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結(jié)局又漲0.2,國綜總算用對沈騰賈玲
原創(chuàng) 毒Sir Sir電影
幾個月前,Sir就放話——
可能掀翻國產(chǎn)喜劇天花板。
現(xiàn)在完結(jié),天花板掀沒掀翻不確定,但肯定是年度最火喜劇節(jié)目,評分從8.0升到8.2。
一個個舞臺表演接連出圈,上熱搜。
夠了嗎?
最后這一集,它的格局徹底暴露了——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瞧瞧人家這“年會”。
馬東控場,于和偉首秀,再加上黃渤、徐崢、李誕,國產(chǎn)喜劇幾乎來了大半個江山。
而總決賽,幾乎補全了國產(chǎn)喜劇剩下的“江山”。
評委,增加了賈玲+沈騰。

喜劇的金字招牌,讓場面足夠風光。
下面這些幕后大咖的出場,才是《喜劇大賽》真正的醉翁之意——
侯鴻亮(正午陽光)、陳菲(檸萌影業(yè))、傅斌星(華策集團)、王易冰(壞猴子)……以及自家的龔宇、王曉暉(愛奇藝)。

背后的目光,讓沈騰都如坐針氈。
領導視察來了?
別總以為領導在場,就一定拘謹、冷場。
這么說。
如果把《喜劇大賽》比作一場青年足球賽。
那么最后,該輪到俱樂部教練來挑(搶)人了。
選苗子,開項目,產(chǎn)業(yè)升級……
聽上去都是特官方,特遙遠的詞。
但這些大詞落到最實際,Sir關(guān)注的是兩點——
讓(N線)喜劇人有飯吃。
讓觀眾有戲看。
01
畢業(yè)大戲。
這是馬東對總決賽的提法。

所謂“畢業(yè)大戲”。
是在影視類藝術(shù)院校里,對一屆學生成績的最終考核,檢驗他們的能力和水平。
這回的總決賽,也是一樣。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最后一場,年度匯演。
“十三代宗師”的隊長宗俊濤在采訪里明確表示,畢業(yè)大戲,就是要把我們所有的風格都放進去。

總決賽,就是要給每一個參演者都展現(xiàn)自身特長的機會。
可別看話說得容易。
做起來,可不是這么簡單。
陷阱喜劇、漫才、音樂劇、戲劇風……該怎么融,沒人試過。
喜劇搞雜糅,難度更高,從來都不是啥好的選擇。
因此。
觀眾們也看到了一場和之前幾期頻出驚喜爆款作品不太一樣的總決賽。
更直接,也更回歸初心。
十三代宗師,用“要是能過另一種生活就好了”這個核心觀點,玩了一出身份互換。

不僅調(diào)侃了社會現(xiàn)實,娛樂圈丑聞,甚至還調(diào)侃了——
徐崢的光頭。

而仔細揣摩,前面提到的風格,真的差不多都出現(xiàn)了。
“三板大斧子”也類似。
Call back。
將他們組演出過的作品,以“整活上熱搜,拯救蔣詩萌的談話節(jié)目”為目的,讓“三板大斧子”團隊十年后再聚首。

一步步把無厘頭搞到底。
無厘頭嘛,Sir老熟悉了。
雖然內(nèi)在諷刺的,是為上熱搜不擇手段,用熱度來評判初心的市場行為。
但蔣詩萌全程用“正常人的嚴肅”撐起“無厘頭參照物”的時候。
Sir還是沒忍住,想為她起立鼓掌。



而真正回歸初心的。
是Piu Qiu Pia Qia。
他們的初心更簡單——
情景喜劇。

前邊好多次想做,但因為是比賽就放棄了。
可總決賽了,就是想演一次。
于是就攢出了這個風格獨特的情景喜劇。

一句話概括,“妹妹失戀了,怎么開導、安慰她”。
這急壞了一群大老爺們……

在這個節(jié)目里,各個演員的自身優(yōu)勢也得到了體現(xiàn)。
金靖的夸張搞怪,武六七的物件劇風格,以及“三狗”的紅纓槍。


而導師們?
不僅親身參與,賈玲、沈騰發(fā)揮穩(wěn)健地“插科打諢”。

這畢業(yè)大戲已經(jīng)不是在“賽”了。
而是一次成果匯演。
也是大家共同為喜劇人身份的慶祝、鼓勵,樂在其中。

畢業(yè)不代表結(jié)束。
馬東宣布,第二季開始籌備。
02
《奇葩說》《樂隊的夏天》Sir是一路追完的,對于馬東的這檔新綜藝,一開始的期待值就不低。
但看完,還是要說有太多出乎意料的驚喜。
咱們一個個聊。
剛分組的時候,其實老鳥就可以看出團隊差別。

