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劇沒火,天理難容
原創 柴柴可夫斯基 第十放映室
2022年的第一天,《對手》宣告大結局。
這部零宣發、無流量的諜戰片憑借過硬的質量吸引了一大波“自來水”的追捧和安利,至今在豆瓣上保持著8.0分的成績,這個評分對近些年的國產諜戰劇來說實屬難得。

當然,追過《對手》的觀眾會發現,《對手》不僅是一部諜戰劇,它更像是一部套著諜戰外殼的生活劇。
《對手》十分生動地詮釋了“間諜也許就在你身邊”。
與大多數諜戰片不同的是,本劇的故事背景發生在當下。郭京飛和譚卓飾演了一對境外間諜夫妻,兩人不僅沒有往常諜戰片里的各種金手指,還頻頻陷入一地雞毛的中年危機中。
觀眾一面對他們接地氣的中年生活產生共鳴,一面又沉浸在一波三折的劇情里跟著主角擔驚受怕,因而每天都有一波網友追劇追到備受煎熬:既希望這對夫妻不要死于非命,又期盼著他們早日自首、重新做人。

一部主旋律國產劇敢于將反面人物當主角塑造,將他們還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又能把正面人物從臉譜化的模板中解放出來,放任他們反復游走于煙火氣與無間道之中。
不得不說,已經完結的《對手》為2022年的國產劇開了個好頭。
01
郭京飛飾演的李唐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同時也是一名境外間諜。最近,他的日子不太好過。
一直和他聯絡的上級幺雞卷款跑路,失去活動經費使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李唐一邊假扮警察四處尋找幺雞的下落,一邊還得安撫家屬情緒——
李唐的妻子,同為境外間諜、如今在中學當語文老師的丁美兮得知經費中斷,在家炸開了鍋。她的一通抱怨讓兩人雞毛蒜皮又進退維谷的中年間諜生活展露無遺。
不僅平時掙不著錢,兩人做任務還得往里搭錢。
李唐為了完成任務沒法接單賺錢,就快窮得連油錢都出不起了,不料還被人打掉了牙,一聽烤瓷牙四千快一顆,只好灰溜溜逃走。

丁美兮的境遇也沒好到哪兒去。十七年前她接受間諜訓練,不僅天天遭受毒打,還被教官強奸,為的是訓練她以后靠色誘騙取情報。

她厭惡自己的任務,又不得不逼迫自己麻木。而李唐作為丈夫,看著自己頭頂越堆越高的帽子,也只能保持欲言又止的沉默。
這樣痛苦壓抑的日子里,兩人的女兒李小滿是他們與正常人的生活之間唯一的紐帶。
然而李小滿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她正值青春期,逃課、抽煙、早戀,叛逆少女的毛病一樣不落,讓早已雪上加霜的家庭又結上一層厚厚的冰霜。
編劇王小槍不慌不忙地花費諸多筆墨描寫這一家三口的關系,每一場戲、每一個人的臺詞都十分準確,很多地方堪稱精彩。
丁美兮因為長期的精神壓力得了甲減,動不動就著急上火,喜歡對著老公孩子發脾氣,口頭禪是“你能不能看著我的眼睛說話”。

中學老師內味過于濃厚
她的日常就是精準吐槽:
抱怨灣灣那邊摳門,又要自己色誘,又沒錢讓她好東西捯飭自己;

她像所有愛操心的媽媽一樣,整天對女兒的行蹤疑神疑鬼,從書包里翻出香煙,痛心疾首地對老公說“這孩子完了,毀了”;
她懷疑家里被偷了,女兒一臉滿不在乎地說家里根本沒有值錢的東西,她厲聲回應“怕你那寶貝耳機被偷了”。
至于丁美兮的間諜本事,正事沒干成幾樣(這對夫妻的任務失敗率大概是98%,剩下那2%的業績全靠火傳魯和劉曉華這樣的倒霉蛋幫襯),用在討債上倒是有模有樣。
從前我們看到的間諜從來只有騙別人的份,誰能想到堂堂一間諜,居然接二連三被騙錢。什么金融理財、P2P暴雷,這種倒霉事全讓李唐一家攤上了。
他們就像普通老百姓一樣,沒法開源,只能靠理財掙點小錢。丁美兮拿著那點可憐的積蓄到處找理財產品,左手算一算右手摳一摳,遭白眼不說,還被騙了個底兒掉。

