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又一上將栽倒,徐才厚曾為他作序
從京城西郊紅山口退下來的中國解放軍高級將領的壞消息傳來,坐實了傳言。
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2月24日表決通過,由解放軍選出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育科學文化衛生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國防大學原校長王喜斌,因涉嫌職務犯罪,本人提出辭去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2016年12月28日,國防大學選舉委員會決定接受其辭職。
這位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成為繼空軍原政委田修思后,落馬的第二位正大軍區級將領。
“萬歲軍”一兵到紅山口上將
1948年2月出生的王喜斌今年滿69歲,黑龍江寧安人。王喜斌從基層一路走上來,直至躋身正大軍區級,晉升最高軍銜。在軍事主官這條線上,王喜斌履歷完整。

后來,王喜斌調入北京軍區司令部任職,先后出任裝甲兵部副部長,北京軍區司令部兵種部副部長,北京軍區司令部兵種部部長。
結束在軍區司令部的職務后,他從“萬歲軍”第38集團軍開啟了集團軍任職生涯,直至2000年12月出任第27集團軍(原隸屬北京軍區,布防在石家莊,軍改后隸屬中部戰區移防山西)軍長,躋身正軍級職務。
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關注到,1999年,新中國成立五十周年盛大閱兵式上,王喜斌被委以重任,擔綱車輛方隊指揮。
在第27集團軍任職滿五年時,王喜斌出任副大軍區級職務——北京軍區參謀長。2007年7月,晉升為中將軍銜后,很快他出任國防大學校長的消息就傳來,這也標志著他躋身正大軍區級將領。

三年后的夏天,他晉升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2013年夏季,王喜斌從國防大學校長一職退下來,其職務由時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宋普選接任。
國防大學是1985年軍隊體制改革精簡整編時,由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學院、后勤學院合并成立,歷史可追溯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初期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是全軍最高軍事學府。
前年在將軍書畫展“亮相”
在公開報道中,王喜斌2016年5月曾陪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王晨率執法檢查組在成都開展《食品安全法》執法檢查。
此外,在2016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他的發言曾被媒體記錄。當時,作為人大代表的王喜斌針對政府工作報告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發言道:
報告接地氣、有底氣,讓全國人民充滿信心和希望。建議進一步深化優化體制機制改革,努力破解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以我國職業教育為例,機構設置重疊、專業發展不均衡等問題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體制上條塊分割,“統”不起來、“合”不起來,也就沒法“活”起來。為此,必須積極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不斷創新體制機制,重點解決“統”“合”“活”的問題。
除此之外,這一年已經很少能夠見到有關王喜斌的消息,再往前追溯就只有2015年10月中國軍事文化研究會與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共同主辦的“抗戰精神:不屈的國魂”——首屆共和國上將書畫作品展,王喜斌曾作為50位參展共和國上將之一,作品亮相展覽。

根據《中華兒女》雜志2012年的報道,在昔日戰友心中,王喜斌不論什么時候,都是“帶頭的”。一位老戰友講起王喜斌在基層連隊時,帶著敬佩說道:“當參謀時,他的作戰地圖就畫得好?!?/p>
報道稱,回望來路,幾次節點上的考驗令王喜斌難忘。
一次是在“文革”之后,部隊還沒有完全走上正軌,當時他所在部隊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多”,因此進退走留成為擺在每個干部面前的現實問題。王喜斌也是如此。將近兩年時間里,眼看身邊跟自己同期參軍的東北同志,90%陸續離開,他不禁陷入糾結。幾經思想斗爭,王喜斌最終下定決心繼續留在部隊工作。

他說服自己“既然選擇了部隊這條發展之路,那么就要按照這條路堅定走下去。而且組織上沒有確定我走,就還要按照組織安排安下心來做好工作”。決心既定,再無動搖。三十多年過去,昔日普通一兵已榮升上將,王喜斌依舊從這個細節中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報道還稱,熟悉王喜斌的人都知道,他是愛學習的人。王喜斌曾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可能戰勝敵人的。這是個基本前提。”
徐才厚曾為其專著作序
王喜斌在國防大學任職期間,出版了不少專著。政知道(微信ID:upolitics)至少查詢到三部,分別是《從這里走向戰場》、《鑄將紅山口》和《礪劍恒山岳》三部軍事問題論著。
其中較為知名的是2013年出版的《從這里走向戰場》。不僅因為這是王喜斌辦學治校時常提到的觀點和思路,同時還因為,這本書的序言由當時已處于種種猜測之下的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撰寫。

徐才厚在《序言》中寫道:
“強軍之道,人才為本?!惫湃嗽疲骸耙荒暌粯湔?,谷也;十年一樹者,木也;百年一樹者,人也。一樹一獲者,谷也;一樹十獲者,木也;一樹百獲者,人也?!?/p>
軍網刊登這篇報道的時間是2013年4月。這則序言其實不該引發那么大的關注,但2013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本該到場的卸任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全程缺席,曾引起外界遐想,這則序言成為猜測開始后他首次“露面”,當時,媒體一方面報道徐才厚贊揚王喜斌的書,一方面認為徐才厚借機澄清。
序言發表一年后,徐才厚被曝落馬;序言發表后的第四個年頭,王喜斌告別清白。
(原題為《又一上將栽倒 徐才厚為他作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