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何辨別預防家暴者?《小敏家》讓我血壓整個爆表
原創 奕斐 奕斐有話說
大家好,我是沈奕斐。
今天我還是想跟大家聊聊《小敏家》這部電視劇。
之前,我覺得這部劇的故事發生了很多,但情感線一直很穩定,我看的時候一直很心平氣和,覺得好像情緒太穩定了。
但是,當我看到二十、三十集以后,我發現我錯了,我的情緒一直起起伏伏,一點都沒有平穩。
真的很想把編劇拉出來問問,為什么你會這么寫?看得真的氣死了。
因為我前面的判斷錯了,所以一定向大家澄清一下。
考慮到很多朋友不喜歡劇透,可能還有很多朋友也只看到了前面一部分,所以我就不再展開說哪部分讓我覺得很生氣了。
但我覺得這部劇里有一條愛情線是對大家有幫助的,非常值得拿出來說一說。
我覺得,這部劇中劉小捷跟徐正之間的愛情是非常典型的,我在《社會學愛情思維課》也講到的,消耗捆綁型的愛情。
怎么去避免那些可能控制我們的人?這一對其實給了大家很多的啟示,所以,我今天想把這一對拿出來跟大家聊一聊。

劉小捷是主角劉小敏的妹妹,長得非常的漂亮,是個編輯,之前經歷了閃婚又閃離,所以她的媽媽也很擔心她。

在離婚以后,有一段時間劉小捷跟一位認識十年的老同學錢峰關系很好,錢峰也是會對她噓寒問暖的類型,他們是很多年的好朋友。
其實錢峰一直是喜歡劉小捷的,可是錢峰不太敢表達,而劉小捷也一直沒有意識到錢峰其實是喜歡她的。
這個時候,我就發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點:錢峰對她非常好,但是錢峰沒有表白。
其實很多好男人都會不愿意表白或者不敢表白,所以為什么渣男老是能得手,因為渣男敢于表白,但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在這部劇里錢峰是一個非常好的男性,我就發現,他們兩個的交往是沒有邊界感的,劉小捷對邊界感一直沒有敏銳的感覺。

比如說,你跟錢峰是非常好的朋友關系,可是錢峰會拿東西過來給你舀湯,一桌人吃飯的時候,錢峰還會幫你剝蝦。
請記得,這種行為其實不是所謂普通朋友的行為。
如果你跟一個人是好朋友,不是愛情關系,這樣的行為就已經過界了。
如果你享受這種關系,覺得很正常,就說明你在關系里的邊界感其實沒有處理好,或者你沒有這個意識。
我在《社會學愛情思維課》里說過:現代愛情是兩個獨立個體的連接,在這中間,處理“你”、“我”和“我們”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沒有邊界意識,你會很容易就看不到問題的實質。
其實錢峰是一直喜歡劉小捷的,如果劉小捷稍微有心一點點就會知道,男性幫她剝好蝦這件事已經是過界了,這已經說明我們的關系不再是普通的友誼了。
但如果你說“他就是很關心我啊,他就對我很好啊”,說明你在愛情里面對于邊界感的認識,少了根筋。
所以,我也提醒你,如果你覺得你跟男性朋友就是很好,卻從來不知道他喜歡你,你一定要問:他有沒有做了過界的事情,我卻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而在這個片子里劉小捷顯然是沒有這個意識。

之后,劉小捷遇到了徐正,徐正對她非常好、長得很帥、是個律師,而且他們還經常偶遇。
后來徐正就向她坦誠:其實是我在跟蹤你,因為我特別喜歡你,所以我就跟蹤你,來制造這些偶遇。

這又是個邊界感的問題,我們希望跟別人偶遇,可是你是不是喜歡這種跟蹤的方式?
還是說,我希望正大光明地跟你接近,因為我也有你的微信,是不是可以約你出來,這背后又是一個邊界感的概念。
在此時此刻,劉小捷依然沒有意識到,這個男性的邊界感是有問題的,她還很感動,叫住了徐正,最后他們兩個人終于確定在一起了。
在這個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徐正一開始是對劉小捷是非常好的,但是他們兩個人沒有經過雙方父母的同意就直接領證了,所以劉小捷的媽媽就非常的生氣。

也就是說,我們是獨立的“你”、“我”和“我們”,可是當我們建立“我們”的時候,其實跟別的人也是有連接的。
所以,什么時候應該告訴自己的父母,這也是個邊界感的問題。
因為如果你不做這件事情,媽媽和姐姐就會很受傷,會覺得我跟你之間的“我們”的鏈接沒有了,你把我們之間豎了道墻。
當媽媽說“我跟姐姐才是你最親的人”,劉小捷把這句話講給自己的已經領證的丈夫徐正聽的時候,徐正也是不舒服的。
實際上,劉小捷沒有意識到,我跟另外一個人建立“我們”的時候,還要處理跟其他人的“我們”,怎么去尊重其他人,因為個體能和很多人形成不同的“我們”的關系。
然后你會發現,徐正特別喜歡吃醋,當他看見同學聚會合照,錢峰把胳膊搭在劉小捷的肩膀的時候,他就很生氣,最后撞了車。

而劉小捷完全沒有覺得這是一個大的問題,只是說“你太愛吃醋了”,然后徐正隨之加劇了。
劉小捷是個編輯,需要和男性作者聯系,可是徐正很不喜歡劉小捷跟男性作者之間的連接,所以讓她跟這些事情都切斷,不能去找男性的作者。
甚至故事發展到最后的時候,徐正就把劉小捷給關起來了,甚至還用刀來威脅她。


