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導演吳子牛談正風反腐:為官要學于成龍

吳子牛,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代表作《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貞觀長歌》《天下糧倉》《晚鐘》《于成龍》等。近日,中國紀檢監察報記者結合電視劇《于成龍》的熱播,就正風反腐話題對吳子牛進行了專訪。
記者:《于成龍》收視率不僅破“2”,而且“一劇兩開年”,繼1月3日在央視一套熱播后,農歷正月初二又在央視八套復播。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該劇契合正風反腐的時代背景,有現實意義。您怎么看?
吳子牛:首映時我很吃驚,據央視節目部統計,1月3日當天收視率就達到了1.27,最后兩集的收視率高達2.16,屢占全國收視率榜首。我們前期沒怎么宣傳,交給央視三天后就播了,沒想到老百姓這么喜歡。觀眾是有選擇權的,他們在家里拿著遙控器可以自己選臺。
我拍戲時就老說,這部戲非常“接地氣”,就是說它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于成龍身上折射出很多光芒,這種歷史正氣,穿越近四百年歷史,仍有很強的現實溫度。我們說于成龍有家國情懷,老百姓也有!他們喜歡這部劇,正是基于對自己國家民族的愛。于成龍身上清廉擔當愛民的正氣,為百姓審視官員提供了一面鏡子,這就是這個片子觀照當下的意義。
記者:從《南京大屠殺》《國歌》到《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某種意義上,您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心境。拍攝《于成龍》,想表達什么心情?
吳子牛:不論電影,還是電視劇,一名導演接任何題材,都是有感而發的。除了你說的這幾部,我拍的《貞觀長歌》和《英雄鄭成功》等,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在里面。
接到劇本后,我認真地研究了于成龍,被他深深地感動了,我就想把這種感動用作品表現出來。主創開會時我曾說,如果一味描寫幾百年前這個人的事,意義不大,但如果可以撞擊今天的生活,讓你我對這段歷史產生共鳴,這就是文藝作品對人們生活的幫助。
記者:您說過,找到了故事主人公的“魂”,就找到了一部劇的“魂”,于成龍的“魂”是什么?您心中的“好官”是什么樣子?
吳子牛:他的“魂”就是家國情懷、為政清廉、敢于擔當,是他那顆令人感慨萬千的赤子之心!他打動我的首先是他作為中國文人,身上有著強大精神力量。我國是有幾千年深厚文化傳承的國家,《禮記》中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都是于成龍“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思想基礎所在,如果沒有深厚的文化儲備,45歲掣簽出仕的他是不可能有那么大建樹的。
他的“廉”盡人皆知,康熙皇帝稱他“天下廉吏第一”,他任職每個地方的老百姓都稱他“于青菜”。更重要的是,于成龍既廉且能,敢于擔當,從縣令做到了地方大員,去羅城上任時,被土匪綁、差點丟了性命;在福建他指出“衙蠹之害”,即官場上的不擔當,挽救了數千人的性命;在直隸殺過貪官惡吏,包括自己的小舅子……
于成龍身上寄托了我對“好官”的理解。他是立體的,是爹娘的好兒子,妻子的好丈夫,孩子們和藹的爹爹和爺爺,朋友眼中的好大哥,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百姓心中的父母官,皇帝贊不絕口的能臣廉吏。現在的黨員干部也應該向他學習。
記者:拍戲時,您善于宏大主題中的細節刻畫,在正風反腐的主題下,您和身邊人的工作、生活有哪些細節變化?
吳子牛:太多了!我是一名文化人,更是普通百姓,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感受很深。比如奢侈品、藝術品市場,有些字畫、工藝品和藝術品,原來價格被炒得虛高,而且高得離譜,現在基本回歸正常了。實際上,官場上的不正之風會縱容社會上的奢靡和造假之風泛濫,這都是不健康、不正常的。現在,有些字畫的價格一落千丈,比如原來賣20萬元一尺,現在2000元都不到,為什么?原來有人喜歡要,有人喜歡送,八項規定之后,這些都被管住了!包括一些被哄抬的高檔酒價格,現在也回歸正常了,老百姓也能消費得起了,生活中處處都能感到這種正氣帶來的變化。我認為就應該有一股浩蕩正氣充盈在干部隊伍里、社會上和生活中,這樣我們的生活才能越來越美好。
記者:聽說您拍戲很“摳”, 從來不坐房車,很少用大牌演員,為什么?
吳子牛:對,我從來不坐。我認為一名坐在房車里的導演不可能拍出好戲,導演應該永遠在現場,永遠坐在監視器前。而且我拍戲很少用大牌演員,拍戲的錢應該用在制作上。現在有的演員演出費動輒就幾千萬甚至上億元,越炒越高,我也不理解。如果只投資少數幾名演員,恐怕這一年國人就只能看這幾個人的戲了。可是,有很多真正的藝術家,他們不是大牌明星,但能創作出好作品,把他們邊緣化是不應該的,我們的文化應該是尊重勞動和創作。
現在我們也在呼吁,要讓合適的演員飾演合適的角色、創作偉大的作品,這才是對的文藝風氣。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說道,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為人民和祖國鼓與呼。我非常認同,文化是有使命感的,是能傳承偉大精神力量的,不能讓浮躁奢靡之風充斥在文藝中。比如《于成龍》這部戲,如果找很多當紅明星,但從年齡和外形上都不像那個角色,這部戲就折了。
記者:您拍了很多與反腐倡廉相關的“歷史劇”,如《熱血忠魂之獨行侍衛》《天下糧倉》等,是否與自身經歷有關?有沒有打算將當下的正風反腐實踐拍成“現實劇”?
吳子牛:這些和我自身經歷沒有關系,應該是與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相關。我是非常喜歡拍成現實劇的,很希望有一部這樣的劇本,拍出來肯定是一部讓老百姓點贊、讓社會充滿正能量的劇,而且,如果要拍至少要拍上中下三部曲,各30多集。實際上,這種題材在我國的影視里曾經有過,但是總的來說量很小、輻射面也不大。我覺得隨著國家越來越強盛,需要這樣的劇來反映,對影視來說,這是一座富礦。
記者:對今年的正風反腐工作有何期待?
吳子牛:拍完《于成龍》,我深深佩服這個人,他太了不起了,我期待干部隊伍充滿清廉擔當的正能量,也可匯成一句話:為官要學于成龍。
(原題為《導演吳子牛談正風反腐:為官要學于成龍》)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