沒辦法,只好展開渾身解數領著一幫人去討債,沒想到還真讓她干成了。更諷刺的是,這跑路的老板居然也是個境外間諜。
這年頭,干間諜真的不容易啊。
李唐從前是個文藝青年,不僅自己愛寫詩,還知道“我愛你,與你無關”不是歌德的手筆,而是來自一個德國女詩人。
然而麻煩不斷的中年生活磨平了他所有的文藝細胞。寫詩是不可能寫詩了,平時丁美兮發火,他負責滅火,口頭禪是“麻煩就像糖葫蘆/吃飯,得一口一口吃”。
為掌握女兒早戀情況,他運用間諜手段,跟蹤、監聽,操碎了心。看到女兒的內衣出現在小男朋友家里,正在執行任務的李唐像所有父親一樣怒不可遏,狠狠捶了這個混小子的玩偶一頓,又拍拍它,把它放回原處。
看到女兒抽的煙,他自言自語道“小屁孩還抽烤煙”,帶著一點中年人的無奈和苦澀——
為了節省開銷,他不得不戒煙,生活和任務的壓力全靠意志力硬撐。

間諜也要為國家貢獻二胎
在外面跑車,他也盡受窩囊氣。
單位要求司機自己掏錢換專車,他沒錢,跟領導一通發火,沒人理他。臨了,他怒氣沖沖薅走了桌子上所有礦泉水,做最后一點無用而憤怒的抗爭。
看到國家對公民舉報間諜的獎勵金高達50萬,又看看自己每天掙的那么點零頭和上級的空頭支票,李唐甚至忍不住動了自己舉報自己的心思。

毫不夸張地說,這部劇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看李唐丁美兮與“沒錢沒事業孩子還不聽話”的中年危機斗智斗勇。
他們倆的閑聊總是能在間諜任務和李小滿的教育問題之間自如切換,間諜和普通夫妻的身份轉換得那叫一個順溜,可見兩人擁有足夠的默契,也擁有足夠多足夠真實的麻煩,與隔壁的《小敏家》一對比,更顯出本劇有多么接地氣。
02
《對手》哪里是諜戰劇,分明就是一部披著諜戰外殼的生活劇,而且還充滿幽默精神。
日常生活的片段中總會蹦出一些讓人忍俊不禁的臺詞,它們來源于編劇對生活細致的觀察。
比如劇中另一個重要角色段迎九,她是國安專案組組長,致力于與各色間諜斗智斗勇,工作認真乃至于拼命,忙起來完全顧不了家,養老育兒的責任全靠丈夫陳華打理。
一次她來兒子的學校查案,不料在老師辦公室偶遇兒子。兒子見到媽的第一時間是恐慌,慌的不是被請家長,而是——
是不是奶奶死了?

同樣是親子對話的場景,李唐和丁美兮預感到自身難保,準備以去武夷山看日出為由,帶著李小滿連夜跑路。李小滿莫名其妙,吐槽爸媽太過瘋狂。李唐突然坐到小滿面前,十分認真地按住小滿的肩頭說,我們要的不就是瘋狂嗎?
至于這對間諜夫妻常常把“有事找警察”“大陸有醫保”這樣充滿反差的話掛在嘴邊,更是喜感十足。

這種讓人拍腿叫絕的小細節不勝枚舉,它們總是能夠通過簡簡單單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傳遞出豐富的信息量。
然而,跳出來看他們的生活,又會發現那些會心一笑的幽默充滿了悲劇意味。
段迎九是自古忠孝不能兩全,李唐丁美兮是大時代下小人物命如草芥風中聚散。
《對手》給人最大的驚喜莫過于充滿了細節,它以殘酷而溫情的筆觸拿捏住了人到中年的精髓。
那些分貝再高也遮掩不住的力不從心,那些崩潰后又不得不收拾好自己的隱忍,那些明知希望渺茫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向前走的身不由己,普通中年人的窘迫與李唐和丁美兮的間諜身份看似天差地別(畢竟我們印象中的間諜總是無孔不入無所不能),實際上卻與他們的人生境遇不謀而合。
像每一對普通夫妻那樣,李唐和丁美兮的日常對話總是發生在洗腳時、睡覺前和開車中。丁美兮喜歡抱怨對面的那只“大手”不管他們的死活,自己作為棋子整天惶惶不可終日。李唐總是默默接住這些抱怨,像吃飯一樣,一口一口把這些抱怨吞進肚子。

有一段戲非常巧妙地展現了這對“假夫妻”的“同床異夢”。
一天夜里,李唐發現丁美兮晚歸,于是數了數家里的避孕套,發現少了一個,心下了然。幾天后,丁美兮若無其事地抱怨起李小滿早戀的事情,越說越擔心,也數了數避孕套,下意識說了句“沒少”。這時,鏡頭給到李唐意味深長的臉,兩人各自的復雜心情不言而喻。
但是這對“假夫妻”卻有真感情。
丁美兮的愛更感性更瑣碎,李唐的愛更理智更深沉。
早年在訓練營留下的精神創傷始終折磨著丁美兮,這份痛苦只有李唐能懂。無論丁美兮是午夜夢回,還是看到當年凌辱自己的教官失去理智,最后都由李唐將她從崩潰的邊緣救回。
兩人假離婚,李唐省下補牙的錢給丁美兮買了她一直想要的包,換來丁美兮一通臭罵。

