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公園城市 | 帶上滑板去公園,舊船塢里的奧運夢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海報創意設計:王璐瑤
2020年東京奧運會上,滑板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16歲小將曾文蕙首次參賽就進入決賽,并斬獲了女子街式第6名,為中國奧運創造了新歷史,也讓滑板運動迅速走進大眾視野。
2021年10月16日,黃浦濱江滑板極限公園在黃浦濱江正式開園。雖然這不是滬上第一座滑板公園,卻是上海中心城區最大的滑板極限主題運動公園,擁有近10000平方米的使用面積,其滑板競賽場地由東京奧運會滑板賽場的設計師專業設計,是目前我國規格最高的滑板專業場地。
而滑板公園所處的“一號船塢”,更是江南造船廠的舊址。古老的船塢歷史文化和時尚體育文化相結合,“工業銹帶”變成市民的“生活秀帶”。
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欄目帶你走進滑板公園,一起去了解它蛻變的故事。
冬日午后的黃浦濱江,寒風習習,仍擋不住男女老少前來黃浦濱江滑板極限公園體驗運動的熱情。剛走進園區,記者就被眼前巨大的滑板競賽場地吸引了。
由于是船塢改造,整座公園就像一個嵌在深坑里的秘密基地,高低起伏的弧形彎道和山坡,包圍在斑駁感十足的塢墻內,配上滑板賽道上夸張的涂鴉和明亮的色彩,顯得動感十足。
滑板競賽場地占地3000余平方米,分為“碗池”和“街式”兩大區域,而這也對應著目前奧運滑板比賽中的兩大項目。
區別在于,街式場地上有許多山坡,線路上有類似街道的把手、臺階等裝置,運動員需要借助這些道具完成動作。而碗池場地,顧名思義,就像一只“碗”,運動員要完成設計好的路線,并在“碗口”滯空時展示技術動作。

碗池場地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街式場地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采訪當天,記者正巧遇到一名男孩在教練指導下進行碗池練習。只見他腳踏滑板,熟練地順著彎道滑行、旋轉、跳躍,一系列動作行云流水,最后一個騰空在“碗口”稍稍停留,看起來既驚險又刺激。
男孩名叫饒一歌,今年10歲。他告訴記者,自己學滑板已經三年多,“最開始我是在商場里看別人在滑,覺得特別帥,于是就想學。現在已經成為我的興趣愛好了”。
饒一歌說,初學的時候也會害怕,但慢慢感受到快樂,越滑越上癮。而別看他年紀小,其實在上海的滑板圈,已算是一個小“OG”,在去年的XGameChina滑板U池巡回賽和多屆上海市運會極限運動項目中都獲得了不俗的名次。


“滑板少年”饒一歌在碗池練習。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在街式區,也有好幾位與饒一歌差不多年紀的“滑板小達人”,并且女孩居多。小Q就是其中一位,她學滑板已經兩年。
雖然說話的時候,小Q顯得十分害羞,但踏上滑板的時候,氣場十足,動作英姿颯爽、干凈利落,頗有女俠風范。
小Q告訴記者,自己已經成功入選了上海市隊,而進市隊,最高興的事情就是“可以練習更多炫酷的動作”。

采訪時小Q顯得十分害羞,但踏上滑板后,氣場十足。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滑板少女也很酷。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工業銹帶“變身”時尚運動基地
黃浦濱江滑板極限公園臨靠西藏南路隧道,對面就是中國船舶館,隔著黃浦江,可以看到對面世博中心的中國館,不遠處還有橫跨兩岸的盧浦大橋。然而最“吸睛”,還是停靠在一號船塢旁的大輪船,船身上“遠望1號”幾個大字十分醒目。
這是由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第一代綜合性航天遠洋測量船,主要擔負衛星、飛船和火箭飛行器全程飛行試驗測量和控制任務。
“遠望1號” 戰功累累,服役期間圓滿完成了57次國家級重大科研試驗任務,被譽為“航天功勛船”,退役后作為愛國主義和科普教育場所開始向公眾開放。2017年,黃浦濱江貫通開放后,“遠望1號”也成為了濱江的一大亮點。
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就是著名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軍工造船企業,創建于1865年。1996年改制后,也是中國國內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生產品種最為廣泛的現代化造船基地。