徐崢的“十三代宗師”收下了第一期選拔中拔得頭籌的宗俊濤組合,團隊里更是有老綜藝人大鎖,還有風格很獨特的漫才組。
看起來實力最強。
而黃渤的團隊里,則挑選了在同行間頗有名氣的默劇演員王梓、武六七,也收獲了Sir很喜歡的“三狗”團隊,更別說還有金靖這類觀眾熟悉的演員。
看起來是主要競爭者。
至于于和偉,沒有太多的喜劇演出,又是綜藝首秀。
更別說他挑的演員,基本是路人級別。
果不其然,創(chuàng)意賽比完的積分,十三代宗師15分,Piu Qiu Pia Qia9分,三板大斧子只有6分。
注定陪跑了?
結(jié)果再一次證明——
好的喜劇,永遠在你的意料之外。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最出圈的三對喜劇搭檔:
王皓&史策,張弛&蔣龍,大鎖&孫天宇。



“三板大斧子”不僅貢獻了其中兩組,更是在整個競演環(huán)節(jié)越戰(zhàn)越強,最后成功拿下“年度喜劇社團”,上演了一把逆襲之路。
靠著過硬的作品,一步一步實現(xiàn)逆風翻盤,這完全是不按套路出牌的爽文劇情。
比起其他的競技綜藝。
喜劇太適合拿來比賽了。
因為笑不笑,結(jié)果就是那么清晰明了,無可矯飾。
但笑的原因又不是單一的。
《喜劇大賽》另一個驚喜是讓你發(fā)現(xiàn)——
哦,我原來這里還長著一個笑點呢,以前從沒被人撓過。
Sir提名幾個心目中的最佳:
《時間都去哪兒了》《最后一課》《父親的葬禮》《臺下十年功》《先生請出山》《志勝一擊》……
喜劇可以是無厘頭的。
《父親的葬禮》。
這是一個把漫才形式發(fā)揮到極致的代表作。
漫才嘛,大家都知道。
一個裝傻,一個吐槽。

但和很多無厘頭不一樣,《父親的葬禮》巧妙地借用了一個每個人小時候都有過的好奇點:“那個我不太熟悉的父親究竟是做什么的”。
于是我們看到了最奇詭的腦洞。
父親不僅是工人,還是dailao。
不僅是dailao,還和愛因斯是朋友。
不僅是科學家,還曾在草原上和一大群半人馬并肩作戰(zhàn)。
甚至土星都是他的朋友……
看到后邊,連導師都集體抓狂了。

同樣的魔性,還有《先生請出山》。
一個劇本殺游戲,配上“大聰明”式的邏輯掉線腦回路。
竟然打造出了一個火爆全網(wǎng)的行為藝術(shù)。

喜劇也可以是高級的。
《最后一課》與《臺下十年功》。
同一個組合,同一個主題,回歸初心。
一個在密室逃脫里演喪尸的表演系學生遇上了老師社死,一個四處碰壁的京劇藝人穿越回過去勸自己改行獲得成功。
一邊讓你笑。
一邊又在讓你不得不誠實地,與自己的夢想四目相對。


同樣,喜劇也可以是可愛的。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捧紅了一對全網(wǎng)都在嗑的CP組合。
皓史成雙:王皓&史策。
十二期節(jié)目下來。
他倆把情侶相處過程中,相遇、戀愛、分手、結(jié)婚……都演了個遍。



甚至在總決賽,判了離婚,還有了小孩。


在作品中將愛情進行到底。
可能有人會問,談戀愛也算喜劇,這不胡鬧嘛?
你說觀眾不懂喜劇。
觀眾笑你不懂快樂。
畢竟看人談戀愛,是古往今來,不論貧富貴賤,男女老幼,最大的樂子之一。
就像馬東所說——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舞臺上。
喜劇獲得了空前的自由。
讓不同流派的喜劇人一起合作會怎么樣?
在過去這叫跨界,都是淺嘗輒止。
而在這里,變成了日常。
在節(jié)目里可上演了太多共同創(chuàng)作的場景,他們一起打磨,各盡所能,甚至還有了“團魂”。

