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紅網刊文談內江晚報“啞巴說話”:黨媒應以此為契機改改文風
四川省內江市《內江晚報》一則社區慰問困難戶的報道中出現“啞巴群眾說話”,引起輿論關注。內江晚報社回應:該表述是由工作失誤造成,報社正進行整頓,當事記者和編輯將面臨處罰。
澎湃新聞后續報道,居委會辦公室一名李姓值班人員稱,該社區的確有一位名為趙全貴的聾啞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趙全貴的話是他用筆在紙上寫的,“趙全貴平時都是用紙和筆來跟人交流的,記者寫他‘說’了那些話其實并不矛盾。”啞巴用紙寫字回答問題,用“說”倒也說得過去。但新聞報道是給一般讀者看的,書面寫作上的“啞巴說話”,用常識理解,很容易讓人困惑,到底是假新聞還是表述有誤?
這位值班人員的“自圓其說”,是否符合事實還有待確認。但由此事暴露出的黨媒模式化寫作、漠視讀者等現象再次浮出水面。《內江晚報》直屬當地黨委宣傳部,屬于籠統意義上的黨媒。眾所周知,黨媒肩負傳遞正能量、主流宣傳重任,一般都有表揚性報道任務。而表揚性報道大多屬于錦上添花范疇,沒多少人窮究其中細節,記者寫起來也容易,無非是某某說,某某表示,久而久之,記者和審稿人員容易放松警惕。
其深層問題是,黨媒由于體制養護的優越感,放松對自身可讀性的苛求,沉迷于為官方報道事務,而忽視對新聞性本身的追求。黨媒記者都知道,長期以來形成的黨媒風格是,報道要求穩不求個性,多呈現正面而負面或爭議內容選擇性忽視。長期形成的“看上面(領導)報道”,往往屏蔽了普通讀者對新聞故事本身的需求,導致黨媒常常流于乏味不接地氣。試想,《內江晚報》這篇慰問苦難戶報道,如果追求新聞故事性,多從讀者角度采寫,怎會出現如此不考慮讀者觀感的“啞巴說話”?黨媒長期養成的優越感、不多從讀者角度思考的老問題,讀者不領情久矣。
《內江晚報》出現“啞巴說話”,讓讀者啼笑皆非,有工作失誤但也不必上綱上線。背后是黨媒表揚性報道該怎么寫的問題,還有如何適應市場需求、改文風、完善運行機制的深層問題。黨媒盡管一時無生存之憂,但其影響力有萎縮之勢是事實。應對輿情式處分相關人員,只能解決表面問題,不如以此事為契機,多考慮黨媒如何改文風真正遵循新聞規律的實質問題。
(原標題為《“啞巴說話”有誤但不必上綱上線》)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