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政協委員張喆人:將有條件公立養老機構改為醫養結合機構

我國已邁入老齡化社會,隨著老齡化帶來的慢性病、失能等人口的大量增加,迫切需要為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與養老相結合的服務。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張喆人將遞交一份《關于積極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的提案》,建議將有條件的公立養老機構調整為醫養結合機構,增加醫療服務的功能;鼓勵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養護隊伍中,政策上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薪酬分配機制。
“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不足
提案中提及,2015年底上海市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36萬人,占總人口的30.2%。在這些老年人中,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占19.5%,其中完全失能的占6.05%。
然而,目前我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嚴重不足,大多數養老機構仍是以生活照料為主,不能提供基本醫療、健康管理、心理照護等服務。由于養老機構不方便就醫,以及專業醫療護理機構緊缺,許多諸如智殘失能、慢性病、腫瘤晚期、大病康復等老年病人,通常選擇在大型綜合性醫院長期“壓床”,在造成醫療資源浪費的同時,也影響了綜合性醫院對其他迫切需求患者的救治,加劇了醫療資源的緊張。
此外,由于醫療護理專業人才短缺,醫院大量的老年照護服務需求被護工替代,但目前護工隊伍在整體素質、專業水平、業務能力、服務質量等方面都不能滿足老年人的護理需求,直接影響到為老服務“醫養結合”的效果。
“目前,一、二級醫療機構資源利用不足、床位閑置;而大多數養老機構人滿為患,一床難求。醫院如何將服務向養老機構延伸,實現醫養融合,養老機構的醫保支付如何實現全覆蓋,各部門的協調、相關政策的支持不夠。”提案稱。
將部分養老機構調整為醫養結合機構
提案建議,首先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加強相關部門的協作,盡快出臺促進醫養結合完整的產業發展規劃,并健全管理機制。確定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的管理部門、服務對象、準入標準和服務規范等。建立社會力量參與機制,借助市場化手段,鼓勵引導社會多元化舉辦醫養結合機構,以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醫養服務需求。
同時,將有條件的公立養老機構調整為醫養結合機構,增加醫療服務的功能;不符合條件的養老機構,支持醫療機構對接養老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承擔養老機構的醫療服務。探索將城市有條件的一、二級醫院空余床位轉為醫養結合床位,開展康復服務、長期照護服務、慢病管理等。促進分級診療,暢通與各級醫院之間雙向轉診通道,解決三級醫院中老年人長期“壓床”問題,探索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與公立醫院之間的轉診對接機制。
此外,鼓勵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養護隊伍中。要將全科醫學、老年醫學、養老護理專業的人才培養與養老服務結合起來,政策上完善與之相適應的薪酬分配機制,提升養老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鼓勵開展醫師多點執業,促進人才流動,使更多的人才投入到養老服務隊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