李唐為討債被人打掉牙齒,為蒙混過關硬是吃藥吃出心臟病,也只有丁美兮在乎他的死活,會為他流淚。發現李唐失蹤后,丁美兮驚慌失措地四處打探消息,甚至冒著暴露的危險報了警。
郭京飛在采訪中說,全劇沒有一句“我愛你”,這一直讓他難以釋懷。

難得的情話
拍到后來,他實在忍受不了,擅自在某場戲中加了一句“我愛你”。但說完之后,他越想越覺得“不該加,把情感弄低級了”。
這對夫妻常常假戲真做,為了掩人耳目鬧離婚,說出來的卻是掩藏在心里幾十年的真實感受。最后的訣別亦是如此,說的是決絕的話,“但干的全是為對方死的事”。
這些脫離間諜軌道的行為流淌著人性之美,恰恰是這部劇最動人的地方。
03
其實,像李唐和丁美兮這樣假戲真做的間諜夫妻形象,在數量龐大的各色諜戰劇中并不少見。除了網友們戲稱的“乞丐版史密斯夫婦”,《潛伏》中的余則成和翠萍也是大家心中的經典間諜夫妻。
即使眾多珠玉在前,《對手》這部劇依舊不落俗套。
因為它十分大膽地將境外間諜作為主角,并且為他們的人物個性注入了諸多正面要素。這讓他們看起來完全是兩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撇去身份,甚至是兩個值得同情、人性本善的可憐人。
這種宣傳主旋律的方式頓時讓整部劇變得“高級”了許多,主題層次也更加豐富。
傳統的諜戰劇中正寫正派反寫反派,主角們最主要的內心沖突在于理想與人性的矛盾。平庸的諜戰劇會讓神性戰勝人性,高級的則會讓人性與神性保持平衡。
但像《對手》這樣,從正面刻畫通常意義上的反派,試圖從源頭理解他們的動機和難處,理解他們普遍的人性,無關乎神性,也無關乎理想和信仰。
這更像是一曲小人物的悲歌。橫亙在他們人生道路上的是人性的二律背反,由于出場時自帶原罪,他們掙扎的越多,越顯示出人生的徒勞。

想要做個正常人,就得面臨組織的追殺;想要聽命于組織,就得違背良心,終究要放棄正常人的一切,包括他們心心念念想要守護的小家庭。
李唐用了幾乎一整劇三十多集的時間,差點把自己半條小命折騰沒,就為了搞清楚前上級幺雞到底怎么死的,以及他們的退休金是否有著落。
而夫妻倆的現上級、真正的大反派林彧對李唐的所有努力嗤之以鼻。他掌握著真相,肆意操縱著李唐和丁美兮的命運,又冷眼旁觀他們的掙扎。

這又何嘗不是編劇對“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不忿和悲憫?
當然,正是因為成功刻畫了兩個走錯路的小人物身為棋子的悲慘,對他們背后那只“大手”的批判意味也就更加強烈。
不用怎么正面描寫他們有多邪惡多泯滅人性,只要看替他們賣命的人有多痛苦,寧愿自首,做個帶罪的正常人,也不愿再延續被人操縱的命運,主旋律的部分就自然而然地升華了。
難怪網友都笑稱這部劇的“勸降”效果極好。這里沒有居高臨下的道德審判,沒有空洞乏味的口號宣傳,有的只是一個個屬于普通人普通的心愿——
如果有的選,誰又愿意生活得像個提線木偶?又有誰不想正大光明地活著,光明磊落地去迎接生活的難題?

誠然,《對手》是有瑕疵的,而且還不少。
諜戰部分的很多地方只能勉強自圓其說,遠遠算不上有多精妙;中間的節奏被一些青年演員的戲份耽誤,略顯拖沓;大結局有被“和諧”的嫌疑,被很多觀眾吐槽“爛尾”“失望”……但終究瑕不掩瑜。
這部劇不僅在風格和敘事上獨具風格,幾位主演的表演也是花火四濺。郭京飛、譚卓、寧理、顏丙燕、焦剛、何藍逗……在新年交替之際,中、青兩代優秀演員的交鋒終于讓觀眾又一次瞥見國產劇的希望。

這其中除了郭京飛和譚卓之外,很多演員的角色都非常容易淪為走過場的工具人。還好,有足夠用心的編劇和演員,這些角色最終都大放異彩。
這里不得不提焦剛飾演的火傳魯,一個戲里戲外都承擔著推動劇情發展的功能性人物,竟然被焦剛演出了荒誕又深情的感覺,成全了全劇的重要笑點和淚點,令人心服口服。
然而很遺憾,這么難得的好劇卻幾乎沒有宣傳,只有開分和大結局上過熱搜。
看過的人拼命安利,沒看的人聽都沒聽過……只希望接下來的2022年,真正的好劇不要再被埋沒。
原標題:《本劇沒火,天理難容》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