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體:河北燕郊土地使用亂象和開發商、地方政府默許有關
不動產登記的落地直接牽出了河北燕郊一場深層次的土地利益糾紛。
2月8日,三河市不動產登記業務大廳門口聚集了成百上千人,他們迫切希望自己房屋的落宗、不動產登記問題得到解決。
因毗鄰北京通州,河北三河市燕郊鎮的房價近年來呈直線上升。和北京“天價”房屋相比,很多北京上班族還是愿意選擇在此處購房,甚至,這里也衍生了一大批炒房族。
不動產登記出臺后,一些購房者房得知自己房產證上寫著的70年大產權變成了40、50年小產權,甚至有部門聲稱一些房產證是“廢紙”。
一場聲勢浩大的維權活動就此展開。

維權
2月8日上午,燕郊一大批問題房源業主從福成五期小區沿街進行了維權活動。
事件的導火索在于不動產登記出臺后,一些購房者得知自己房產證上寫著70年大產權變成了40、50年,甚至有部門聲稱一些房產證是“廢紙”。
此次維權行動,三河市副市長劉增祿對落宗和不動產登記問題進行了現場回復,并表示:“只要有合格房產證就應該有合格的產權。”
上午副市長劉增祿講話后,落宗等問題并未及時解決。來自黑龍江的業主邢光(化名),在燕郊購買的是福成五期4號樓。據邢光介紹,問題嚴重集中在福成五期,1、2、3號樓落了宗但房屋屬性為工業用地,4號樓的問題更嚴重,屬于違建用地,甚至還不能落宗。
下午三點左右,福成五期2號樓一位業主終于拿到了不動產登記證書。
截止下午四點,福成五期1、2、3號樓只要進行交易就可以辦理不動產登記,4號樓亦可以落宗。
福成五期2號樓的陳建松(化名)仍然守在不動產登記業務大廳不愿意離開。他質疑,原本是工業屬性的房屋現在很輕松就變成住宅屬性了,原本要通過很多流程才能更改過來,況且這涉及到上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土地出讓金。接下來十來天,他還會繼續關注他們小區不動產登記的進一步情況。
據悉,現已認定福成五期、燕潮家園、祥馨日昇等解決了落宗問題。記者了解到,信息大廈等一些小區連房產證都沒有,獲取不動產登記證實屬困難。此外,目前尚未落宗的樓盤還有很多。
燕郊長期以來留下的土地歷史問題,還有待商榷解決方案。
起色
關于不動產登記后爆發的一系列問題,除副市長親臨現場外,相關部門也在展開行動。
三河市國土資源局曾發布,從去年12月1日起,由不動產登記部門統一受理房屋、土地、林地等各項不動產登記業務,由市國土資源局頒發《不動產權證書》和《不動產登記證明》。
2月7日,河北三河市人民政府發表公開信,三河市委、市政府對此問題已經高度重視。現已認定福成五期、福澤頤園14-15號樓、燕潮家園、祥馨日昇、電子城小區可以辦理不動產登記,其他小區正在排查中。
目前,三河市已經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還專門成立了由國土、規劃、建設、房管、財政、紀檢等部門及相關鎮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已經基本完成了對存在歷史遺留問題的小區摸底調查工作。
國土部部長姜大明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燕郊現已有一部分住宅通過了解歷史情況、完善手續可以登記,不久后該問題會解決完畢。
亂象
不動產登記的落地直接遷出了河北燕郊一場深層次的利益糾紛,甚至折射出燕郊土地使用亂象。
此前,燕郊曾多次因土地濫用、房地產違規開發等負面新聞被外界熟知。
事實上,不動產登記成立的目的在于明確房產與土地屬性問題。確切地說,不動產登記證就是要將房產證和土地證合二為一,業主在購買房源時只具有房產證,土地證則掌握在開發商手里,購房者無法獲知房屋的土地屬性。
因此,燕郊開發商在土地屬上動了“歪念”,將工業、文旅、綠化等私自改為住宅用地。一位資深人士直言,不動產登記的問題,除了開發商擅自改變土地使用性質,另外就是規劃、國土、房管等政府部門的默認。
燕郊開發商將工業、文旅、綠化等私自改為住宅用地的土地亂象,背后實則是更深層的利益糾紛。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在目前監管環境下,燕郊住房消費、買賣產生了一些亂象。而中小城市住房亂象居多,事實上,這些城市很多逃避開發模式、交易模式的監管。過去以供應為主的模式,只簡單增加供應量,未來應增加樓盤的內容,進行內容管制。
他還強調,此外,也和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有意識無意識的默許有關,審批上存在疏忽,沒有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燕郊土地亂象背后是非市場化競爭,土地市場進行壟斷,土地交易存在漏洞,影響公平競爭。未來應鼓勵市場化機構進入燕郊市場,只有公平競爭,土地市場規范,房屋買賣市場才會規范。
(原題為《河北燕郊3000業主維權 牽出一場土地利益糾紛》)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