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丝瓜视频▓无码免费,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长腿白丝被c到爽哭视频 ,高清无码内谢

澎湃Logo
下載客戶端

登錄

  • +1

李淼:給小學生講量子力學需要故事和圖像,而非數學和嚴謹

澎湃新聞記者 傅適野
2017-02-09 15:47
來源:澎湃新聞
? 文化課 >
字號

在澎湃問吧中,現任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的李淼人氣居高不下,千奇百怪的問題都向他砸來,他一一作答,簡潔中透著點幽默感。

有人讓李淼給小朋友解釋什么是量子糾纏,李淼的回答如下:“打個比方。有一對年輕的夫妻,妻子去美國生小孩,丈夫留在國內工作。在孩子呱呱墜地的那一刻,丈夫就自動升級為父親,哪怕他當時與妻子隔著萬水千山。換句話說,丈夫當沒當上父親,完全卻決于妻子變沒變成母親,兩人之間存在著一種神秘的,不受時空阻隔的聯系。在微觀世界里,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也可能存在這種神秘的關聯。這種粒子間幽靈般的相互作用,就稱為量子糾纏?!?/p>

對于諸如此類問題的通俗解答,是李淼“科普事業”的一部分。李淼從十多年前便開啟了科普事業。如今,年過五十的李淼坦言做科研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了,因此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普上。從知乎達人到線上課程老師,從直播平臺到各種講座互動,李淼總能結合這個時代層出不窮的新媒介和新平臺,傳達他想讓大眾了解的科普知識。

近期,李淼的新書《給孩子講量子力學》面世,這是一本由線上科普課程基礎上改編而成的書,主要面向小學生,用通俗的語言給他們講述何為量子力學。與此同時,李淼還寫詩寫小說。李淼在采訪中表示:“我希望未來在別人的眼中是一個寫作者和詩人?!?

李淼

小學生需要故事和圖像

澎湃新聞:物理學家、科普工作者、詩人、寫作者、網紅,這幾個身份,目前你最認可的是哪個?

李淼:對于一個跨界的人來說,每個階段的重點不一樣。從研究生開始到五十歲左右,我的重點是研究物理,做出自己能力能達到的最好的研究。這個階段,還有物理學的夢想。過了這個時期,自己意識到一個理論家的黃金時期過去了,再努力也不會做出最好的研究了,就將努力的重心移到更擅長的地方,比如寫作,比如做科普。從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上看,泛義的寫作對我來說更有意義,科普在近期來說則是努力的方向。

澎湃新聞:能否介紹一下《給孩子講量子力學》?

李淼:這本書原則上是寫給小學生的,寫給任何對科學感興趣的小學生,或者任何具有好奇心的小學生。書可以讓孩子看懂,成年人當然也可以看懂,因此這本書可以說是為所有人寫的。量子力學的原理和應用當然不是這本書所能完全涵蓋的,但這本書講了一些重點。

澎湃新聞:和博雅小學堂合作講課,孩子們的反應是怎樣的?和給大學生講課感覺有何不同?

李淼:在博雅小學堂上課是我第一次和小學生在課堂上接觸。這次量子力學課分為四講,我嘗試用最直觀、最圖像的方式來講,為了激發孩子的興趣,還講了不少故事。第一講還有少數人覺得有些地方不夠直觀,改進之后第二講到第四講幾乎完美。當然,形成書的時候,第一講就做了較大改動。這次“實驗”之后,我覺得沒有不能給孩子講懂的科學。至于大學生,大一和高年級學生也不同,大一的學生還延續中學時的學習習慣,需要調動興趣,需要講得簡單點。本科生的課需要數學和嚴謹,小學生的課需要故事和圖像。

30歲前做科普不太好,50歲之后最好

澎湃新聞:根據你的觀察,國內現在的科普現狀如何?與你開始做科普時候相比,是否有改善?又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

李淼:和我十五年前剛做科普的時候比,現在做科普的人多了,但科普的增量遠遠小于科普需求的增量。理解科普即知識服務的人還不多。

澎湃新聞:是否鼓勵年輕人也跨界做科普呢?

李淼:年輕人先得將一件事情搞懂、吃透,再去將這件事講給別人。所以,我覺得三十歲前就做科普不太好。之后,將自己懂的東西講給別人就是值得做的事。五十歲之后,做研究通常難以取得好成績,語言能力的積累和經驗積累到位了,這時做科普當然最好。

澎湃新聞:學術和科普是否是兼容的?對于現在的青年學者來說,科研、教學壓力是否會澆滅他們做科普的熱情?

李淼:將自己研究的事情講給別人聽很不容易,非常不容易,不徹底消化內容就沒有辦法講得好。所以,學術和科普不但兼容,還互相促進,類似“教學相長”的說法。科研和教學壓力不是問題,自己不重視才是問題。

澎湃新聞:在做科普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

李淼:我真的沒有遇到過困難。當然,不斷改進自己的“知識服務”方式是自然的,不是壓力和困難帶來的。

量子力學中最著名的思想實驗“薛定諤的貓”

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速度和大數據

澎湃新聞:《給孩子講量子力學》最后一章討論了量子計算機的可能性,里面涉及了很多非常有趣、時下大家也很關注的話題,比如人工智能。在你看來,在量子計算機還沒問世之前,不存在真正的人工智能。在此前提之下,如何理解現在的AI技術,以及AlphaGo、Master戰勝人類圍棋手的情況?

李淼:目前的人工智能只是速度和大數據,比如今日頭條已經人工智能了,AlphaGo再厲害,不過是加強版的今日頭條功能。

澎湃新聞: 如果量子計算機問世,現在很多科幻劇比如《西部世界》《真實的人類》里機器人戰勝人類是否會實現?制造出量子計算機的未來社會將是什么樣的?

李淼:量子計算機出現之后,一切皆有可能。到了那時,人類可能面臨一些挑戰,例如如何處理人機交互,如何面對一個有人格的機器,這些都是倫理類的問題。很難設想出現了有人格機器的社會是什么樣子的。寫科幻我也許還行,做預言是不可能的。

    校對:余承君
    澎湃新聞報料:021-962866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1
    收藏
    我要舉報
            查看更多

            掃碼下載澎湃新聞客戶端

            滬ICP備14003370號

            滬公網安備3101060200029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

            反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桥区| 永福县| 科技| 昔阳县| 民丰县| 罗城| 南充市| 句容市| 大荔县| 全椒县| 曲松县| 东台市| 大关县| 泗阳县| 铁岭市| 关岭| 白沙| 蒙城县| 乳源| 万州区| 囊谦县| 开封县| 中山市| 托克托县| 东安县| 乌兰浩特市| 宜章县| 时尚| 丰都县| 子长县| 冕宁县| 武安市| 噶尔县| 辉县市| 永嘉县| 泽普县| 福建省| 澄江县| 南平市| 张家港市| 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