最重要的一點。
這些團隊里,沒有絕對的主角配角,而是創(chuàng)意和想法為先。
當每個人都甘心為別人的好創(chuàng)意做配的時候。
這才是這個舞臺最大的初心和純粹——
喜劇的一切,是為了觀眾的掌聲。
03
要說這節(jié)目里好笑的點,實在太多。
但Sir印象最深的,不是好笑。
而是節(jié)目開始主動——
把編劇請到臺前。
六獸、于奧、阿Gin、還珠……
這不僅增加幕后的曝光度。
更是讓創(chuàng)作者,分享到作品的反饋和榮譽。
讓觀眾看待喜劇時,不再是一連串無名無姓的笑聲,而開始去思考笑聲背后的“我”是誰,“我”在說什么。
還記得前邊提到,這回的總決賽,請來了一大堆業(yè)內(nèi)知名的影視行業(yè)大咖么?
直接拉來了甲方。
不僅讓甲方給他們頒獎。
更是連工作都給安排上了。

能持續(xù)產(chǎn)出好作品的編劇,合同遞上。
好的團隊組合,邀約。
觀眾喜愛的演員,簽了。
所以說《喜劇大賽》的最后,不是一場決賽。
而是熱身賽。
他們不是要在這個綜藝舞臺上贏得第一名、第二名,而是讓自己被觀眾,被行業(yè)看到,去贏得他們更大的舞臺。
眾望所歸的冠軍組合,蔣龍和張弛。
如果沒有《喜劇大賽》,沒有《最后一課》的現(xiàn)象級破圈。


蔣龍,北京電影學院優(yōu)秀畢業(yè)生,老師眼中最好的男一號。
大概只能去拍《逐夢演藝圈》續(xù)集(如果有的話)。
或者在國產(chǎn)劇里“演了,但又沒完全演”。


張弛,專業(yè)戲曲演員,《星光大道》年度亞軍。
如果沒有把無數(shù)網(wǎng)友看哭的 《臺下十年功》。

他可能還要繼續(xù)邊練功,邊在短視頻里展示京劇才華。

還有網(wǎng)友眼里,最應該走花路的高糖CP。
“皓史成雙”組合。
如果你用汪峰式拷問:
你為什么來到這個舞臺?你的夢想是什么?
他們會異口同聲回答:為了生存……
是的。
參加比賽之前,倆人都是“靈活就業(yè)”狀態(tài)。
王皓是話劇演員,機會不多,大多數(shù)時候是給綜藝當編劇和助演;史策稍微“好”一點,但又比蔣龍的腰部差一點,大概在腳部的位置。
不在見組就在見組的路上,在網(wǎng)劇和電影里演點貼邊角色。

可當他們拿下了“年度喜劇搭檔”第三名后。
電視劇《二十不惑2》就宣布,要加入這對無添加健康糖CP。

還有以往一向不被重視的編劇。
比如六獸,脫口秀演員出身,《最后一課》《臺下十年功》,都出自他。
本來他已經(jīng)認命了——
報演員不成,那就改做編劇吧。(你看,編劇已經(jīng)習慣性地被放在選擇的末流)
但沒想到,這里需要和看重的,就是有能力的編劇。
節(jié)目開播伊始,徐崢就遞出橄欖枝:
你寫過電影劇本嗎?
我希望你加入我們的編劇團隊

△ 這受寵若驚的小眼神不要太真實
你看到了,《喜劇大賽》不是出幾個節(jié)目讓你笑笑而已。
而是一起把蛋糕做大。
讓編劇、演員、導演都能有飯吃,更有對于職業(yè)的榮譽感和歸屬感。
這才是對整個喜劇行業(yè)良性、正循環(huán)的發(fā)展。
Sir回想起了三個月前,馬東對這檔節(jié)目的解釋,當時就暗藏了野心。
說是一年一度并不是一年辦一次的意思。
觀眾喜歡,我們可以一年三次。
不喜歡,我們可以三年一次。

看起來挺討巧吧。
但這話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你們喜不喜歡,我都要做喜劇。
為什么?
因為他和Sir一樣,也篤信。
喜劇是節(jié)日。
開心是真理。
讓人快樂,是一件偉大的事。

本文圖片來自網(wǎng)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
原標題:《結(jié)局又漲0.2,國綜總算用對沈騰賈玲》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gòu)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fā)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gòu)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