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何以蘇東坡的書法對聯(lián)是一眼假——關于文物鑒賞的常識話題
中國瓷器包括銅器香爐的紀年款,凡在器物底下寫上類似“大明宣德年制”格式字樣的時間,最早是從明代永樂、宣德開始。底款“大元國造”、“大宋帝國造”之類的青花瓷器,可能嗎?每件文物的形制款式都有其產(chǎn)生的特定年代,如果有人你說手上有蘇東坡寫的對聯(lián),那也是用不著浪費時間去看的,因為對聯(lián)的盛行要到明代中晚期才開始呢。

我們現(xiàn)在雖然身處網(wǎng)絡發(fā)達的資訊時代,但可能是一個最最缺乏常識的年代。
閑翻趙蘅《憲益舅舅的最后十年》,里面講到2001年11月30日,趙媽楊敏如從南京來看哥哥楊憲益,特地帶來一個香爐給他,說是當初楊憲益在南京時買的,走的時候留下來沒有帶走,妹妹現(xiàn)在要“完璧歸趙”。大翻譯家端詳一會,妹妹強調(diào)說這是文物,還叫哥哥查看爐底,上面刻著“大宋顯德年制”。楊憲益取來字典認真翻查起來,邊查邊說:“南唐后期,北宋以前。大概這樣。”(作者特別在括號里面注:顯德是五代后周年號。)
這段文字,看得我好笑。心想,即便是堂堂大翻譯家,對中國古典文學造詣很深的楊憲益,還有他的妹妹楊敏如,渾不知手上拿的香爐是一件十足的贗品。看來楊老對文物鑒賞還是外行。

也許有人會疑問,你沒有看實物,怎么就知道是假古董呢。其實很簡單,中國瓷器包括銅器香爐的紀年款,凡在器物底下寫上類似“大明宣德年制”格式字樣的時間,最早是從明代永樂、宣德開始。好比iPad上市的時間也就在本世紀,若干年后如果要鑒定這玩意兒,有人說發(fā)現(xiàn)一個1999年出的蘋果iPad,那還用得著看嗎?筆者還親眼看到過底款“大元國造”、“大宋帝國造”之類的青花瓷器,哈哈,可能嗎?
所以說,每件文物的形制款式都有其產(chǎn)生的特定年代,如果有人電話里告訴你說,手上有一件蘇東坡寫的對聯(lián),那也是用不著浪費時間去看的,因為對聯(lián)的盛行要到明代中晚期才開始呢。關公戰(zhàn)秦瓊,哪來北宋時期的對聯(lián)啊。

現(xiàn)在真是盛世收藏,老祖宗也踴躍貢獻GDP,古董地攤像連鎖便利店一樣遍地開花。連我家住的“下只角”,晚上小區(qū)門口的古董攤,也從原來的一個增加到三個。前天晚飯后出來散步,瞥了一眼三個擺攤的小伙,正在席地玩牌。地上攤著的瓷玉雜件里,赫然有一塊朱砂長方墨,上面有陰刻描金“方于魯制墨”五字。字體分明是上海書法家任政寫的,現(xiàn)在“應邀”出來為明代人題字啦。其實上世紀80年代,他曾經(jīng)為《人民日報》書寫過五千個字模,風行一時。后來被制作成電腦字體廣泛運用,作假的人為貪圖方便,直接將字體按照大小打印翻刻就行。同樣的字體,我還在日本軍刀上的銘文,石刻牌匾甚至字畫簽條等上面看到,拙劣無比,是作假里面的小兒科,但照樣能蒙人。只要稍微懂一些書法常識的人是不會上當?shù)摹?

據(jù)說楊老解放前夕和幾個友人在南京上海路曾開設過一家兩層樓的古董店,名叫“絳舍”(前揭書第57頁)。說不定這個香爐就是當時為店里采購的。看來一個偉大的翻譯家,卻不一定是一個合格的古董商,哈哈。北宋米芾有詩云:“天下有識推鑒定,龍宮無術(shù)遼膏肓。”(《自漣漪寄薛紹彭》)對自己的鑒賞水平頗是沾沾自喜。實在說來,孿生兄弟自己的爺娘清楚,只要時時接觸、熟悉、比較,掌握事物的常識性細節(jié),在一般的鑒定里是沒有那么神妙玄虛的。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