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徜徉在蜜糖色的馬耳丁,看一眼美索不達米亞
Carol Xiao
站在Deyrulzafaran修道院的平臺望向遠處,那片沃土在藍天下輕微起伏舒展,無限延伸。“這里與敘利亞離得很近。右邊不遠處的房子就屬于敘利亞,從這兒往東北走約50公里是伊拉克。”未來幾天陪伴我們一起旅行的當地女孩Seyran告訴我。她染了一頭紅發,笑說因此不少人以為她是猶太人。

我們身處土耳其東南、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上游地區。這片古老的土地總是戰事不斷,可此刻眼前的田地在黃昏里卻顯得格外平靜。沿著狹窄平順的道路繼續往東南走,四周的景色籠罩在一片金黃中,一如我們在Deyrulzafaran修道院看到的。用白色巖石建造的建筑因為經年的陽光照射呈現出漂亮的蜜糖色,這也是整個馬爾丁省的主調。

我們到了一個離邊境只要5分鐘車程的地方:Dara,古老美索不達米亞的遺址。對羅馬人來說,它是美索不達米亞北部與波斯的薩珊王朝邊界的牢固要塞。一位12歲的小女孩給我們當向導,她能在廢墟中清晰地辨認出哪些是教堂、房屋、拱壩、浴室、集市、露天劇場、軍用倉庫、墓地等。還帶我們看了更靠近村莊奧古茲的巨型蓄水池。
結束后在奧古茲賣紀念品的小店門口喝紅茶,像當地人那樣加糖不加奶。夜幕將臨,眼看不會再有人來參觀,靠當向導賺零用錢的孩子們回到了村里,無憂無慮地在街道上跑,婦女在石造烤爐中烘焙面包。離開前,Seyran的父親Sehmus先生執意要在紀念品店送我們一人一條圍巾。
我們在夕陽隱去的前一刻回到馬爾丁,光線將老城倚山而建、層疊次進的房屋、清真寺和宣禮塔勾勒出獨特的剪影。與此同時,穆斯林禱告的聲音響徹天際,空曠嘹亮。畫面輔以聲音,讓人產生置身另一世界的錯覺,一種難以言喻的不真實感。

次日清晨,我們在Reyhani Kasri酒店露臺俯瞰晨光中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隨手拍一張傳回國內,朋友回道:“你是在外太空嗎?”的確,馬爾丁的每一個角落都完全不同于我們生活的城市,也不像以往看過的歐美古城或鄉村。東方與西方,精致與破敗,安寧與沖突,它們都直白地混合在一起。

Sehmus先生和Seyran熟練地帶我們在馬爾丁老城穿來穿去。這里的建筑乍看就是清一色石磚房,并沒什么特別。但Sehmus先生提醒我們留意房子上的雕刻,細密如織呈現在門、拱廊、窗棱、支撐柱等細節處。“由于坐落在一個火山分布的地區,這里的建筑基本建材是易加工的鈣質巖。這些房子最重要的特征是石雕工藝,當地人稱為Midyat Work。”Seyran解釋道。?ehidiye清真寺里的宣禮塔就是代表作。塔上的雕刻繁復細膩,塔身分為三層,每一層都有一列列小石柱廊裝飾著。它在設計上也極為考究。設計師在最下方使用了類似古羅馬神廟似的四方布局,中層是圓形,最上層又是富有伊斯蘭教特色的八角形。

我們了拜訪由舊軍營改建的Sak?p Sabanc?馬爾丁城市博物館,它的玻璃外墻是古城里唯一的現代化建筑外觀的建筑。這里還有各種文物古董、木偶、模型、家具、服飾等展示馬爾丁的工藝特色,包括做木工的工匠、女士的傳統服飾、富貴人家的大床、地毯、珠寶等。

位于Cumhuriyet大街、建造于17世紀的郵局是馬爾丁的另一亮點。過去,這里是當地富有的Sahtana家族公館,1953年改建成郵局。在這棟兩層式的房屋里,受阿拉伯風格影響的漸進式尖拱形門隨處可見。大塊的巖石鋪成平滑的地板,石造扶欄護衛著階梯,在夾層處又分開兩部分往左右遞進。站在露臺上眺望,?ehidiye清真寺的宣禮塔高聳入天際。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開闊美景再次映入眼簾。

