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不放煙花爆竹漸成習慣,綠色環保引領新年俗
新華社上海1月28日消息,環衛工人陳家云大年初一早上6點在寶山區河曲路的街上忙碌著,相比往年,沒了鞭炮屑,陳家云可以安心吃完早飯,晚出門2個小時。“大家習慣不放了,自然就干凈了。”
28日是《上海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實施后的第二個農歷大年初一。這一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煙花爆竹管控措施,規定上海外環線以內區域都不能燃放煙花爆竹。
“去年還擔心有人放,所以仍舊4點來,但幾乎沒看到鞭炮屑,所以今年晚點來。”陳家云說。市民們的習慣決定了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往年,陳家云都是帶著早飯從4點半掃到9點半再吃。
事實上,在煙花爆竹管控前,上海的鞭炮垃圾總量已在逐年遞減。2008年,全市除夕夜的鞭炮垃圾達1700噸,這個數字到2015年已減少了近三分之二,煙花爆竹嚴格管控讓“量變”成“質變”。
“年味與以往不一樣了,但也安靜了,最重要是安全了。”上海市民陸女士說,往年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年初一新聞里報道多少輛消防車除夕夜出車救火,“現在杜絕了這種樂極生悲,”她說。
上海公安部門統計,除夕當天上海未發生交通、火災事故,實現了外環線內煙花爆竹“零燃放”的目標,外環線外,涉及燃放煙花爆竹的警情同比也下降80.7%。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煙花爆竹少了,“自然”的好天氣也接踵而至。28日正午上海晴朗,空氣質量為良,PM2.5濃度為每立方米62微克,大年初一凌晨,該數字為53,未有明顯變化,延續了2016年農歷新年的晴好天氣。
來自美國的肖恩家住張江地區,工作閑暇時喜歡旅游。他說,以前新年去一些城市,市民燃放煙花后,空氣質量有些糟。上海實施煙花爆竹管控,對空氣環境很有利,他說將爭取成為志愿者支持這項政策。
微信公眾號上一份1000多名以上海網友為主參與的調查顯示,最高的605票認為“霧霾已經很嚴重了,減少大氣污染源”是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主要考量,其次是“消防安全的需要,防止火災發生”。而關于“怎么辭舊迎新”這一話題,投票最多的三個選項是吃年夜飯、看春晚和微信搶紅包,放鞭炮正逐漸淡出上海市民的視線。
(原題為《上海:不放煙花爆竹漸成習慣,綠色環保引領新年俗》)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