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在梅里雪山,記錄一次植物學家的高山科考之旅

2017-03-04 20: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字號
《是誰生長在高山之巔》是劉杰文在2016年9月拍于梅里雪山的短片,講述了自己跟隨一個中外聯(lián)合科考隊考察珍稀高山植物的旅程。作者 劉杰文,剪輯 朱天培, 編輯 胡寶秀,鳴謝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08:59)
劉杰文

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海拔約3300米,可以遠眺納帕海濕地,是世界上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高山植物園之一。它于2005年成立,植物學家方震東以此為基地,開展關(guān)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各種野生花卉、植物的研究和保護工作,迄今已經(jīng)第十三個年頭。劉杰文則是一個放棄大城市工作的IT技術(shù)男,跑到滇藏交界的梅里雪山賣起了自采的干貨,閑時寫寫藏地故事。一個偶然的機會,劉杰文用視頻、文字和照片,記錄下了香格里拉高山植物研究院院長方震東帶領(lǐng)團隊研究監(jiān)測珍貴高山植物的過程,這也是全球高山生態(tài)環(huán)境觀測研究計劃(GLORIA)在中國區(qū)的項目組成部分

科考隊出發(fā)進入大山深處。本文均為 劉杰文 圖

下著大雨,村主任給我電話,說有要緊事,得當面談。

什么要緊事?帶著疑問,我躲進他車里。各種閑聊,大雨敲打玻璃,主任說了一大通,最終切入主題:明天有支隊伍上山,你想去嗎?

問他哪方面的隊伍,他也說不太清,總之是一大幫人,搞植物研究的,找騾子找向?qū)В先タ瓶肌E叮瑢α耍χf,還有兩個老外哩。

合法嗎,我問。

合法!他說,肯定合法。聯(lián)系鄉(xiāng)政府的,七年前就來過,現(xiàn)在又來了。

方震東老師在野外用相機記錄。

聽他這么一說,我忽然想起來,在蟲草營地的時候,聽山民說過,有弄植物的人在山上埋了寶貝。問什么寶貝,他們說圓圓的,不知道是什么,埋得很高很高。

主任,我說,幫我安排,今晚進村!

好的嘎,主任說,就曉得,你喜歡這些個。

在村委會吃晚飯,碰到三個上面派下來的年輕人,要去核實地名。

核實地名,可不輕松,有人的地方不用核實,只有荒無人煙的山嶺、峽谷、湖泊,才需要你爬上去核實。主任為他們壯行,喝酒吃菜,談得興起,送給我一本《德欽地名志》(87年版)。

他說,我愛我的家鄉(xiāng),但好多地方搞不清,你幫我看看。

我如獲至寶,重溫了一遍德欽地理:在同一緯度里,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1840米,從瀾滄江邊到山巔,垂直落差達到4900米,形成了近乎垂直的坡面,這種奇特的地理結(jié)構(gòu),舉世罕見……

可以想見,寫下上述文字的時候,老一輩的科學家,內(nèi)心是多么激動。沒什么華麗的描述,他們把對山河之愛,落實到具體的數(shù)據(jù)。

美國杜鵑專家Robbie

大家正在感慨,村里打來電話:科考隊到了。

說到科考隊,你小時候,想過沒有了,長大了成為一名考古學家或自然科學家,去古墓,去荒野,探索人類和自然的秘密,告訴別人所不知道的東西,這樣一天天的肯定很有趣。可長大了才發(fā)現(xiàn),你只能按部就班,干一件螺絲釘般的工作。

我們這代人,對科學家有一種獨特的向往和崇敬。可能是那時急缺科研人才,全國主導科普,大家都餓著肚子,但對外星人和大自然特別感興趣,看的都是《飛碟探索》啊《奧秘》啊《科學畫報》啊之類的,只要你讀書還行,老師就鼓勵:加油,將來成為科學家!

現(xiàn)在,馬上就能到兒時偶像,豈能不激動?

