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副市長周波為何在這個會上,向上百人公布他的手機號?

2017年上海市科普工作會議于1月22日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本市科普工作將注重政府引導與社會推動相結合、公益屬性與市場機制相結合。力爭到2020年,基本形成一流的科普資源平臺、發達的科普內容創制體系、完善的公共服務配送網絡、領先的公眾科學素質水平,進一步健全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
科普“十三五”規劃提出4個量化指標
市委常委、副市長周波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表示,上海“兩會”剛結束,就召開全市科普工作會議,這充分表明了這項工作的重要性。“我們要重視科普的投入,今天財政局局長來了,很多分管區長也來了,很好。”在結束講話時,周波說:“最后表個態:科普工作不顯眼,一下子沒有很大的成果,但是就像基礎教育一樣,這項工作很重要,是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培養‘科技人口’。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及時與我聯系,我把我的手機號碼告訴大家。”于是,他向上百名與會者報了兩遍自己的手機號,笑著說“大家不要記錯”。
會上發布的《上海市科普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了“135”總體布局。“1”即一個總目標:進一步健全與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相匹配的科普工作新格局。“3”即實施三大工程,包括科學素質提升工程、創新沃土培育工程、科普能力躍升工程。“5”即形成五大亮點:培育一個國際化上海科技節,全面建成科普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上海科普云”,創制一批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原創科普作品,集聚一批社會化專業科普組織,培育一批精品科普場館。
為此,規劃提出了4個量化指標:培育上海科技節等3個以上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普品牌活動;培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普場館,達到平均每42萬人擁有一個專題性科普場館;創制科普電影電視節目等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科普作品5部以上;公民科學素質達標率比“十二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繼續領先全國。
為科創中心建設奠定后備人力資源基礎
市科委副主任干頻介紹,三大工程是“十三五”本市科普事業的重點任務。“科學素質提升工程”針對職前、職中、職后三類人群,既把握各人群的共性,增強市民科學生活、創新創業、參與公共事務和終身學習等方面的能力,又充分考慮人群的差異,對每個重點人群均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推進計劃。職前人群以培育創新實踐意識和實踐動手能力為重點,職中人群以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為重點,職后人群以增強科學生活能力為重點。對于職前人群,規劃提出一個目標:“到2020 年,全市青少年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實踐能力顯著提高,為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奠定龐大的后備人力資源基礎。”
“創新沃土培育工程”將圍繞創新鏈加強科普,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通過培育多樣化的創意教育及實踐平臺,集聚創客、能工巧匠等創意人才,推動創意基因與上海城市文化結合;拓展傳播渠道,加強對創新主體、創新過程、創新成就的宣傳,促進公眾對科技創新的理解、支持和參與;以服務大眾創業為導向,鼓勵公眾圍繞科普相關領域開展創業,培育一批社會化、市場化科普組織。
在“互聯網+科普”領域,規劃提出:更多運用啟發式、互動性、參與型科普傳播方法,提高科普傳播的吸引力和滲透力。鼓勵科普新媒體發展,引導各類科普組織和機構注重線上線下聯動,創設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興科普傳播載體,推動科普相關新媒體實施社會化、市場化運作機制,定期、定向、精準地向公眾推送科普內容,激發創新熱情和興趣。
“科普能力躍升工程”聚焦科普基地、科普內容創作、科普活動、科普人才等重點領域,提升科普基地服務輻射力、擴大科普活動品牌影響力、強化科普內容原創力、增強科普人才隊伍集聚力,確保上海科普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規劃提出,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建設專業或產業科技類、體驗型科普場館,引導企業、基金會等社會力量投入科普場館建設;健全科普場館與學校教育銜接機制,引導科普場館等校外教育機構策劃開展面向少年兒童的動手實踐探究活動,促進館校聯動;拓展郊野科普活動場所,設立科普主題的都市旅游觀光巴士線路,促進科普與旅游深度融合。
原題為《周波副市長為何在這個會上公布他的手機號?》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