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能源市場大爆發!盤一盤2021年那些出色的新能源車
隨著21世紀正式進入第三個十年期,新能源市場的蓬勃發展之勢,如同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如期而至。越來越多傳統車企的轉型,也讓越來越多的新能源產品進入市場,更進一步提升了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
現在,2021年即將過去,2022年即將到來,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2021年度凸顯而出的幾款新能源車型,看看它們各自有什么令人無法忽視的地方。
飛凡MARVEL R&R7:“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
近幾年,國內新能源市場不斷涌現出新產品,不少傳統車企通過創建電動子品牌也逐漸開始分身轉型,而飛凡汽車就是其中吸睛的一位“新”同學。

從“R”品牌,到現在的飛凡汽車,在短短的1年多的時間里,飛凡汽車已完成公司獨立。在一切塵埃落定之后,飛凡汽車成為了上汽旗下一個獨立新能源汽車品牌。完成了身份蛻變之后,在繼續推出“智能電動SUV”——飛凡MARVEL R的同時,也終于帶來了獨立運營后的第一款旗艦車型——飛凡R7。
介紹明年下半年交付的飛凡R7之前,我們需要不妨先看看飛凡MARVEL R這款電動SUV。作為飛凡汽車面向25萬元級中高端市場征服消費者的“得力干將”,飛凡MARVEL R在駕駛、科技、設計、空間、三電等多個方面都頗具質感。

它也是首款以“集智設計”理念打造的智能純電SUV,飛凡MARVEL R將優雅純粹、充滿生命力的外形,與集未來科技感和豪華舒適型一身的內飾進行了統一,兌現了用戶對智能純電汽車顏值和品質的想象。
而在駕駛層面,飛凡MARVEL R的底盤,更是飛凡汽車與德國保時捷工程團隊聯合開發的結晶,全鋁材質的底盤,搭配自研三電機全輪驅動,讓其在做到最快4.8秒破百的極速體驗的同時,還能實現絕佳的舒適性與穩定性。此外,擁有三大國際安全認證的電池,也能最大程度打消用戶的顧慮,保證用車安全。
至于科技,則是飛凡MARVEL R質感的集中體現,能夠實現手勢交互與聲控智駕功能的定制斑馬智行Venus系統,可以實現多種交互形式的12.3英寸全液晶交互式虛擬儀表,能夠實現用戶“0焦慮”純電出行體驗的超級充電地圖,飛凡MARVEL R兼具智能科技與豪華質感的表現,無疑能夠最大程度滿足那些有品味、低調務實又追求品質生活的主流家庭用戶。同時高質感的飛凡MARVEL R,也為飛凡汽車穩定向上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作為一個新生品牌獨立后的第一款旗艦車型,飛凡R7身上肩負的責任顯然更多,那么它的產品力是否能夠支撐其在日漸內卷的新能源車圈突出重圍呢?從目前其展現的實力來看,我們似乎不需要過多擔心。
為了打造新時代的智能汽車,飛凡汽車基于“數據決定體驗、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與合作伙伴共創,匯集全球領先的軟硬件技術,打造出了“R-TECH高能智慧體”,而飛凡R7正是基于“R-TECH高能智慧體”打造出的首款車型。

在產品研發之初,飛凡R7就考慮到了全面的兼容、進化能力,從硬件“可插可換可升級”,到軟件“可買可賣可定義”,再到電池“可充可換可升級”多維度的思考,均體現在了產品之中,而其具體的技術呈現,就是全棧自研的高階智駕方案PP-CEM?和上汽零束“銀河全棧解決方案”,這兩種技術在將智能駕駛的技術能級與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的同時,也免除了傳統電動車的諸多使用焦慮。
飛凡MARVEL R與R7產品力的優秀,背后體現出的是獨立煥新后的飛凡汽車創新的思考維度。顯然飛凡汽車想要謀求的是構建車企-汽車-用戶的新生態,通過直連用戶的方式,讓產品成為用戶能夠自定義的產品,不斷創新用戶的用車體驗。這家新生的企業,正在努力實現“用戶導向的數據驅動型汽車科技公司”這一遠大的目標,而我們或將成為其見證者。
極氪001:底子出色、涉世未深的“高材生”
如果要統計一個今年上市前熱度最高的新能源車榜單,極氪001絕對榜上有名。從產品力到話題度,這個全新品牌的首款車型都可謂賺足了眼球。不過,這個底子出色的“高材生”目前涉世未深,還在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的道路上摸索前行。

從領克的ZERO Concept,到后來的ZEEKR 001,這款新車的產品參數一直吸引著外界的眼球。作為一款行業少有的豪華獵裝純電轎跑,極氪001以獵裝轎跑的設計風格、3.8秒破百的加速實力、超過700公里的續航里程,加上空氣懸架、數字底盤、最新一代智能駕駛芯片、感應式自動門、媒體普遍認可的性能和駕駛質感,以及最重要的,30多萬元的售價,從一發布就驚艷了市場。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很多人在還沒有見到量產車之前就進行了盲訂。

面對車主對一個新品牌和新車型的諸多疑問,極氪始終積極地與車主溝通,通過用戶溝通會等方式給車主們進行答疑解惑,收集問題并加以解決,盡可能消除企業與用戶之間的誤解。這家想要做到用戶價值導向的企業未來的發展,值得我們報以期待。
福特Mustang Mach-E:轉型路上,電馬來襲
過去的幾年,福特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的表現,都有那么些不盡如意。對于這家悠悠百年的行業巨頭來說,這場浩浩蕩蕩的電動化轉型浪潮,對它的沖擊顯然不小。這個龐大企業在沖擊之下開始了自己的大象轉身,而我們也終于在2021年看到了福特推出的首款純電平臺車型——Mustang Mach-E。

