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揭出題奧秘:熟悉的陌生題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經過十天的熱播,昨晚終于落下帷幕。熒屏上,選手們激烈角逐,熒屏下,老百姓爭相關注。它讓更多的普通觀眾走進古詩詞瑰麗精妙的藝術世界,感受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恒久魅力。《中國詩詞大會》的創(chuàng)制,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凝聚了整個制作團隊的心血。筆者有幸參與了《中國詩詞大會》第一、二季的命題工作,并受命在錄制現場提供學術支持。節(jié)目播出之際,不禁回想起命題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中國詩詞大會》的題目面向百人團選手,更面向數以億計的電視觀眾。在生活節(jié)奏飛快的當下,要讓各行業(yè)各年齡段的觀眾坐到電視機前,耐心看完一個半小時的選手答題,其難度可想而知。參與命題的古代文學學者,均有豐富的命題經驗,從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搜尋若干冷門篇章,考問幾個艱深知識點,對命題者而言并非難事。但這樣一來,即使場上選手對答如流,大多數電視觀眾恐怕也只會更換頻道,另覓節(jié)目去了。
所以,《中國詩詞大會》總導演顏芳女士一開始就對題目有明確的定位,她希望大家能貢獻一種“熟悉的陌生題”。所謂“熟悉”,就是命題范圍基本上限于觀眾熟悉的名家名作,避免相對冷僻的作品。所謂“陌生”,就是設置具體考點時,又常常在這些名作中容易混淆的字詞、容易忘記的對聯(lián)、容易忽略的名物、容易記錯的典故上“挖坑”,觀眾自認為很熟悉某些詩詞,但一時間果真能準確背誦默寫嗎?即使能背誦默寫,又是否能確切理解其中每個字詞、典故的含義?即使能理解含義,又是否能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和蘊含的意境呢?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都會有一些看似熟悉、實則陌生的“點”出現,這些就屬于命題的關鍵點。第二季中,如給出下聯(lián)猜上聯(lián)、逆向思維題、改錯字題等,都屬于這類“熟悉的陌生題”。


對于一檔旨在普及古詩詞的電視節(jié)目而言,喚起觀眾對詩句的記憶僅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激活他們內心與古人相通的那份情感,接續(xù)一種精神傳統(tǒng),這樣才能讓觀眾與古詩詞真正產生的共鳴。這就需要題目能夠“接地氣”,貼近當代人的日常生活。比如,命題者將“減肥”與“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化妝”與“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購房”與“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做了“無縫對接”,既讓現今人們關注的這些熱門話題出現在題目中,更讓大家了解,這些話題古詩詞里同樣有所涉及。而且,在節(jié)目中,詩詞的文化、民俗背景常常借助這些話題得到充分的介紹和展現,觀眾們便更容易走進古人的生活、情感和精神世界中去。
由于中國古詩詞所涉及的學問淵深海闊,關于具體作品的理解,古人之間、今人之間也常有分歧,命題者最大限度地選擇沒有學術爭議的內容作為考點,以學界已經達成共識的學術觀點作為依據,這樣就保證了競賽的客觀性與公正性。
為《中國詩詞大會》出題的那些日子,大家隱居京郊,待過好幾個“據點”。我們真好似“閉門覓句”的陳師道,先獨自出題,再背靠背交叉審題,最后將題目逐一“過堂”,充分討論和修改,直到沒有異議才納入題庫。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謂絞盡腦汁,絲毫不敢懈怠。但辛苦中也自有樂趣。有時長時間呆望著熟悉的詩句,搜腸刮肚,一無所獲,忽然靈機一動,發(fā)現新的有趣考點,說出口便引起滿屋盈盈笑聲。又如在錄制現場,每逢“飛花令”環(huán)節(jié)開始,學術顧問李定廣教授和我立刻繃緊了神經,因為萬一選手說出非常冷僻的詩句,或臨時杜撰一句“古詩”,你又如何判定其對錯呢?畢竟再高明的專家也不可能背熟中國古代的所有詩詞,而判定對錯的時間只允許有五秒鐘,否則會影響比賽進程。李老師學殖深厚,胸羅萬卷,靠大腦尚可應付;我腹笥甚儉,只好同時打開三個龐大的古籍檢索數據庫,讓人腦和電腦一起嚴陣以待,確保萬無一失。幸好最后各位選手背誦的都還是常見詩句,一聽便知對錯,算是虛驚一場。





在參與《中國詩詞大會》制作的過程中,我腦海里時常浮現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古詩詞成為全民的精神食糧?詩詞在中國古代基本上屬于精英階層的文化,文人士大夫是創(chuàng)作的主體。古詩詞雖然辭藻精美,韻律動人,但對于沒有系統(tǒng)學習過古代文學的人而言,其古奧的語詞、生僻的典故、復雜的歷史背景,都足以成為一個又一個“攔路虎”,令人望而卻步。讓全體民眾來關注、接受和熱愛古詩詞,看起來似乎是不可能之事。
但《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卻顛覆了我原先的想法。因為它的確點燃了民眾對于古詩詞的一腔熱情。許多家庭全家老小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比賽,競相參與網上同步答題,“詩詞大會”和不少選手的名字,更成為十多天來微博的熱搜詞和微信朋友圈的熱門話題,點擊量以千萬計。這些都體現了該節(jié)目廣泛的社會影響。權威的收視率統(tǒng)計結果尚未公布,但從一些網站反饋的實時收視數據來看,《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收視率肯定將超越第一季,在各檔電視節(jié)目中名列前茅。這就說明,只要節(jié)目制作精良,古詩詞完全可以借助熒屏吸引廣大觀眾。《中國詩詞大會》制作團隊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最終造就了節(jié)目“高雅而不高冷”的獨特風格,使之成為電視綜藝節(jié)目中的一股清流,浸潤了每一位觀眾的心田。
讓古詩詞成為全民的精神食糧,讓中國人真正愛上古詩詞之美,《中國詩詞大會》為我們邁出了可貴的一步。詩詞的盛宴終將散去,激烈的比賽終將落幕,接下來該是翻開書卷,靜心讀詩的時候了。讓我們深懷對自己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份敬意,在未來的人生中與優(yōu)美的古詩詞常相伴隨,體悟此中真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