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視頻|春運刷臉檢票系統制造者:日本電氣稱不必擔憂信息泄露
2017年春運,“票證人自助核驗閘機”,也就是俗稱的“刷臉檢票”系統,風靡了各大火車站。
據不完全統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西安、太原、武漢、鄭州、長沙等大型火車站,均在2017年春運前夕,開通了自助“刷臉檢票”通道。
通過這一系統,有地方火車站人士告訴澎湃新聞,在工作人員指導幫助下,“刷臉檢票”的速度可以達到“兩秒鐘通過一個人”。
另據報道,據北京西站初步統計,該站啟用的6臺刷臉機,雖然只占全車站進站驗票口的1/20,可通過的旅客量卻是人工驗票口的10倍。
那么,這些刷臉進站的機器是誰開發的?這些機器有哪些神通?如何在高效通關的同時,確保信息安全?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NEC)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澎湃新聞(www.kxwhcb.com)采訪時表示,刷臉檢票系統,可以平均減少每位旅客10秒的等待時間。而且,相關查驗、讀取的信息,保存在符合要求的服務器中,需要得到多級授權方可訪問,無需擔憂信息泄露問題。
日本電氣與合作伙伴一起參與了北京等大型城市的部分刷臉進站系統的研發工作。

“中鐵總統一安排的試點”
可查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的第十屆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展覽會上,刷臉檢票系統就已經亮相展出。2016年年初,北京站成為全國首批試用該系統的站點。但直到今年春運前夕,刷臉檢票系統才在全國多個城市的火車站投入使用。
以上海火車站為例。今年春運前,上海火車站北廣場的4號檢票口被改造成了刷臉驗票通道。在空間不變的情況下,原本只能允許一列旅客通行,現在能允許兩列旅客同時驗票通過,增加了驗票通道數量,提升了通行效率。
據了解,上海站的人臉識別檢票系統尚處于調試階段,目前并沒有完全投入使用,僅在部分時段進行測試。
“從實驗效果來看還是挺順利的。”上海火車站檢票口的一名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在安排了工作人員指導幫助的情況下,速度可以達到兩秒鐘通過一個人。”
據這名工作人員稱,這套系統不是光為春運準備的,之后上海站將逐步以機器驗票代替人工驗票。
鐵路上海站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上海站測試的刷臉檢票機器來自于中國鐵路總公司,上海站負責配合落地執行,“這個系統不是我們車站自己要用的,也是聽(中國鐵路)總公司統一安排,取上海站這個點在這里試一下。具體什么時候普及使用,不是很清楚。”
可資印證的是,稍早之前,中國鐵路總公司方面也曾對媒體表示,今年總公司選擇了部分車站進行了智慧春運的試點,人臉識別檢票系統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


“減少旅客10秒等待時間”
春運的超大客流量,為刷臉檢票系統的普及,提供了一個契機。
日本電氣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春運的客流量是日常流量的數倍,甚至數十倍,使用人臉識別的人證合一查驗系統,平均可以減少每位旅客10秒的等待時間,同時降低人工核查的工作強度,有效地提升了春運鐵路候車站端的安檢能力,并且檢票記錄具有可回溯性。
極限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康利強向記者解釋,人臉識別驗票的系統基本原理是,機器可以讀取身份證的照片信息,然后再跟攝像頭獲取的人臉信息進行特征提取比對,比如面部器官之間的距離、曲率、角度等特征參數的近似度來確定是否同一個人。
“影響人臉識別效果的因素很多:光線、角度、整容、身份證內照片過于久遠、面部的意外損傷都會影響識別效果。”康利強表示,傳統的人臉識別技術需要人工指定機器提取哪些特征參數來做識別,識別準確率不高,速度不快。當下的人臉識別機器已經能夠深度學習,機器可以快速從身份證照片和實時拍攝的人臉照片中提取關鍵的特征值,前期通過大量的人臉圖像對機器進行訓練,充分利用大數據,可以保證檢票的實時性要求。
據公開報道,目前刷臉檢票系統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9.6%。
一位鐵路行業的業內人士認為,刷臉檢票系統未來有希望像高鐵自助檢票閘機一樣普及。“但在普及之前還有一些基礎工作需要做,比如一些車站的檢票口設計并不適合安裝驗票機器,勢必要先對檢票口進行一番改造。另外,機器成本的因素也應該考慮,對于一些人流量不是特別大的車站是不是有更換的必要?機器肯定都需要日常的維護和檢修。”

“提取信息保存在符合國家要求的信息安全等級的服務器中,需要得到多級授權方可訪問”
值得關注的是,刷臉檢票系統已與公安機關系統聯網,如果系統識別到進站人員為網上在逃人員,信息會自動上報到公安系統,可以詳細記錄在逃人員所在車站、通過閘機的位置等,甚至會記錄下該人員通過閘機時的樣貌。
但也正因為刷臉檢票系統能讀取公民的身份證信息,有人表達了對信息安全問題的擔憂。
對此,日本電氣相關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身份證芯片內照片是從授權的讀卡器中讀取出來,是可信環境。車票也是有專有驗票機進行查驗,現場照片是由現場攝像頭拍攝,三者信息來源可靠,并保存在符合國家要求的信息安全等級的服務器中,需要得到多級授權方可訪問,所以用戶無需擔憂信息泄露等問題。
互聯網安全專家李鐵軍向記者表示,類似的機器系統在傳輸數據的過程中會有特殊的加密處理,涉及到信息泄露的可能性不大。

上述日本電氣相關負責人表示,人臉識別技術作為生物識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空間巨大。較之于其他技術而言,人臉識別無記憶性、非接觸性、無抵觸感、自然比對,便利性和實用性很強。隨著比對精準度和速度的大幅提升,人臉識別在公共安防、銀行、交通、學校、大數據、電子商務、會員服務等多個行業都會有廣闊的應用空間。
康利強也向記者指出,不光是企業應用增多,未來在海關人員出入境核驗、公安技偵系統、考試防替考系統等公共領域也會更多地出現人臉識別技術的身影。
不少上市公司也早已落子布局。僅A股市場,就涌現出了川大智勝(002230)、漢王科技(002362)、科大訊飛(002230)、上海普天(600680)、 高新興(300098)、佳都科技(600728)、賽為智能(300044)等眾多公司。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