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河北科技大學稱正與外企就NgAgo合作,只字不提可重復性
1月19日下午,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的一則“綜合新聞”再度引發了人們對韓春雨事件的關注。
這篇名為“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諾維信公司簽署合作協議”的文章寫道:“近日,河北科技大學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中心與丹麥諾維信公司(Novozymes A/S)就NgAgo技術的應用與開發達成合作,并簽署協議?!?/p>

諾維信重復NgAgo實驗了嗎?
在外界頗為關注的“可重復性”問題上,河北科技大學官網上的這則“綜合新聞”只字未提,只是寫道:“NgAgo-gDNA基因編輯技術工具在諾維信公司的真菌表達系統中已經展現出潛力。諾維信公司對進一步開發NgAgo基因編輯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新產品的開發有濃厚興趣。”
諾維信總部位于丹麥,據其官網介紹,核心業務“涵蓋工業酶制劑、微生物制劑以及生物醫藥成分” ,產品遍及130個國家,并在中國設有“諾維信中國”子公司。
澎湃新聞(www.kxwhcb.com)聯系上諾維信公司在中國的媒體聯絡人Dongyi Chen,他告訴澎湃新聞,“這個消息是今天下午(1月19日)在河北科技大學官方網站上發布的,確實是有這樣一個合作?!钡唧w的協議簽署時間,Chen表示不清楚。
之前,2016年10月14日,河北科技大學曾就NgAgo實驗可重復性爭議問題發表書面聲明,其中提到:“目前,已經有獨立于我校之外的機構運用韓春雨團隊的NgAgo技術實現了基因編輯,該機構與韓春雨團隊的合作正在洽談中。具體信息我們會適時向社會公布?!?/p>
河北科技大學聲明中的“獨立于我校之外的機構”是不是諾維信?河北科技大學1月19日的消息提到的是:NgAgo工具在諾維信的真菌表達系統中“已經展現出潛力”,但沒有提及諾維信有沒有成功重復韓春雨課題組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的實驗。
值得注意的是,在真菌表達系統中使用NgAgo與韓春雨論文中所說在人體細胞中使用NgAgo,兩者并不等同。
諾維信重復了NgAgo實驗嗎?Chen表示:“這個問題比較專業,你給我發個郵件,我去請教一下我們公司負責搞研發的老師,可能他們來做一個回復比較準確?!苯刂涟l稿前,澎湃新聞還未收到來自諾維信的回復。
韓春雨仍未提供原始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北科技大學發表這則與諾維信合作的消息之前,1月19日中午,澎湃新聞記者收到了一封來自《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的郵件。隨著此前《自然-生物技術》設定的公布調查結果最后期限——“2017年1月底前”越來越接近,雜志發表聲明:“期刊獲得了與NgAgo系統可重復性相關的新數據,在決定是否采取進一步行動之前,我們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p>
數據來自何方?澎湃新聞(www.kxwhcb.com)向韓春雨求證,他表示“(數據)是我們給他們提交的”。被問及提交的是不是原始數據時,韓春雨說“不是”。
業內專家向澎湃新聞解釋過,要證明韓春雨NgAgo論文具有可重復性,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供當時的原始數據,而不是什么新數據。
為何可重復性在這篇論文中如此重要?業內專家表示,因為韓春雨報告了一種高效率實現基因編輯的新方法,其“工具屬性”大于“理論屬性”。對于這類工具性和方法學的研究論文,可重復性更是“命根子”。
提供原始數據是為了方便專業同行檢視、研討,國內一所高校生物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此前曾表示:“除了常規的手寫實驗記錄之外,分子生物學研究還會產生不少電子記錄。分子生物學的很多實驗需要生物技術服務公司的外包服務,一般情況下課題組會有相對固定的服務商,在服務供需雙方之間特別容易產生原始的電子文檔。例如,引物設計一般采用電子郵件向服務公司提交,測序結果由服務公司通過電子郵件反饋。所以,有沒有設計過那些質粒、有沒有完成過那些測序,是很容易自證清白的。”
在長達8個多月的可重復性質疑中,韓春雨并沒有采用提交或公開原始數據這一方式。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