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美潔︱《大明王朝1566》:那一年,嘉靖還殺了誰
編者按:《上海書評》將持續(xù)發(fā)布徐美潔對《大明王朝1566》的觀劇筆記,本文為第一篇。

最近,我大明文史研究總會影視分會有大動作,就是匯集一干演技派男神的《大明王朝1566》,潛伏十年后又回歸收粉了。開篇鏡頭是在午門外杖殺欽天監(jiān)周云逸,時間還是臘月二十九,揭示了嘉靖帝喜怒無常,嚴嵩父子把持朝政、壓制言路的悲慘劇情。其實這一年殺的另一個人,才真正重要,算得上是嘉靖帝、嚴嵩父子殺人多米諾骨牌上的最后一塊,那就是王世貞他爹——右都御史、總督薊遼軍務王忬。

歷史上的奸臣有很多,多到數(shù)不過來,但要成為與秦檜一樣有知名度的代言人,還需大眾媒介的傳播。我小時候有一部越劇《五女拜壽》橫空出世,橫掃全國影視檔,講的是三女兒嫁給了貧窮書生鄒應龍,拜壽時被父母姊妹冷落。不久楊家受嚴嵩迫害落難,最終還是靠鄒應龍劾罷嚴嵩,得以昭雪冤情。當年看何賽飛扮演的丫鬟,扶著主人在風雪中乞討,那身段,那唱腔……總之我是記住大奸臣嚴嵩了。倪大紅演技滿滿,但對人物本身,我也只能引用一句“大奸似忠”了。
大概作于隆慶年間的《鳴鳳記》,才是晚明至清最著名的嚴嵩故事傳播劇。講的是嚴嵩害死收復河套的夏言、曾銑,接著害死上疏的楊繼盛,天下群情騷動。此后經(jīng)鄒應龍、孫丕揚、林潤等御史的參劾,終于扳倒嚴嵩父子,奸臣得以鏟鋤,忠臣得以申冤。錢謙益記載他五六歲時,就曾看過《鳴鳳記》演劇,后來于萬歷三十八年中進士時,見到了劇中的主人公之一孫丕揚,此時孫已任吏部尚書。錢謙益說,當時就如同見到了古人。“古人”在此是一個含有深情的褒義詞,即“古風古德”,所以在五十四年之后,人生將盡之時,牧齋又將此情此景寫入《病榻消寒雜詠》四十六首之中(《牧齋有學集》)。黃宗羲之子黃百家,在給劉宗周所作的壽序中說,他的祖母壽誕時,家里堂會演昆曲《鳴鳳記》,看至忠義受難處,老祖母痛哭失聲。《光緒江都續(xù)志》記載,有一位官員,看《鳴鳳記》到動情處時,就會痛哭流涕、長跪不起。

這《鳴鳳記》的作者,大家都懷疑是王世貞,或王世貞的門人。因為他爹王忬是被嚴氏父子所害,父仇不共戴天,加之王世貞又有寫這種傳奇的才能,不是他是誰?倒也有幾分理。不管怎么說,嚴嵩奸臣形象的生動化,與王世貞父子有莫大關系。
說起來,這兩對父子積怨已久。王世貞的祖父王倬,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到王世貞算是官三代。王氏家族可說是簪纓世族,積貯也不少。族譜上來講,他們家是瑯琊王氏(著名人物如王羲之等)之后,王世貞自己編定的著作,一定是署“瑯琊王世貞元美”的。古代人重郡望,但經(jīng)宋、元兩代而至明,遠署魏晉時郡望的不太多,可見王世貞對自己出身的驕傲。他于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在京的那段時間,任刑部主事,后升員外郎、郎中。又因結詩社,而有“五子”、“七子”之名,故而權勢品級雖與嚴世蕃無法相比,但他無疑以世家子弟自居,在心底里將嚴世蕃當作剛打進城的土老冒了。陳繼儒《見聞錄》記王世貞與嚴世蕃交惡,起于酒席間嘲笑等諸種細事。
加之楊繼盛死時,王世貞為之料理后事,嚴氏父子也視之為公開叫板。王忬總督薊遼,在一些具體的策略上與仇鸞、嚴嵩都有分歧,嚴黨早就不滿,一次戰(zhàn)役失敗后,終于總暴發(fā),于嘉靖三十八年將其逮回京治罪,三十九年冬論斬。但有坊間傳說,兩家父子種種結怨外,更有《清明上河圖》一案夾雜其中。清代《一捧雪》傳奇,就是影射這件事的。嚴世蕃聽說王忬家藏有《清明上河圖》,便派人索要,結果王忬用一幅臨摹的副本給他,又被嚴氏一位門客識破,以致招來殺身之禍。與王世貞有過交往、萬歷時曾任禮部尚書的徐學謨主張這一說法,沈德符《萬歷野獲編》、俞樾《茶香室雜鈔》等,也主張這種說法。