走進藏家,終于見到了香格里拉高山植物研究院院長方震東老師。

他一直笑笑的,眨著眼睛,不停地給所有人遞煙,是個很隨和的人。接過煙,我說明來意。他說,你們拍攝當然沒問題,但我們工作起來比較忙,恐怕不能隨時配合。

不用不用,我說,你們忙自己的,我們跟拍就好。

我還說,我們不是電視臺,拍攝也不專業(yè),但有這個熱情。在娛樂新聞鋪天蓋地的年代,總得有人翻山越嶺搞科研。多少次上山,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植物,我都叫不上名來,這次逮住機會,向您學點知識。

方老師微微一笑,回道:對植物,尤其是高山植物,我們會熟悉一些,畢竟干了這么多年。

環(huán)境專家和植物學家Rene B. Mullen在工作中

接著介紹科考隊成員,除了方老師,還有6名中國專家,2名外國專家。原來在公司上班的時候,我在美國待過一段時間。這些年鉆進山里,英文能力急速下降。其實能否溝通,溝通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氣氛:天南地北聚在山下,明天就要趕馬上山,無端有一種豪氣。而且,豪氣之中還有底氣:干的是正事!

9名專家,7個向?qū)В?0匹騾子,再加我們2個,組成科考大隊,浩浩蕩蕩向高山進發(fā)。

這段山路,我走過很多次,但這次不一樣,跟專家上山,更加留心植被變化。

過去在內(nèi)地爬山,一天頂多穿越2-3個自然帶,這邊卻要穿越4-5個。方老師告訴我,因為有青藏高原,我們國家的高山氣候,是世界稀有,所謂“低緯度,高海拔”,別的國家3500米就是雪線了,我們的雪線要到4500米,甚至5000多米,也就是說,海拔5000多米都有植物,其奇特和珍貴,天然就決定了。

跟我走在一起的,是美國杜鵑專家Robbie。都說老外張揚,他卻靦腆,言語之間有幾分羞澀(你看采訪視頻,他都不好意思看鏡頭)。難怪他研究花朵,他像他研究的花一樣,有一種靜美。碰到珍稀的植物,他就停下腳步,拍照記錄,并講給我聽。

碰到瀑布,他拿著一個容器,裝滿水,提起來去觀察,大概在測量水質(zhì)。

怎么樣,我問,這水?

美味!他喝了一大口,并遞給我,意思是,嘗嘗。

我接過來,也喝了一口,確實甘甜。再看看布滿苔蘚的森林,從里到外的陰涼。

休息的時候,我問他,怎么想到研究高山杜鵑?他很激動,一邊做手勢,一邊告訴我,種類啊,花型啊,多么罕見,多么珍貴……為了研究保護,他經(jīng)常來中國,甚至學會了一點漢語。

環(huán)境專家Rene B. Mullen戴著一副墨鏡,坐在騾馬旁邊,用筆記錄著什么;或翻身上馬,遠眺大山,神情嚴肅而專注。

后來才知道,她的祖母來自德國,從小就帶著她去野外看植物,因為熱愛自然,所以選擇了這一行,越干越有趣。讓我好生羨慕。

她丈夫是香格里拉自然保護協(xié)會的會長,曾經(jīng)重走過《洛克游記》中的路線(《消失的地平線》根據(jù)此游記創(chuàng)作),寫了一本叫《重訪香格里拉》的書。因為有很多西方人,覺得新中國之后洛克所描述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完全變了。

環(huán)境專家和植物學家Rene B. Mullen因為熱愛自然,所以選擇這一行。

你的結(jié)論呢,我問她,變了嗎?

沒有,她說,建筑啊,風俗啊有一些改變,但植物沒變。

她老公一路行走,一路對照,按我們的說法,這叫追隨先人的足跡。采訪快結(jié)束的時候,她說,作為一個老師,特別希望學生們能來中國,看看這些植物,太神奇了!

