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懷孕期間再次受孕居然是可能的,而且歷史上發生了近10例
一個已經懷孕的女性會不會再次受孕?《紐約時報》的科學部編輯Clairborne Ray近日在問答欄目就這個問題給出了肯定的答復,將一種名為“異期復孕”(superfetation)的罕見醫學現象再次帶回大眾的視線里。
2015年,一對澳洲夫婦生下兩名女嬰。兩個寶寶的重量明顯不同,醫生在檢查后發現兩個嬰兒的生長階段也有差異,其年齡相差10天。
異期復孕和通常意義上的雙胞胎不同,兩顆卵子在不同時間和兩顆精子接觸,并且一個胎兒的年齡要小于另一個胎兒。
異期復孕在人類之外的哺乳動物中較為常見。兔子、馬、老鼠、山羊和袋鼠等的動物身上都出現過異期復孕的案例。早在公元前4世紀,亞里士多德就觀察到兔子生出的一窩幼崽子中一些會比其他幼崽發育健全。由此,亞里士多德判斷一些幼崽在母親體內的時間短于其他,這是史上對“異期復孕”最早的推測。有些動物異期復孕可是因為兩個子宮,有些是因為它們在懷孕期間會繼續排卵。部分學者認為這是一種進化適應,因為異期復孕帶給動物們傳宗接代的優勢。
而人類女性的身體在懷孕期間為了保護胎兒會刻意地避免再次受孕,為此設立了三重保護機制。首先,在正常情況下,一旦受孕,女人便不再排卵。其次,生殖系統會分泌大量的粘液堵住宮頸防止精子進入。最后,受孕的子宮分泌的荷爾蒙會阻止另一顆受精卵著床。
也就是說,異期復孕在人類身上發生的話需要三個意外同時發生:女子在懷孕后繼續排卵,精子穿破粘液栓進入子宮,受精卵克服惡劣的環境在擁擠的子宮中成功著床。這著實是一個奇跡!
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可以導致一對同卵或異卵雙胞胎的成長速度出現不同。有時胎盤無法支持多個胎兒的成長需求,有時一個胎兒會將自己的血液傳輸給另一個胎兒,從而導致類似于異期復孕的癥狀。因此,歷史上很多報道的案例并非真正的異期復孕。2008年發表于《歐洲產科學和婦科學雜志》(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的一篇文章統計道,截至2008年,有史以來報道過的異期復孕案例不足10起。而從2008年至今,新聞報道過的案例也只有2起。
因為幾率太小,對異期復孕案例的研究也相對困難。2008年的這篇文章總結道:所有案例中兩個胎兒的年齡差不會超過數周;兩個胎兒在整個孕期中的大小都不同;兩個胎兒都擁有自己的羊膜囊。但是異期復孕為什么會發生?有什么因素會提高發生的幾率?這些問題科學家們依舊沒有足夠的數據可以給出一個可靠答案。不過,現有的資料顯示,這近10個案例中大多數女性都接受了生育治療,即通過注射激素等方式來促進排卵、輔助受孕,這樣的話,前述三個障礙中的一到兩個就可能被突破。
雖然受孕時間不同,兩個胎兒卻會同時生產,也就是說總有一個孩子會是早產兒。有意思的是,異期復孕案例中大部分的孩子們都健康存活了下來。也許,面對這個打破一切常規、倔強成長的孩子,命運也會多偏袒一些吧。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