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77級畢業40年了 | 杭州大學
1977年12月,中斷了11年的高考恢復。全中國有570萬名考生涌進考場。次年春天,27萬余名大學新生入學。4年以后的1982年1月,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畢業,走進了改革開放如火如荼的各行各業。如今40年過去,被光環籠罩的77級大學生基本已經退出各自的職業舞臺。作為77級的一員,回望來路,我不禁感慨萬千。于是,寫下這篇短文,以志紀念。

杭州大學中文系77級畢業合影
1982年1月的一個早晨,大雪紛飛。我的大學同學余剛、陳文育(已病逝)、王依民、王自亮,在告別大學前夕,來到可以遠眺西湖全景的寶石山初陽臺,用年輕的激情寫下了這首《在遠古的荒原和未來的銅像之間》,說出了我們共同的心聲,成為杭州大學中文系77級141位同學的畢業宣言。

在黑沉沉的宇宙空間
成千上萬個太陽
涌動著無數盞紅色的夢
時間被拉近了,糾纏著
在遠古的荒原
和未來的銅像之間
誕生了一群腳印
雪與血融鑄的大道
切開了混沌的記憶
時間開始了
大陸在黃色的地圖上漂移
古老的傳說無情地剝落
斷層橫亙在紅色的天幕上
思想在造山運動中輾轉
憂郁,像雪花一樣
世界變得模糊
凝聚成巨大的冰塊,漸漸透明
依稀斑駁的墓碑
壓在周口店人的顱骨上
使我們痛苦
我們唱完了二十支情歌
而最后一支絕望的歌
卻難以出口
于是,我們從海灘起步
地平線便有了新的意義
在白晝和黑夜的低洼處
堅實的對話
敲打出久遠的回聲
江河和熔巖醞釀著新的悸動
渾樸的畫面破碎又合攏
世界算得了什么
既然它堆滿了化石
我們鄙視直線和平衡
因為陽光也是彎曲的
只有人的脊梁才挺拔而起
我們尋覓深沉的存在
擎起金黃色的思維
把所有的秋天連成一片
讓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都變成鴿子的故鄉
如果我們的工作沒有收獲
人類還有什么值得贊美
我們要使每個人都演化成新星
寫進永恒的空間
在宇宙和更遠的宇宙之間
將留下我們這消逝者的微笑

杭州大學中文系77級畢業30周年合影
雖然我非常喜歡這首詩,但是直到30多年后我才真正讀懂。4年前,我在喜馬拉雅FM上開了一個賬號。為發讀詩音頻,我錄下了這首詩。此時,我才真正懂得,這些詩行對于我們的意義。
我們這些77級大學生,就是在遠古的荒原和未來的銅像之間的一群腳印。我們從海灘出發,就是擔負著讓心靈的每一個角落都變成鴿子故鄉的使命,讓每一個人都演化成永恒空間里的新星,創造全新的未來。
現在回望那個時刻,我們是多么豪邁,多么狂放,多么浪漫。那種勃勃生機和無畏青春,從字里行間和眉宇之間滿滿地洋溢。我們很幸運,入學和畢業時欣逢中國改革開放盛世,成為中華民族再度崛起的見證者和生力軍。雖然,我們并沒有都演化成燦爛的新星,但我們每一個人在這40年間,都足夠精彩,給這個世界留下了獨一無二的印記。

杭州大學中文系77級6組合影(前排居中的楊立穎大姐已去世)
非常可惜的是,141位同學中已有8位過早地離開了我們。他們是:陳文育、袁國祥、陳志鋒、楊立穎、陳娟芬、馬加寧、周慶捷、黃順剛(按視頻中出現順序排列,均用白字、黑框標出)。在紀念畢業40周年之際,向這些英年早逝的同學表示沉痛的哀悼。
幾個月之前,我就積極建議、策劃,希望同學重聚,紀念畢業40周年這個難忘的日子。但是,新冠疫情的頻繁出現,終于使聚會成為泡影。不得已之下,我只好把4年前的朗誦音頻和40年前同學們的畢業照剪輯成一個視頻,既是給我們自己的紀念,又想讓所有的朋友們看到我們曾經的青春容顏,曾經的豪邁浪漫。
我們已經離開了職業舞臺,我們終將離開人生舞臺。但是,空前絕后的一代大學生,77級,永遠會留下我們的微笑。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