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男子用金包銀手鐲冒充金手鐲詐騙,上海多家典當行上當
“你好,我要典當這副三生三世純金手鐲,”男子徐某利用特殊制法將兩只銀手鐲充作9999純金手鐲典當,致使上海七家典當行上當,造成上萬元損失。

涉案當票。本文圖片 黃浦區檢察院供圖
1月17日,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黃浦區檢察院”)獲悉,2021年12月31日,該院對被告人徐某以涉嫌詐騙罪提起公訴。

涉案手鐲
黃浦區檢察院介紹,2021年7月19日,趙強(化名)像往常一樣在典當行內工作,忽然同行群內閃現一則消息,近期,徐姓男子四處將金包銀手鐲當純金手鐲典當,不少同行已上當。看到這則消息,趙強趕忙拿出半月多前的一張當票查看,上面是男子徐某典當9999純金三圓環手鐲一副。手鐲重約41克,徐某得款約1.2萬元。恰逢典當日期將近,趙強向上級匯報情況后,剪開其中一只圓環查看。果然,手鐲外層是金,里面是銀。金手鐲和銀質金手鐲,兩字之差,價格卻相差十倍。趙強遂報警。

檢驗單據

檢驗單據
銀質金手鐲如何欺瞞檢測機器,讓滬上多家知名典當行上當?
趙強回憶:“收到金手鐲后,我們當場進行了比重測試和試金石檢測,驗下來是真的,所以開了當票。”多家被害典當行表示,比重測試和試金石檢測只能初步判斷真假,如果手鐲表層金很厚,就不一定能檢測出來。并且,典當行規定,在典當期間不能破壞典當物品。“只有當典當到期,對方不贖當或不續當,我們才有權利用其他方式檢測”,趙強告訴檢察官。多家被害典當行到期后聯系不上徐某,對典當物品進行破壞性檢測時,才發現其銀質實心的事實。
警方通過典當行的高清攝像頭及徐某留下的身份證等信息很快在徐某老家將其捉拿歸案。徐某到案后供述:“我往離家遠的地方典當,這樣作案后就有時間逃跑”,回家后他整日在賭場廝混并將詐騙所得全部輸光。徐某今年27歲,曾因犯下販賣毒品、盜竊、詐騙等罪被判刑,他沉迷賭博,欠下不少賭債,遂起了利用假金手鐲詐騙的念頭。徐某坦白:“這些銀手鐲只是在表面包裹了一層厚厚的金,我自己在家反復試驗,用火燒和用水煮,結果都檢驗不出來,所以才放心在典當行行騙。”
經鑒定,一只重約40克的銀制手鐲市場價為1100元左右,徐某在七家典當行每只典當獲利約12000元,共計78000余元。檢察機關遂以涉嫌詐騙罪對其提起公訴。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