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國首部保護烈士陵園地方法規將出臺:消除陵園周邊不利因素

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召開 肖日東 攝
新中國最早建成的國家級烈士陵園將獲專門的地方法規保護。12月30日,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全票表決二審通過了《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條例》,該條例將按照法定程序報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批準后頒布實施。這意味著全國首部保護具體烈士紀念設施的地方法規即將進入實施階段。
作為新中國建成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烈士陵園,雨花臺烈士陵園分雨花臺和望江磯兩個陵園區域。其中,位于雨花臺的烈士陵園區域于1988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群雕像、烈士紀念碑、紅領巾廣場、忠魂亭等紀念設施,是南京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標志和象征。

雨花臺烈士陵園全景 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館供圖
為進一步賡續紅色血脈,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把制定《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條例》列入2021年立法項目。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從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獲悉,今年初,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與第三方共同成立條例起草團隊,起草團隊對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現狀、存在的管理難點痛點等問題進行調研,形成了條例初稿。
二審通過的《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保護條例》共5章44條,包括總則、保護和管理、傳承和弘揚、法律責任和附則。在一審的基礎上,條例充分吸納了常委會組成人員及社會各界的意見與建議。
澎湃新聞注意到,《條例》有不少特色內容,其中提及“實行分級保護制度”。根據保護范圍內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不同特征,分三個層次予以保護:北殉難處、西殉難處、東殉難處、知名烈士墓的本體區域,只能開展必要的保護工程;烈士群雕像、烈士紀念碑等中軸線紀念建筑群的本體區域,只能開展必要的保護、管理、展示工程;保護范圍內其他區域,只能開展必要的環境修復、與文物相關的展示、管理工程。
《條例》強調了“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第十七條規定,中軸線紀念建筑群、北殉難處、西殉難處、東殉難處和知名烈士墓區域確需砍伐、更新樹木的,應當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對此,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樣既提升了核心區域內的樹木保護級別,又維護了核心區域莊嚴肅穆的紀念氛圍。
《條例》第二十一條還規定,陵園管理機構應當根據雨花臺烈士陵園景觀資源分布狀況和周邊居民休閑健身需要,在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以外的區域合理劃定活動范圍,并指定時段。
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解釋,雨花臺烈士陵園坐落在雨花臺風景名勝區內,既是英烈紀念地,又是南京市民日常休閑生活的生態公園和城市客廳。作出上述的規定,既凸顯了英烈保護,也關照了民生需求,統籌平衡了兩種關系,體現了法條的剛性約束與柔性調整相結合的特點。
“通過立法加強對烈士陵園的整體保護,消除或逐步解決烈士陵園及周邊不利安全的因素,既是陵園保護的現實需要,也是傳承和弘揚雨花英烈精神的法治需求。”南京市人大常委會新聞發言人、研究室主任王利民表示。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