就像一個由數萬個人造居住洞穴、數百個中世紀古跡和獨特的峽谷生態系統組成的露天博物館,請來的向導以“這也許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連續有人居住的定居點之一”為開場白介紹Hasankeyf。我們的視線被底格里斯河河邊的巖壁洞穴吸引。“正是底格里斯河的河水引導第一批定居者來到這片新月沃土。曾是絲綢之路的重要商業中心,12世紀是Hasankeyf的黃金期。”向導簡明概要地為我們介紹歷史。“蒙古人在14世紀入侵導致Hasankeyf漸漸沒落。最后,這座城市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一戰后,Hasankeyf被遺棄了,只剩下一些人繼續住在洞穴中。1970年代,政府認為洞穴不再適合現代生活,為居民造了房屋引導他們離開。不過,直到今天,也還有無房可住的人會住在這里。”

Hasankeyf有“巖石城堡”之意,意即整個城堡用一塊懸崖上的巖石雕刻而成。“原本我們能到城堡遺址近距離參觀,但前兩年因為巖石石塊墜落造成意外,如今遺址已不準進入。”向導說,“不過,我們在另一座山頭找到了能觀賞城堡的最佳位置。” 從光禿禿的巖壁間穿過往山上爬,陸續遇見一些當地人,有情侶坐在山脈背陽的草地上休息;有年輕人視我們爬得氣喘吁吁的陡峭山坡不見,三步并作兩步往下跑;也有大叔站在山坡上默默地凝望下方的山谷。
越往上走,底格里斯河、新橋、洞穴、山腳的村落全景越完整清晰。一轉頭,那方山頭的巖石城堡毫無預警地出現在眼前。緊抓著山坡而建,鑿附于巖壁上,那是一個規劃不亞于現代化都市的洞穴古城。“在戰爭年代,這里甚至還修建有秘密通道供應水。在那時,能夠把水供應到每一家房屋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我們默默地站在山頂望向周邊,不費勁就能想象出Hasankeyf過去的輝煌。

最后一站是Sehmus先生的故鄉米迪亞特。沒有馬爾丁沿山而建的氣勢,米迪亞特顯得更親切隨和。在它的古城里,有許多像馬爾丁那樣年代已久的老建筑,歲月暈染入建造房屋的石塊中,同樣閃耀出迷人的金黃色澤。古城如蛛網般的小巷一條接著一條,隨意游蕩,都能看見老建筑上精美雕刻。
一座醒目的鐘樓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那是米迪亞特政府用以象征當地多元宗教文化和諧共存的代表。鐘樓上的宣禮塔形象代表穆斯林、教堂塔樓代表基督,而孔雀則是少數庫爾德人信奉的雅茲迪教的符號。”Seyran說。這里的人們以自己多元文化并存而驕傲。

在米迪亞特,幾乎每家每戶都有或藍或青的亮色澤木門,透露出居民的浪漫個性。我們的東方面孔在這里備受矚目。許多小孩跑上來用土耳其語跟我打招呼,Seyran為我翻譯,她們想跟我拍照。有趣的是,用的是我們的相機。孩子們只要看到自己被拍入了陌生人的相機,就滿足地大笑著跑開了。

古城里最聚集人氣的地方,是Konukevi,一座居于城中制高點的老房子。它是土耳其電視和電影攝制組最愛的建筑。這座房子以往是新教徒社區首領的公館。在已然充滿風格的石砌體上融入類似洛可可風格的雕飾,增添了華麗感。我忽然聯想到寶萊塢電影里富貴人家的居所,就有那么一種金色氣氛。三層結構的房屋在一樓擁有一個庭院,上層則在兩級各設露臺。站在最頂部,便能像過去的主人一樣視察周邊的城鎮狀態和眺望不遠處的鄉村風景。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