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股東撤退、股價腰斬,“非洲之王”傳音控股,還能不能繼續稱王?
原創 銳眼哥 財經銳眼 收錄于話題#傳音控股 1 個 #三星 1 個 #華為 6 個 #智能手機 1 個 #腰斬 1 個
過去十年是全球主要經濟體智能手機產業從產生到發展再到成熟的十年,出現了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也出現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國產品牌。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蘋果、三星、華為、小米等品牌基本已經搶占了全球智能手機絕大部分市場。
但在這些巨頭瓜分蠶食主要市場的背后,在遙遠的非洲卻出現了一個國產手機品牌傳音控股(688036.sh),因為壟斷擁有10多億人口的非洲市場而被冠以“非洲之王”的稱號!
這家主要業務在非洲的國產手機品牌,在2019年科創板開板后就登陸科創板,上市兩年股價最高漲超6倍,如今已經是一家千億市值公司。
然而,這家千億市值的“非洲之王”,過去一年公司業績雖然繼續保持高增長,但其股價卻已腰斬。
逆天的“非洲之王”
說起“非洲之王”傳音,還得說一說十年前智能手機還沒開始普及時的功能機國產品牌波導。
大家還記不記得當年波導在國內功能機市場的地位,當時是被譽為“手機中的戰斗機”的存在,一度匹敵國際巨頭諾基亞,然而在智能手機時代就逐漸沒落了。
而傳音的創始人就來自波導,2006年時任常務副總的竺兆江給波導提交的非洲通信計劃被否,然后他就出走波導創辦了傳音,以非洲本土化和低價搶占市場!
傳音是如何本土化、低價搶占市場的?
簡而言之就是,非洲兄弟膚色比較黑,傳音就發明了一種技術叫“深膚色拍照技術”,在拍照的時候可以把黑膚色拍成咖啡色,滿足非洲兄弟的拍照美顏需求;非洲地處赤道熱帶地區,環境溫度比較高,傳音就研發高硬度、輕量化、冰涼體驗、導熱性好、耐磨耐汗的陶瓷材料手機;非洲地區流量成本高、網速慢、配置低,傳音就基于安卓系統定制開發了傳音OS智能手機系統并開發了對應的應用商店,可以節省流量、提高用戶體驗。
這么多黑科技、高科技,一般來講產品價格應該都不低,然而,截至到目前,傳音智能手機在非洲市場的售價基本在500元人民幣以下,功能手機售價更是在60元左右。
非洲經濟在全球相對比較落后,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于飽和,但非洲市場似乎還處于類似國內3G向4G跨越的時期,智能手機出貨也還處于高速增長階段。
2021年上半年,傳音控股實現營收228.3億、同比增長65.06%,歸母凈利潤17.32億、同比增長58.71%。去年前三季度,營收357.73億、同比增長43.26%,歸母凈利潤28.82億、同比增長47.49%。
要知道,傳音2020年全年營收是377.92億,去年前三季度收入都趕上了2020年全年!

(數據來源:同花順網站)
目前,傳音的銷售區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亞、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等全球新興市場國家。
在2021年半年報中傳音稱,非洲、東南亞、南美等新興市場人口超30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手機行業發展滯后,人均手機保有量較小,市場空間較大。
一年股價腰斬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7月22日首批公司上市,而傳音控股早在2019年3月29日就提交了首版上市申請材料,經過三版招股書的調整更改,傳音最終在2019年9月30日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交易。
傳音控股首發上市,發行價35.15元/股,發行市盈率42.78倍,實際募資26.75億。由于公司上市以來持續逆天的業績增速以及科創板科技創新行業的高景氣度,傳音上市僅1年半后,前復權股價最高達到260.86元/股,最高市值觸及1992億,股價最高漲幅達634%!

(傳音控股走勢截圖)
然而,當2021年2月9日股價創出歷史新高之后,雖然公司業績還在保持高速增長,但公司股價卻一路下跌。
今年1月11日盤中突然暴跌超13%,令股價創出近一年新低132.33元/股,較歷史高位260.86元/股基本已經腰斬,市值也從1992億跌至當前1150.59億,較高位蒸發841億!
市值千億的“非洲之王”,上市之后僅用了1年半市值就沖到了近2000億,再用一年市值又蒸發了近1000億。業績持續逆天、 在非洲手機市場稱王的傳音控股,為何在過去一年持續下跌,主要原因還是與機構的套現跑路有關。
機構跑路后,繼續唱多
傳音控股以42倍多的市盈率發行上市,僅一年半股價漲超6倍,市值從最低301.68億漲到最高1992億,相關投資者、機構獲利巨大,解禁后獲利盤大量拋售。
2020年11月傳音發布上市以來首份減持公告,持股12.96%的公司第二大股東源科基金,在2020年10月13日-11月4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840萬股。2020年12月9日公告,員工持股平臺之一的傳力投資在2020年12月2日-12月8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減持912.6萬股。
2021年11月17日公告,源科基金在2020年12月17日-2021年11月16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減持829.15萬股。2021年11月17日-2021年12月22日通過大宗交易再減持840萬股。
除了這兩個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外,去年三季報顯示,傳力投資、傳音創業、傳力創業、傳承創業以及新政泰達均已退出十大股東,以及社保也在減持公司股份。

(傳音控股十大股東)
與傳力投資一樣,傳音創業、傳力創業、傳承創業以及傳音投資都是公司的員工持股平臺,而新政泰達、GAMNAT PTE.LTD則都是新加坡財政部旗下投資機構,相互之間都通過協議或控制的方式存在一致行動關系!

(傳音控股2021年半年報截圖)
不過,有意思的一點是,一邊是初始投資機構的瘋狂大撤退,一邊國內賣方機構對這家“非洲之王”的大肆唱多。
去年9月傳音控股共接受了230家機構的調研,10月26日公司三季報發布后,申萬宏源、中信證券紛紛給出公司“買入”評級,民生證券給出“推薦”評級,中金公司也給出了“跑贏行業”評級。然而,隨著傳音控股股價的持續下跌,自去年10月底之后再沒有機構對傳音控股發布研究報告。
1月11日傳音控股盤中突然沒由來的大跌超13%,盤后數據卻顯示深股通出現巨額拋售,當日拋售超117萬股。另外,公司大宗交易數據也顯示,進入2022年以來,公司每天都有3000萬元左右規模的大宗交易發生,說明某些股東仍然在減持。
總的來看,傳音控股在非洲手機市場的“非洲之王”的稱號似乎實至名歸,但是公司在A股科創板上市之后,國內機構、股東們似乎并不買“非洲之王”的賬,想要套現的機構紛紛套現,甚至連員工持股平臺也一個接一個的套現退出。
在股價腰斬,市值蒸發近千億后,“非洲之王”拿什么在A股稱王?
(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希望大家在閱讀后順便點在看,以示鼓勵!以上是筆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投資風險自擔。)
原標題:《股東撤退、股價腰斬,“非洲之王”傳音控股,還能不能繼續稱王?》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