王世貞本人有《〈清明上河圖〉別本》跋二則,則說《清明上河圖》有真、贗兩本,他都見過,真本“人物舟車、橋道宮室皆細于發(fā),而絕老勁有力”,初入于“墨相家”(當指嚴氏),后歸隆慶帝。贗本則是吳人黃彪所造,有人認為是根據(jù)張擇端的稿本加以刪潤而成,所以被誤認為是真本,現(xiàn)被其弟王世懋收藏。但他又說,這贗本所據(jù)的稿本,應該出自距張擇端不遠的宋人之手,所以也非常精良;加之上頭有吳寬、李東陽、文征明、彭年、王谷祥等人的跋與字,也是不可多得(《弇州山人續(xù)稿》)。有點蹊蹺的是,他不說在何處見到的那件真品,以及真品如何流入了嚴嵩家。
這中間又牽涉到唐順之等人物,唐鼎元先生在《唐荊川先生年譜》中,有較大篇幅為其先祖辯,至于《清明上河圖》之說,則認為王忬果真因此而死的話,王世貞應該絕口不提這幅畫,不至于在文集中作《〈清明上河圖〉別本》跋,那是全沒良心的行為。總之,從戲劇到畫,紛紜人口而莫衷一是。能確定的只是,殺王忬,是一件不小于殺楊繼盛等人的事件。
王氏家族與徐階家族,關系密切。一是地緣上的關系,蘇松相鄰,彼此皆以同鄉(xiāng)相待。加之王世貞文名早播,徐階對其青眼有加,曾私下對人說:這可是以后執(zhí)史筆寫我們的人呀,能不小心對待嗎?王世貞在給徐階寫的行狀里說,自己不敢以私情干謁徐階,只在其還鄉(xiāng)后才與其往來。但從其大量的私人書信中可知,隆慶初年改朝換代,王世貞、世懋兄弟倆立即上京,請求為其父平反,當時內(nèi)閣中張居正是王世貞同年,但他對此事不表態(tài),也不幫忙,高拱是阻止的態(tài)度,完全就是徐階作的主,幫的忙。所以,王世貞與徐階的關系,不是一朝一日,當然更不是在其退休后才親密起來的。

鄒應龍的折子,是經(jīng)過徐階先行教誨改定的。在嚴氏父子罷黜之后的四年,又收治嚴世蕃,以謀逆論斬,據(jù)沈德符《萬歷野獲編》記載,此事他父親聞之于同僚,林潤上疏,也出自徐階親自指授。沈德符還記了一件事,說徐階為了防嚴氏猜防,將長子常璠的次女許嫁嚴世蕃所愛幼子。嚴世蕃論斬前,孫女剛好到了出嫁的年齡,有一天兒子請安,徐階面露怒色,兒子猜到了父親的意圖,就毒死了這個女兒。這事現(xiàn)在看來匪夷所思,狠毒異常,只能讓人作“當不至于此”的退一步猜想。但徐階確有政治家的才干,也有謀略家的手段,國事與宦途,也可能使他走到這一步。
至于徐階說王世貞將來會執(zhí)史筆,倒沒預言錯。王世貞作有《嘉靖以來首輔傳》,大多為后來的清修《明史》所采用,取《首輔傳》中的“楊廷和傳”與《明史》對勘,后者幾乎一字不易抄錄了王世貞所作。《首輔傳》中,對嚴嵩也無過激之論,其私人之怨,則多記于私人書信中。所以不知不覺中,關于徐階、嚴嵩、張居正等,我們都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承繼了王世貞留下的某些史料與觀點。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