把Mustang這一功勛之名用到一款電動車上,足以見得福特對這臺車的重視。雖然“電馬”沒了之前“油馬”的澎湃聲浪,但其骨子里還是有那份屬于“野馬”的不羈性格。無論是外觀層面極具力量感的肌肉線條、隱藏式的門把手與車頂設計、Mustang家族一以貫之的三柱式尾燈,以及能夠漂移的后驅版與3.65秒破百的GT版車型,都在告訴我們,雖然驅動形式換了,但它的內核還是那匹自由不羈的“野馬”。
不論是硬朗的外觀還是運動的內核,Mustang Mach-E都做到了讓人折服的“完美繼承野馬基因”。不過,作為一臺電動車,Mustang Mach-E必須要在智能駕駛的體驗方面,體現出智能時代的特點,否則難以在這個智能化的電動時代中保持優勢。

相較于野馬車型上祖傳的只支持導航、藍牙、carplay的8英寸觸控中控屏,Mustang Mach-E則搭載了一塊15.5英寸的中控液晶屏,并且與美規版車型不同,中規的Mustang Mach-E有了福特SYNC+系統加持的優勢,帶來了智能語音、OTA、在線預約等一系列次世代功能,雖然相比本土企業仍有差距,但作為一家跨國巨頭來說,Mustang Mach-E在本土化方面可謂進步明顯。
毋庸置疑,Mustang Mach-E是一臺有趣的電動車,它的出現帶領著總部位于美國密歇根州迪爾伯恩市的百年福特,踏上了一條充滿坎坷但前途遠大的轉型之路。
大眾ID.4:歐洲血統,水土不服?
如果要在今年上市的傳統汽車品牌電動車中,尋找一個市場認可度高的車型,那大眾的ID.系列顯然是不二選擇。尤其是ID.3和ID.4,在歐洲市場用強勢領先的銷量開啟了大眾的純電動車時代。
或許是對中國市場的了解,大眾在中國率先選擇上市的,并不是在歐洲更加吃香的ID.3,而是選擇了國人普遍更加喜歡的SUV車型,ID.4 X和ID.4 CROZZ,成為了中國南北兩家大眾合資企業各自的首款MEB純電動平臺車型。只不過,作為大眾系國產車型中,最原汁原味的與歐洲保持一致的產品,ID.4上市之后的表現尚不能完全讓大眾滿意。

大眾ID.4在造型上有別于燃油車,內飾也大量采用了屏幕顯示,在傳統車企優勢的機械素質方面,ID.4堪稱優秀。今年眾多試駕過ID.4的媒體中,大多數人都認為這臺車稱得上“好開”二字。只不過,對于當下滲透率不足20%的新能源車市場來說,即使是熱銷電動車,其銷量也只是勉強追近熱銷燃油車的水平,大眾積累下來的經銷體系和渠道網絡,還難以快速實現ID.系列車型的銷量轉化。

這些原汁原味的“德味”電動車或許在當下的中國市場出現了一時的“水土不服”,但只要把轉型之路堅持走下去,新能源市場規模爆發之時,大眾有望憑借更加龐大的用戶基數和品牌認可度,在市場上再創輝煌。
比亞迪秦新能源:插混技術遇上最好的時代
2021年應該是比亞迪近幾年最好的時光。
股價飛漲、產品熱銷,尤其是11月90,121輛的新能源車銷量成績,創造了目前為止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單月銷量新紀錄,而這也是比亞迪自燃油車逐步退出銷量主力后,近年來在汽車市場收獲的最高光的時刻。

從年初發布超級混動DM-i開始,比亞迪以一股近乎“秋風掃落葉”的勢頭,席卷了整個混動市場,而混動產品的熱銷無疑是比亞迪今年銷量大漲背后的主要助力。其實,DM-i混動技術的推出,基本宣告了比亞迪放重新聚焦用車過程中,盡可能低的能耗表現與經濟性。而在這樣的思考過后打造而出的“龍頭產品”,就是銷量一再刷新紀錄的秦PLUS DM-i等系列產品。
得益于DM-i車型出色的能耗表現、相對較低的價格、以及混動汽車的利好政策,讓比亞迪精準地匹配上了當下新能源市場的用戶需求,就像那句老話,“一個人的發展不僅要靠自己的奮斗還要考慮歷史的進程”,在插混技術方面一直不懈努力的比亞迪,趕上了對于它來說最好的時代。

不過,在持續熱銷的背后,普遍三個月以上的訂車周期,讓比亞迪的發展也面臨著產能的焦慮,對于一直以來在混動、純電領域“兩條腿走路”、堅持技術自研的比亞迪來說,未來的路依然寬廣。
結語
從上面那些充滿亮點的新能源車之中,我們不難看出2021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稱得上是屬于傳統車企的一年,部分早早展開轉型之路的傳統車企,紛紛在今年開花結果,給整個市場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讓用戶有了更多新的選擇。
而相比暗潮涌動的2021年,2022年或許才是一場新能源車真正的“盛宴”。無論轉型電動的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都計劃在明年將大量全新的電動化產品推向市場。而隨著富有造車底蘊的傳統車企的紛紛下場,新能源汽車市場也必將熱鬧非凡。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