在整個故事里, 我們怎么判斷一個人可能未來是個控制型,甚至有家庭暴力的人?
很重要的一步不是看他有沒有暴力的舉動,因為當我們關系不穩定、他沒有完全控制你的時候,他是不會快速對你施加暴力的。
我之前反復講過:家庭暴力是個決策,它不是個情緒。
他一定是覺得,我打你的時候,你的反抗或者你可以采取的措施不會達到我不能承受的范圍,所以才做這個決策。在我沒有完全控制你之前,我肯定是不會這么做的。
所以你會發現,徐正做了第一步的控制,讓劉小捷跟錢峰這樣的同學保持距離,你們不能來往,所以他們一年多沒有來往。

同時,要求劉小捷和姐姐、媽媽的關系保持一定距離,即使他承諾過,我們結婚會讓家人知道,但一定是兩個人趕快結婚,不告訴媽媽和姐姐。
通過這種方式,既形成了你和我之間的緊密關系,又把你跟他人的鏈接給切斷了。
然后再在工作里通過吃醋行為,使你跟其他異性都保持距離。當我完成這些控制的時候,我才會覺得我擁有了你。
如果你遇到的這種人,你需要很小心,TA可是是具有暴力傾向的,這種關系也可能變成《社會學愛情思維課》里講過的捆綁消耗型。
因為你會發現,當你跟他形成“我們”的鏈接的時候,你獨立的“我”不見了,你已經不再有完全的能力或者權利,讓自己和其他人保持正常的鏈接。
你會吃錢峰的醋我還能理解,但是當你做出撞車行為的時候,已經是失控了。當你不能接受我跟男作者正常交往的時候,這一定是觸犯底線的。

因為我的權利、我的邊界并不會因為我跟你結婚就消失掉。我們要嚴肅地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而不能任由你吃醋,我就去讓步。
這個時候,電視劇里呈現了一個細節:徐正一方面吃醋很厲害、控制欲很強,但另外一方面他會真的對你很好。
比如說他在你下班的時候來接你,送你鮮花,讓大家很羨慕,還會帶你去好吃的、說各種的甜言蜜語。
我們研究里發現真的是這樣,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在早期的時候是對你非常好的。
送你鮮花、或者很多特別的、浪漫行為,其實背后也是這樣一種想要影響你、控制你的理念在的。
兩部分的力量一糅合,軟的硬的兩手一起抓,最后你就變成了被甕中捉鱉的狀態,已經被控制起來了。
所以我覺得,這一條線是可以給大家啟發的。
有朋友私信我說,看了我之前的視頻,又看了這部片子以后,她開始反思:
“我是不是那個徐正,我也不希望我的先生出去跟別人交往,就希望他待在我身邊,更不能任何異性朋友在一起,如果他有這些行為我就會發作?!?/p>
她可能不是打自己的先生,但是她可能是用各種方式發作的。
實際上,我覺得這種反思是非常重要的。當你有強烈的控制對方的欲望的時候,你就會把他個人本來應該擁有的權利打掉了。
所以,我就覺得如果你看這個片子的時候有這樣的反思,或者能看到這個線我覺得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但是,我覺得這部片子里面比較遺憾的一點是:它沒有呈現為什么劉小捷會這么遵從。
如果沒有說清楚這一點的話,很多人都會擔心:“如果對方對我很好,也對我很浪漫,但他容易吃醋,是不是他一定是控制的?”
好像這樣一來,這些對我的吃醋和對我愛的表現都變成了控制,那我就沒辦法談戀愛了,因為愛情里本來就會有點小小的吃醋。
實際上在真實的生活里,控制還會有第二個特征:他會貶低你,不會只是控制你。
如果在劉小捷身上,就會體現為“你是離婚婦女,如果你再離一次婚,你就會被別人評頭論足”。

我要貶低你,使你覺得自己非常的弱,覺得自己不得不這么做。
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中發現一個人一方面會為你吃醋、對你很好,但同時又伴隨著非常強的貶低行為,說你哪里不好,什么地方不行,離開我你根本活不下去。
這兩個因素放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消耗捆綁型。
如果只是對你很好,又不希望你跟異性走得很近,還是會有正常的愛情的,我們可以堅定地說“不”,你是會有反抗的力量的。
當第二個特征同時出現,他同時還在貶低你,讓你覺得自己很弱的時候,消耗捆綁型才會出現。
我覺得《小敏家》里劉小捷的故事線,其實呈現了一半的邏輯體系,但也能給你啟示。
但如果你要判斷自己是不是處于一段消耗捆綁型的關系,你要把兩條邏輯放在一起,它必須同時成立。
如果你是好的關系,這段關系一定會讓你的世界變大,你的職業發展得更好,你會更有自信。
如果這個關系讓你覺得自己越來越糟糕,跟他人的鏈接越來越小,請記得你要及時止損,至少要去調整關系,跟對方說這樣的關系是我不喜歡的。
我希望能給到大家比較全面的視角,怎么去看這種不好的關系,怎么去預防我們的生活走到會被威脅的情況,怎么學會及時止損。
所以,我覺得小敏家的這條故事線值得再聊一聊,因為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很多這樣的疑慮,我希望這樣的邏輯體系能夠幫到你。
我在《社會學愛情思維課》里反復講到:“你”、“我”、“我們”這三條線的建立是我們現代愛情非常重要的一個邏輯體系。
只有把“你”、“我”、“我們”的邊界劃清楚了,同時建一個“我們”,這樣的愛情關系才能長久。
請記得,好的愛情關系一定是讓你變得更好的,雖然中間可能有沖突、有矛盾、會有痛苦,但它整體是讓你的世界變得更大,讓你變得更好的。
這才是我們要進入的好的婚姻和好的愛情關系。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