的導購員,有時還要兼顧收銀員的活計。齊耳短發,顴骨微微凸起的臉龐,深凹的眼窩,加上高挑強壯的體格,安妮看上去頗具北歐土著薩米族的特征。
相比其他歐洲國家,挪威物價最為昂貴。盡管如此,在特羅姆瑟,具有極地特色的旅游紀念品一直頗受游客喜愛,貨真價實的馴鹿皮、產自當地的海魚干、吉祥物山妖雕塑。城中心商鋪聚集的街區范圍內,幾乎每隔五十米便有一家售賣這些旅游紀念品的商店。
一年前,安妮來到特羅姆瑟城,找到這份導購員的工作。此前,她一直生活在特羅姆瑟以北的一個村莊,家庭主要經濟來源是種植一種莓類水果。有時,安妮也會去周邊小鎮,找一些臨時工作,以補貼家用。但近幾年,村子里的人逐漸離開,周邊農場不斷減少。對安妮來說,找到合適的臨時工作不再容易。更令安妮焦慮的是,在她曾居住的村莊,現在幾乎很難看到年輕人的身影——可能已有十來年沒有嬰兒在那個村莊降生了。
挪威統計局曾跟蹤調查了1986年至1991年出生在挪威北部的孩子長大后遷移的情況。他們當中,約有三分之一的人,長大后移居挪威南部的城市;而23%的人在挪威北部遷移,這一部分人口幾乎都由農村搬去附近較大的城市。
受到挪威政府支持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因素可解釋北部地區的人口流失。一方面,年輕人奔赴大城市接受教育,更高的學歷讓他們足以在城市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獲得更高的收入。另外,經歷了城市生活的年輕人不愿再回到鄉村。第三個原因可能是,朋友和家人搬遷到城市,讓他們離開村莊更加義無反顧。
安妮正在向顧客兜售掛在商店門前首飾柜里一件刻有極光圖案的項鏈。一對情侶擺弄著項鏈,饒有興致地想與她攀談一番。安妮極力想說更多,但英文詞匯貧乏,她只好時而用挪威語伴著手勢向對方解釋。

多數與安妮年紀相當、在挪威北部地區生活的原住民,往常生活中甚少使用英文。許多年紀更大一些的老者只會講挪威語。安妮說,來到特羅姆瑟之前,她幾乎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外國人,而自己現在能用英文進行簡單交流。
作為觀賞極光的最佳目的地之一,特羅姆瑟在國際旅游市場備受追捧。近年來,增長的客源大部分來自其他國家。挪威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2005/2006年度至2012/2013年度,冬季海外游客在挪威北部地區過夜的數量增加了206%。
無疑,蹩腳的英文會給安妮的工作帶來困擾。安妮希望自己有時間學好英文,以保住這份城里的工作。她已逐漸習慣了城市的生活,不愿再回到長大的村莊。
生活在特羅姆瑟城的海格一家
特羅姆瑟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不僅吸引周圍地區的人前來謀求更好的生活,也促使一部分離開的年輕人回來。
海格·卡爾貝肯長著清秀的面龐,褐色的齊肩短發,穿著一件戶外棉服。她的身材不算高挑,說起話來露出活潑的神態。海格出生在特羅姆瑟的工薪家庭,十八歲時赴海外求學。現在,海格回到家鄉,在特羅姆瑟大學攻讀政治學的碩士學位。
這些年,挪威政府正在積極采取措施,提高挪威北部地區的科研和教育實力,希望留住年輕人。政府認為,吸引年輕人選擇在挪威北部地區完成學業,對該地區社會發展至關重要。2013年,芬馬克郡大學學院和原有的特羅姆瑟大學合并,成立了如今新的特羅姆瑟大學。隨后,這所北極大學運用從政府獲得的資金,吸引到一批知名學者,科研實力正不斷提高。不少像海格這樣的年輕人,選擇回到家鄉繼續深造。

海格從小生活在特羅姆瑟,她非常喜歡這里。如果可以在畢業后,順利找到合適的工作,她很想一直生活在這座城市。雖然有時海格也會為未來的就業擔憂,但近些年挪威國家政策向北部地區傾斜,似乎預示著這里將有更多就業機會。挪威外交部推出了一項“北極2030”撥款計劃,旨在鼓勵更多知識型人才到北部地區就業。海格也覺得,“北極開發的確給特羅姆瑟的年輕人帶來了更多機會。”
短短十年間,特羅姆瑟當地人口幾乎增長了一倍之多。膨脹的人口有時讓人有些擔憂。
在海港附近,幾名建筑工人正在用小型吊車搬運材料。就在工地不遠處,一幢約五六層高剛搭出雛形還未裝飾完的新建筑已經拔地而起。海格想象著,也許未來的某一天多數當地人都將需要搬進公寓生活。城市的人口多起來,原來居住在這里的人便需要同新來者分享空間。畢竟這里可供人們生活的空間有限,這里家庭居住的傳統兩層小樓也許有一天會顯得有些奢侈。
海格父母的家就是一幢紅色的兩層木質樓房,位于特羅姆瑟城主島的南部,當地多數原住民都生活在那片區域。居民區幾十年來保持著傳統面貌,木質結構的獨棟樓房,刷著不同顏色,錯落有致,排列在街道旁。

海格的父親維克托在一家在職教育機構工作。維克托穿著淺藍色的襯衫和牛仔褲,體格強壯,肩膀寬厚,戴著一副金屬框架眼鏡,為人熱情有禮。1月26日晚七點,他和妻子一起去鄰近好友家里享用晚餐,主食是香煎鱈魚。這樣的聚會讓維克托覺得漫長的黑夜變得短了些。
當地人喜歡在家庭式的聚會中消磨時光,正如同他們會花許多心思裝飾自己的房子。從正門進入維克托家,一道轉角樓梯通向二樓客廳。左邊是開放式廚房;正對著樓梯的方向,是擺著木質餐桌和椅子的餐廳;右側是客廳最主要的部分,布藝沙發圍著一張木質茶幾。在黃色柔和的燈光里,維克托的家顯得十分溫馨。漫長的冬季里,當地缺少陽光,人們習慣使用暖黃色的燈光照明——這似乎是為了模仿太陽光而精心布置的。
維克托也會和朋友調侃現在特羅姆瑟的異常天氣。“周一到周三你也許還在這滑雪,但到了周四卻要舉著雨傘出門。”在他的記憶中,以往冬天里,積雪有時甚至會在自家門前堆積兩米高。現在不僅雪變少了,持續長時間的降雨也頻繁了許多。
維克托也感覺到,近些年從外面來到這里的人多了起來。他覺得,這對特羅姆瑟來說是好事。“越來越多的人來到這里,有利于經濟的發展。我們有足夠大的地方,分享給其他人。”
維克托家的客廳與陽臺之間有一扇帶玻璃窗的木門,上面的玻璃上貼著曾寄住在家中的中國學生送給維克托的一副中式剪紙窗花。
2017年1月27日,天空陰霾不散,午后飄起小雪,特羅姆瑟城中心的老街突然熱鬧起來。這一天是中國的除夕,春節長假的開端。三五成群的中國游客正在拍照,他們有時停下來看看手機,用谷歌地圖摸索著城市的方向。這一日天氣糟糕,也許預知極光不會光顧,他們正在極力尋找隱藏在這座北極城市里的其他樂趣。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