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肚子疼不是小事!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急性腹痛是消化內科最常見的急癥,急性腹痛50%是非特異性的,有50%是特異性的疾病。
最常見的一些病因是急性胃腸炎、膽道系統的疾病,像膽石癥引起的膽絞痛、急性胰腺炎、胃腸道的穿孔,以及腎及輸尿管的結石等。

引起急性腹痛的原因很多,不同疾病可表現為不同部位的腹痛。還可根據腹痛的常見病因及病變性質,將急性腹痛歸納為以下七類:
(一)炎癥性腹痛
臨床基本特點:腹痛+發熱+壓痛或腹肌緊張。
比如急性闌尾炎早期可為臍周疼痛,數小時后轉移到右下腹,伴惡心、嘔吐等癥狀;急性膽囊炎則常發生于飽餐后或夜間,表現為右上腹或劍突下疼痛,放射到右肩背部,常伴惡心、嘔吐和體溫升高;急性胰腺炎常在酗酒或飽食后數小時突發,上腹部劇痛,呈持續性,伴陣發性加劇,常伴頻繁嘔吐;急性壞死性腸炎起病急,表現為高熱、腹痛腹瀉、血便并伴頻繁嘔吐及腹脹,全腹壓痛、肌緊張和反跳痛等。
(二)臟器穿孔性腹痛
臨床基本特點:突發的持續性腹痛+腹膜刺激征+氣腹。
以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多見,突然發生的劇烈腹痛,如刀割樣,始于上腹部并迅速擴散到全腹,有明顯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而呈“板狀腹”。傷寒腸穿孔好發于夏秋季節,常有1~2周發熱、頭痛、腹瀉病史。
(三)梗阻性腹痛
臨床基本特點:陣發性腹痛+嘔吐+腹脹+排泄障礙。
腸梗阻臨床表現為陣發性腹痛到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重,伴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腹部X線檢查可發現脹氣的腸袢和氣液平面。值得一提的是腸套疊好發于嬰幼兒,突發無明顯誘因的大聲哭鬧,往往蜷起雙腿或緊抓自己的腹部,可安靜15~30分鐘后又開始哭鬧,類似癥狀反復發作,肛門不排氣及果醬樣稀軟便或指套上果醬樣血跡等癥狀。
膽道系統的梗阻以肝內、外膽管結石為代表,疼痛發作時,患者喜彎腰、屈膝,輾轉不安、大汗淋漓,甚至會出現四肢厥冷、面色蒼白等休克癥狀。
腎、輸尿管結石多為運動后突然發作的劇烈的患側腹部絞痛,可放射到會陰部或患側腹股溝區,嚴重者合并較頻繁的惡心和嘔吐,腹痛發作后可出現血尿。
(四)出血性腹痛
臨床基本特點:腹痛+隱性出血或顯性出血+失血性休克。
異位妊娠破裂出血發生于育齡婦女,有停經史,表現為突然的腹痛和虛脫,常有脈搏細速、血壓下降等。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時,表現為突發的腹部和腰背部“撕裂”樣疼痛.常有瀕死感,迅速發生休克,血壓急劇下降,出現面色蒼白、發紺、全身冷汗、心動過速等;腹部有明顯的壓痛,可觸及明顯的搏動性腫塊。
膽道出血的患者表現為突發性的右上腹陣發性絞痛,隨后出現嘔血或便血(黑便)及皮膚、鞏膜的黃染,即“腹痛、出血和黃疸”三聯征。類似癥狀可以在1~2 周后重復出現.呈“周期性”發作。
(五)缺血性腹痛
臨床基本特點:持續腹痛+隨缺血壞死而出現的腹膜刺激征。
肝、腎疾病、休克,利尿引起血液濃縮等潛在誘因,因過度而持久地血管收縮使血管塌陷,繼而累及黏膜及腸壁的深層,病變廣泛,可累及整個結腸與小腸。早期癥狀重體征輕。發生腸壞死后,腹膜刺激癥狀明顯,伴有嘔吐、休克,常有腹瀉及血便。
慢性腸系膜血管閉塞缺血多發生在中、老年人,常伴有冠狀動脈硬化、腦血管硬化、周圍動脈閉塞疾病、主動脈瘤等。表現為進食后的彌漫性腹部絞痛,餐后15~30分鐘出現,2~3小時后達到高峰,可向背部放射。腹痛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長短與進食的量有關系。
(六)損傷性腹痛
臨床基本特點:外傷+腹痛+腹膜炎或內出血癥候群。
(七)功能紊亂性或其他疾病所致腹痛
臨床基本特點:腹痛無明確定位+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史。
排除常見病因引起的急性腹痛后.要考慮全身疾病或罕見疾病引起的急性腹痛,如腸易激綜合征、結腸肝(脾)曲綜合征膽道運行功能障礙慢性鉛中毒腹型癲癇、急性溶血、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以及腹型紫癜等。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些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也表現為上腹部的疼痛,因此中老年病人出現的急性上腹痛,一定要警惕有無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及時到醫院救治。
文案編輯:楊康寧
責任編輯:李峰
專業審核:趙新剛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