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青報:不能改善制約生育意愿的社會條件,顧慮就無法解除
近日,國家衛計委對外表示,2016年我國出生人口明顯增加,根據統計局發布的抽樣調查推算數據,去年全國出生人口達到1786萬人,為2000年以來最高。出生人口比“十二五”期間均增加了140萬以上,而且還是在近年來育齡婦女減少的情況下,“說明(全面二孩)政策效果還是得到顯現的”。
一些具體數據也可以說明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一周年的效果。在2013年以前,二孩出生比重在全年出生人口中的占比始終保持在30%左右,2014年、2015年這一比重開始提升,2016年二孩及以上在出生人口中的占比超過45%,較2013年提高了十幾個百分點。2016年人口出生率為12.95‰,是過去15年來最高的,而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86‰,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為過去11年以來最高。
不過,盡管人口出生率和人口自然增長率都在增長,但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仍然屬于低水平,且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長期關注人口問題的學者梁建章預測,2016年和2017年將是出生高峰,但出生人口很難超過2000萬。從2018年開始,由于堆積生育效應弱化,未來10年育齡高峰期的婦女數量會銳減約40%等因素,出生人口將下降。也就是說,全面二孩政策帶來的人口增長,并不一定能夠持續。
從人口性別結構來看,情況也不容樂觀。長期以來“獨生子女”的計劃生育政策,加劇了性別偏好,是非法胎兒性別鑒定的一個主要誘因。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079萬人,比女性多3376萬。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100。近年來,由于生育率穩步上升,對非法胎兒性別鑒定打擊力度的加大,出生人口男女比例開始出現逐步下降的趨勢,但是仍然高達113∶100左右,偏離正常水平。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將導致數千萬男性尤其是農村地區男性面臨娶妻難的問題,形成龐大的失婚群體,引發買婚、騙婚、買賣婦女、賣淫嫖娼、暴力強奸等一系列社會問題。所以,在出生人口16年最高的背景下,如何繼續降低出生人口男女比例,改善人口性別結構,也是一大挑戰。
雖然全面二孩政策已經實施,但是讓年輕人愿意生、敢生的配套措施還沒有準備好,諸多制約生育意愿的因素讓年輕人顧慮重重。國家衛計委2015年生育意愿調查的結果顯示,因為經濟負擔、太費精力和無人看護而不愿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受調查者,分別占74.5%、61.1%和60.5%。不說幼兒園學位緊張、兒科醫生短缺等因素,僅高房價一項就讓很多家庭對多生一個孩子望而卻步。
另一方面,人為限制生育意愿的因素也還存在,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后,一些地方出現了生育小高峰,但一些用人單位馬上便要求女員工“計劃懷孕”“排號懷孕”。女性生育權受到不法侵害事件時有發生,女性產假、哺乳假等權益落實不到位。在職場上,因為擔心抬高用人成本,用人單位對女性求職者的隱性歧視增強,使得女性面臨更為艱難的就業形勢。
不能改善制約生育意愿的社會條件,年輕人的顧慮就無法解除,生育意愿就無法真正調動起來。面對低生育水平,發達國家多通過獎勵、補貼等經濟手段,完善提供托幼服務等社會保障措施鼓勵民眾生育。但目前,我國在減輕家庭育兒成本方面還沒有切實、有力的措施。對此,要加快構建配套的政策體系。通過完善醫療、托育、教育、社保、稅收等經濟政策減輕家庭育兒成本;通過加快婦幼服務體系建設,完善基本生育免費服務制度的建設,保障女性就業、休假等合法權益,為年輕人提供更好的生育服務和權益保障。只有政府各部門分工協作,構建一個良好的生育環境,全面二孩政策的效果才能夠持續,人口才能夠維持在健康合理的水平。
(原題為《年輕人生二孩還擔心什么》)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