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我在美國貧困學區當老師:90%的學生領免費午餐?
原創 佛州倪妮 倪博士在美國 收錄于話題 #中美教育比較 78個
前言:2020年8月,剛剛考過教師資格證的我,得到了一份初中數學老師的offer。這是一所Title 1 學校,90%的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也就是中國人所謂的貧困學區。這里的學生,大多來自單親家庭,有些住在孤兒院;他們的數學水平極低,也頗多行為問題。
這里迥異于我所居住的中產區,讓我第一次體會到了culture shock(文化震蕩)。這里為我呈現了“另一個真實的”美國,階級、種族等各種問題絞纏在一起,形成了復雜的景觀。
好在經過了半年的工作,從最初的猶疑、惶恐,與學生們的各種角力,到現在能夠與他們和平相處,并深深地理解了他們,我個人也得到了全面的成長。

第一章 面試:你知道90%的學生領免費午餐意味著什么嗎?
2020年6月中旬,我考過了美國佛州的初中數學教師資格證,便從原來的幼兒園辭職,開始申請新的工作。
7月中,我便得到了第一份offer,因為離家太遠,我最終沒有接受。當時我的想法是,慢慢找著吧,也不急那么一時。
這時,我收到了一所公立學校的面試通知。搜了一下位置,離我只有12邁,大概20分鐘的車程,距離還比較滿意。然后我上網搜了一下這所學校的信息。
美國所有學校的信息在網上都可以查到,正面的、負面的,一目了然。如US.news, great schools上面,有學校的排名、評分、學生的社會經濟和種族構成,等等。我一看,學校評分僅為2分,學生的構成56%為黑人,23%西語裔,15%白人。學生的考試成績遠遠低于州平均,90%的孩子來自低收入家庭。
所謂“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低于當地中位數的80%。舉例來說,我所在的坦帕區域,2019年家庭中位數收入是53,800左右,低于4300的則為低收入家庭,孩子可以申請免費午餐。

看到這些信息后,我有一點點猶豫。馬克說,去參加面試吧,多鍛煉一下自己。我想想也是,去看看再說。
面試時,我自認自己的表現并不太好。我雖在國內有14年的教學經驗,但那是在大學,且教的是中文。所以,我表現得不夠自信,唯一覺得驕傲的是,我很誠實。
面試我的,是兩個副校長。第一個問題是:你知道90%的學生領免費午餐意味著什么嗎?
我說,在來之前,我的確上網搜索了這所學校的信息。我們的很多學生都來自低收入家庭,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關愛和照顧。
他說,他們回家還要幫父母做家務,還要照顧弟弟妹妹,根本沒辦法做家庭作業,你會怎么辦呢?
我說,給他們高期望,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
后來一想,應該回答,那就在課堂上完成所有作業,不布置家庭作業啊——實際上后來我也是這么做的。
他問:有些學生可能一來就會有一種態度——我就不喜歡數學,就是不愿意學,你該怎么辦?
我說:我會盡量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習變得更有趣。
他問:你會是這里唯一的亞裔老師,學生可能會對你說種族歧視的話,你能否承受?
關于種族這一點,我告訴他,我看了學校的信息,56%是黑人學生。我曾在莫爾豪斯學院教書,那里被稱為“黑人的哈佛”,我那里的學生都很認真努力。所以我相信任何人都是可以教育的,都是可以成功的。
面試結束后,我離開了。其實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內心也有些猶疑。我到Facebook群組里去詢問:在Title 1學校教書是什么體會?
有人回答我:Title1學校的孩子和別的學校沒什么區別,給他們更多的關愛,他們會更加倍地回報你。
十天之后的一個早上,我正和兒子散步,突然接到了校長秘書的電話,問我兩天后可否到學校與正校長面談。
就這樣,我得到了這一份工作。
當時我想,不管怎樣,先干起來再說,實在不行,就辭職。現在我最需要的是經驗,有了經驗之后,一切都好說。
此時的我并不知道,后面有多少挑戰在等待著我。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才慢慢體會到為何當時副校長會問我那些問題。
原標題:《我在美國貧困學區當老師(1)面試:你知道90%的學生領免費午餐意味著什么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