聽得我們很激動。

科研工作,并不像小時候幻想的那么好玩,要科學,要嚴謹,要對比,要分析。看了才知道,他們埋下的,可不是什么寶貝,而是自動記錄土地中溫度變化的儀器。

第一天大雨,沒法拍攝,我們躲在木屋發(fā)呆,他們必須冒雨上山。嘩嘩大雨響了一天,推開木門,見到一面面的雨簾正橫掃著大山,不由感嘆:這個天,他們得吃多少苦啊。

一直到晚上,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把我們擔心壞了,要知道這里是有狼群的,即便狼群不來,黑燈瞎火的,掉下去怎么辦?

上去接他們,走到半路,才看到山崖上有支隊伍,正在摸黑下山。

方老師,我說,你們這也太危險了。

不危險,方老師說,來過的。第一天大家手生,還沒完成任務,明天繼續(xù)。

夜晚,圍著火堆聊天,方老師說起他在阿拉斯加漂流的經(jīng)歷。他們把船停在岸邊,考察回來,看到大棕熊在掀帳篷,也不敢靠近,就躲在巨石后頭,等它離開。熊走了,立刻沖過去,上船離開。這不像我,只要活著回來,總會寫成故事,他們只寫科研報告,誰也想不到,報告背后有著許多驚險。

后來關(guān)系近了,我問他,方老師,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么?

我們啊,他說,比較單純,想做華羅庚、陳景潤,當數(shù)學家。所以說政府的宣傳,對年輕人的擇業(yè),還是很有影響的。

真幸福,我說,你的夢想實現(xiàn)了,現(xiàn)在就是科學家!

算是吧。他有些不好意思。

時代變了,不少同學都改行了,他卻仍在搞科研,其中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

七年前,也是一個大隊伍,今年再過來的,只有他和海仙老師。海仙老師不止做科研,還幫我們做菜做飯,我向她請教植物名稱,她總是不厭其煩。這樣有知識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小到一個鄉(xiāng),大到一個國,多一些這樣的人,我們才活得不糊涂。

科考隊休息中。

荒野生活的那段日子,我用五六天時間,專門去拍攝植物。也不知道拍來干什么,就是覺得神奇、好看。方老師告訴我,有一種植物,叫察瓦龍雀花,是梅里這一帶僅有的,堪稱植物中的大熊貓。

拍那些植物,有一種奇怪的感受,就是看著它們,撫摸它們,會令人沉靜,處事不驚。這邊爬山,越往上植被越少,你以為什么都沒了,忽然見到亂石之間有一片小水,水邊還長滿了小黃花。她們圓乎乎的,擠在一起生長,會覺得很神奇。這里多惡劣啊,可一片小水就有生命,還欣欣向榮。本來很害怕,可摸摸她們,就覺得困難不算什么。人同草木,你總能找到一片水,開開心心的生長。

是的,那些高山植物,曾給過我很大勇氣,希望你也能見到。

紫花雪山報春 生長海拔3000-4000m

櫟葉杜鵑  生長海拔3300-4200m

宿根肋柱花 生長海拔3950-4320m

蛇頭薺  生長海拔3000-5500m

扭線錢 生長海拔4130-5000m

氈毛雪蓮  生長海拔5000m以上

其他不知名的高山植物

文章轉(zhuǎn)自youshiyujianxiong,有刪改。原文標題《是誰,生長在高山之巔?》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wǎng)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凤县| 甘南县| 河津市| 南召县| 彩票| 望谟县| 西宁市| 渭南市| 呼玛县| 衡山县| 海晏县| 稷山县| 台前县| 成都市| 岚皋县| 新疆| 镇康县| 元氏县| 清苑县| 新绛县| 容城县| 扎赉特旗| 监利县| 河南省| 柏乡县| 彩票| 集贤县| 永年县| 盐亭县| 桂平市| 耒阳市| 当阳市| 舟山市| 黔西| 嘉黎县| 象州县| 梅州市| 保靖县| 永康市| 原平市| 三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