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地鐵里聽耳機或傷耳朵,專家細數那些損傷聽力壞習慣
小紅喜歡戴著耳機反復認真練習英語聽力,而且喜歡把音量調高,這樣更容易讓自己集中精神。但是,近來她覺得自己的耳朵變得對聲音不那么敏感了,醫生發現小紅聽力已經有了輕度下降。
可引起聽力損失的病因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噪聲,通常是長時間暴露于強噪聲會引起聽力損失,但是短時間極強的噪聲也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害。年齡和許多其他原因所致聽力損失是無法預防的,但是對噪聲性聽力損失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比方說對噪聲暴露加以控制。
聲音的單位是分貝,一般情況下40-60分貝屬于我們正常的交談聲音,60分貝以上就屬于吵鬧的范圍了,分貝越高,噪聲越大。人耳長時間接收高分貝音量,或會造成短時間但可逆的聽力損失,或會造成永久性且不可逆的聽力損失。

“有研究指出,一半以上的人在噪音環境中播放音樂的聲音早已超過85分貝。而很多國家的勞動防護標準是每天的噪聲暴露不超過85分貝連續8小時,也就是說超過這個強度就很可能會造成噪音性耳聾。相同的噪聲暴露量,如91分貝2個小時、106分貝3分鐘等也能造成聽力損害。”李樹峰醫生說。根據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表明,不超過耳機最大音量的60%,連續使用耳機時間少于60分鐘是比較安全的。
“同時,在公交車、地鐵及其他嘈雜環境中最好不要佩戴耳機聽音樂。當然耳機的類型不同聽力的損害程度是不一樣的。最好還是選擇一些有降噪功能的耳機,另外有一些入耳式的耳機能夠隔絕周圍的噪音,有利于降低耳機播放的音量,對于保護聽力反而有好處。另外,就是最好避免常去迪廳、KTV等噪音分貝比較高的場所。”李樹峰醫生建議。
“需要指出的是,噪音對于聽力的損害有積累性。接觸高分貝的聲音可能暫時沒有感覺,甚至在暫時損害后恢復,但是長此以往對聽力是有損害的。”
對于開車的朋友,李樹峰醫生建議,開車盡量關上車窗,開快車時風噪聲和開慢車時的交通噪音都會損害聽力。開快車時風噪聲可能會超過100分貝,長時間會影響到聽力。
另外,開車的時候即使關著車窗,發動機也會產生噪音,會不自覺地把音樂聲音開大,所以,開車的時候最好不要長時間開著音樂。
現在越來越多的車主為了接聽電話方便,使用藍牙耳機,有的甚至一戴就是一整天。要知道,車內受外界噪音影響較大,使用的藍牙耳機又常常是單耳,車主為了聽清楚常將藍牙耳機的音量調得很高,長時間使用會對聽力造成損害,所以不要長時間、大音量地使用藍牙耳機。
另外,游泳或者洗澡的時候也要注意保護耳朵,不要讓耳朵進水。一旦耳朵進水了,可以把頭偏向耳朵一側,讓水慢慢流出來,或者在進水的一側單腳跳,把耳朵里的水跳出來,還可以用手緊緊捂住耳朵,然后使勁突然放開,多次以后水可能會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長期錯誤的掏耳屎會使耳道失去保護、異物入侵引起炎癥,嚴重者還會損傷聽力。那么如何正確的掏耳屎呢?因為我們的外耳道皮膚具有自動排除皮屑和耵聹的功能,很多人一輩子都無需掏耳屎。不過,長期不掏耳朵,對于耳屎較濕且分泌旺盛的人來說,又很容易形成耵聹栓塞。如果是這樣的話,建議按醫生建議定期清理耳道。
“另外要注意,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掏耳朵,比方說指甲、挖耳勺最好都別用,因為可能會引起耳道和鼓膜損傷,有時還會并發感染,使聽力下降。對于小孩子,家長更要提醒她們不要將豆子、小球等雜物放入耳朵。當耳朵發癢不適時,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按摩,或用消毒棉簽輕輕在淺表處擦拭。大塊硬結的耳屎,應該到醫院請醫生用專門的工具取出,切勿自己隨意掏挖。”李樹峰醫生說。
還要注意的是,不要亂用一些對于耳朵有害的藥物,這種損害是不可逆的,而且特別喜歡“針對”兒童及老人的聽力。耳毒性藥物以損害高頻段聽力為主,耳聾或發生在用藥過程中,或發生于停藥后。
李樹峰醫生列舉了一些常見的耳毒性藥物,如治療結核病的鏈霉素、治療細菌感染類疾病的慶大霉素、治療肺炎的卡那霉素、治療心內膜炎的萬古霉素、利尿藥物呋塞米、改善血黏度的阿司匹林、抗腫瘤類藥物卡鉑等。
生病時切勿亂吃藥,須依據醫囑服藥,如有必要,在服藥過程中注意監測聽力的變化。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