“遠望1號”緊靠在滑板公園所在的一號船塢旁邊。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我們現在看到的整個賽場,是在原來的地面上,重新抬高,壘砌起來的。鋪設了15000多條方缸,方鋼上再放鋼板,再灌注混凝土,這種建造工藝是由我們中國的建造師創造的。”上海市輪滑運動協會會長顧衛峰向記者介紹道。
顧衛峰告訴記者設計師為了保留工業遺跡的歷史風韻,在混凝土顏色的使用上,也進行了特殊的處理,使其和周圍的塢壁完美融合。不僅如此,還巧思添加了一些時尚的中國元素。
“我們在街式區的裝飾上運用了故宮博物院的宮墻紅、磚瓦黃,不僅代表中國特色,還凸顯這座遺址的歷史感。再搭配一些時尚涂鴉,迎合青少年的審美。”顧衛峰說。


故宮博物院的宮墻紅、磚瓦黃,再搭配一些時尚涂鴉。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目前,滑板公園除了中心區域的滑板競賽場地外,還有占地2000平方米的輪冰融合區域,春夏秋可以進行輪滑,冬季成為冰上運動場地;青少年平衡車和BMX小輪車區域,占地1500平方米;周邊還配置了滑板輪滑裝備體驗中心、滑板文化主題餐廳,上海市滑板隊的功能用房等設施。

黃浦濱江滑板極限公園內的滑板商店。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攀巖是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我們請來了為巴黎夏季奧運會攀巖場地進行設計的法國設計公司,明年將在這里打造一個攀巖區域。”
“正常的攀巖墻的標準高度是15米,而船塢的防水壩是12米,也就是說,未來運動員攀到頂端的時,不但可以看到黃浦江,還能看到對面的中國館。”顧衛峰介紹道。


黃浦濱江滑板極限公園的夜景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黃浦濱江滑板極限公園 圖
借奧運之風,這些新興運動正成為風口
其實與其他許多競技運動相比,滑板的歷史并不長,上世紀50年代末由沖浪運動演變而來。1970年代,模擬沖浪的地形的滑板公園開始出現,并率先在北美掀起了“泳池滑板熱”。直至上世紀80年代末,滑板文化才傳入我國。
因此滑板作為運動,真正在我國興起也只是近十來年的事,而在奧運會之前,人們對滑板的印象更多只是街頭的小眾文化。
饒一歌的教練夏楠告訴記者,自己五年前開始玩滑板的時候,大多數人對這項運動還比較陌生,甚至一些家長覺得學這個“有些不正經”。
“目前我感覺喜歡滑板的人在不斷增多,因為現在板場多了,不像以前一樣,只能自己找場地。再加上奧運的宣傳,大家對滑板運動也更加理解,像現在有的孩子,5歲就開始練了。”

在奧運會之前,人們對滑板的印象更多只是街頭的小眾文化。 澎湃新聞記者王昱 圖
小Q的教練如意也分享了類似的經歷。他今年25歲,來自湖北,玩滑板已經六七年。那時候的滑板愛好者,完全靠自己琢磨,偶爾和“同道中人” 相互切磋。
“雖然我們國內滑板運動起步晚,但也在不斷追趕,與國際接軌。而且不只有男孩,現在學滑板的女孩子也挺多,因為家長覺得女孩子滑起來酷酷的。”如意說。
如今,滑板已經成為奧運會的正式項目,越來越多少男少女夢想有朝一日能站上奧運會的賽場。而滑板“自由、冒險、酷炫”的運動精神,也備受一線時尚品牌的青睞,經濟價值水漲船高,更容易得到商業贊助以及媒體關注。


BMX小輪車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除了滑板運動借奧運之風日漸興起外,在黃浦濱江滑板極限公園內,還能感受到市民對冰上運動的滿滿熱情。
“上海每年有非常多人去北方滑雪,滑雪熱已經形成。而今年響應‘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號召,配合北京冬奧來臨,全市移動真冰的面積也大大增加。”顧衛峰告訴記者。
一名帶孩子來滑冰的家長也告訴記者,疫情之后,體育運動成為培養孩子業余愛好的首選,“滑冰挺好的,可以鍛煉孩子身體的協調能力,培養不怕挫折的品格,而且現在疫情期間不能出去,多一些這種娛樂健身場所會更好。”

在專業教練指導下,體驗滑冰運動。

冬季冰場還做為冰球訓練場地 。 澎湃新聞記者 王昱 圖
自國務院46號文件《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正式出臺后,體育產業已成為 “風口”,擁有強勁的發展潛力。202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上海市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中,也提出了到2025年基本建成全球著名體育城市的目標。
因此顧衛峰相信,在這種情況下,體育運動公園必定是未來城市主題公園的一大發展方向,“對我們體育人來講,建設好的硬件設施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怎么更好地讓主題公園常態化運營下去,這樣才更能激發民眾參與運動的熱情,傳遞體育的核心價值。”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