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打卡“最美車站”復旦大學站:山水畫入設計,滿是書卷氣息

學生持復旦主題卡前來拍照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張慧 圖(除署名外)
“復旦大學站到了。”
12月30日,上海地鐵18號線一期北段開通運營,位于復旦大學邯鄲校區西南角的復旦大學站正式啟用,從該站2號口出來,即可前往邯鄲路校門。這也是中國內地首座“校園地鐵站”,不過,在復旦大學校園內的1號出入口尚未開放。
整體特色與地域文化相結合
復旦大學站獨特的站內設計,特意布置的祝福墻、打卡點,讓不少師生校友和市民趕來打卡拍照。

入站可見大片紅色裝飾
站內裝飾以紅、灰為主調,從門口進入,便是大片紅色映入眼簾。公共藝術墻采用水泥肌理,輔以層層疊疊的燈光,展現寫意山水。站廳層墻面上,鐫刻有11首古詩文銅字,凸顯復旦大學的濃厚人文氛圍。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幾句話出自《禮記·大學》,從2號口順著扶梯下來就能看到。
深入站廳,又可見“卿云爛兮,糺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這是復旦大學的校名出處。
還有一處展示了“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的復旦校訓,吸引不少“復旦人”來拍照留念。

從2號口下來,可見一處古詩文
一位制作古詩文銅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1處古詩文的展示順序在施工中被嚴格限定,觀覽順序應有其特殊意義。
18號線項目公司工程師陳昇也在校訓處留影,并作為微信頭像使用。從2016年至今,陳昇全程參與了18號線建設,見證了這條線路從無到有。同時,他還是復旦大學管理學院90級本科校友,建設者與校友的雙重身份讓他對復旦大學站的啟用更添喜悅。

公共藝術墻采用水泥肌理 復旦大學 供圖
他告訴記者,18號線一站一景,每一站與周邊文化環境深度融合。尤其是被譽為18號線兩座“最美車站”之一的復旦大學站,其公共藝術墻的設計創意靈感來源于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甄選的11首古詩文中包含不少復旦元素。
陳昇介紹,復旦大學站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在于,這是中國內地首座校園地鐵站。與其他通往大學的站點不同,復旦大學站的站本體、出入口(1號口)都在校園內。
不過,據地鐵站工作人員介紹,1號口外正施工,暫時還不開放。

地鐵站與校園建筑群落相融(效果圖)復旦大學 供圖
地下是站臺,地上是校園歷史文化風貌區
當天,由學生和校友創作設計的交通卡亮相。
卡面共設計有四幅圖,現已作為“復旦大學上海公共交通聯名卡”電子卡卡面在“上海交通卡APP”上線使用。

主題卡套 復旦大學 供圖
同款卡套分為“秋時緣起憶校門,半夏風華正相輝”“博學篤志旦復旦,夢有星辰耀光華”主題。
上午,從復旦大學張江校區趕來的研一學生陳必勝拿到了卡套。他說,以前從張江到邯鄲路靠校車來往,容易碰上堵車。今天一路過來都很順利,時間有了保證。
記者了解到,復旦大學站與校園歷史文化風貌區老建筑修復重建工程深度結合。進入站臺層,可以看到復旦大學站名墻。
站名墻展示的是復旦大學1920年在車站上方奠基時的校園規劃,雖然最終只實施了部分,但相輝大草坪老建筑見證了復旦百年風雨滄桑,珍藏了一代代人的記憶。
據介紹,為配合軌道交通18號線一期工程建設,近年來,學校對校園老建筑相伯堂(100號樓)、簡公堂(200號樓)進行復建。
經過此次修復重建工程,整片區域重新規劃,將建設“中華文明資源中心”。修復重建的重點為緊鄰相輝大草坪的100號、200號樓,部分還建建筑采用青磚立面的建筑風格,低調內斂,在新老建筑之間形成有機的對話。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