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智能汽車蝴蝶效應:二手車市場醞釀巨變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作者:愚老頭,在雪球設有同名專欄

前一陣子,出過這么一篇關于二手車的文章:《你的電動車,沒有接盤俠》,看完標題你大概就能知道什么內容。
現在的二手車市場,確實電動車很少,新車折舊率也更高,但這個現象也非常合理。
我們保有的汽車總量每年流出到二手車市場都會有一個百分比,這個比值叫做析出率。
從2000年中國汽車正式進入普及期到現在已經20多年了,我們的二手車析出率還是不高,過去5年每年的析出率大概在7%左右,美國這個數值正好是我們的兩倍,大概14%左右。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雖然很火,但也是最近尤其是今年量的上的比較快,保有量本來就不高,流到二手車市場上的車自然也就少,在二手車商手上流轉的速度也不快,車商也往往需要更低的收車價(更高的新車折舊率),更高的中間差價,從而彌補風險和時間成本。
二手電動車的所有問題,背后其實都有著合理的經濟解釋。
燃油車時代做二手車,是典型的地獄模式。中國二手車市場發展了這么多年,獨立的二手車商或者我們常說的車販,還是占據了80%左右的市場份額。
燃油車時代專業買賣二手車,是一門手藝活,因為二手車的車況,一半是科學,另一半是玄學。判斷一輛二手車的車況,哪怕是對于老司機,很大程度上也像是算命,基本上都要靠天吃飯。
對于二手車,除了事故車、泡水車、調低里程表這些常見的坑,最大的天坑在于,機械制造行業有著大量的Know-how,很多哪怕是生產廠家自己都搞不清楚,又何況二手車商呢?往往是車看上去還行,開上去怎么都不對,你還說不出來問題出在哪兒。
機械加工有句順口溜:“大廠凍小廠燒路邊鋪子全靠敲”,將一個圓環套在一個軸上,為了讓雙方結合的更緊密,大廠通常將軸泡進液氮,把軸凍小一點再裝配,小廠正好相反,是將圓環燒紅,燒脹之后套到軸上,如果是路邊攤什么都沒有,就只能錘子硬砸了。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人反應汽車發動機一旦開始修之后就停不下來,因為不專業的拆裝看似解決了問題,其實本身裝配過程反而產生了更大的問題。
這就造成了買賣二手車,變成一項極度依靠收車師傅經驗和天分的工作,一個收車師傅,不僅要能開車判斷車況,還得會修車,能砍得了價,撮合得了交易,對從業人員專業的高要求也限制了二手車公司的做大,我們的二手車商,有三分之二雇傭人數不到4個人,你能想象市場經濟40多年了,還有一個行業三分之二的從業人員是個體戶么?
但現在,二手車市場上方,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正在形成,暴風眼形成之時,必將山河變色,大變局也將隨之而來。
無論大家喜不喜歡,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現在已經不是一個需要爭議的問題,而是一個事實。
二手車保值率的高低,就像股市的市盈率一樣,只要相信的人夠多,就能一直保持下去。只是問題是,當燃油車被電動車取代,建立在燃油車基礎上的這套評估體系,注定也會被連根拔起。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逃不過。對不起,豐田也不行。
電動車相對燃油車,在二手車市場的變化,可以稱得上是革命性的。
電動車沒有那么多的玄學,三電系統很不容易壞。電機和電控技術極其成熟,全生命周期內基本不用考慮維修的問題。至于電池當下雖然問題多多,但技術進步很快,造價注定也會不斷走低,最后變成不是問題,而且廠家基本上都會承諾一段時間內的保修。
最重要的是,電動車強調智能化,整車公司對汽車信息的了解,要比燃油車時代高出可能不止一個數量級。
現在的電動車,出廠就自帶各類感知配置,高清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甚至激光雷達,應有盡有。你的車去了哪里,在哪里停了多久,有沒有出事故,如果廠家再跟保險公司、交警數據做個交叉驗證,個人想在二手車市場上造假虛報基本上是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簡單的說,汽車都要自動駕駛了,整車廠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車況。退一步說,哪怕有一些數據有欠缺,電動車本來就不容易壞,風險的長尾效應并不存在。
而這些數據,在燃油車時代基本上都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那么未來以電動車為主的二手車市場是怎么樣的呢?
首先,這個市場一定是整車廠主導的。
智能化自動化時代,現在主體為個體戶這些二手車商,將逐步退出市場,因為相對大型整車廠,他們的個人技藝沒有了用武之地,就像數控機床的出現,降低了對一線操作工的依賴一樣,電動車時代的大數據解決了問題車的定性問題,三電系統的同質性也讓不同品牌電動車基礎性能趨向一致。
我也傾向于認為,現在的二手車線上企業,在電動車時代如果能跟整車廠有協議,部分接入整車數據,也會出現類似于淘寶天貓或者京東之類的大型二手車平臺。
其次,從保值率的角度看,電動車前期比燃油車更不保值,但后期保值率反而會高。

智能化電動化時代,電動車技術進步很快,電子產品的屬性更強,屬于“早買早享受,晚買有折扣”,前期的保值率肯定是不高的。但到了一個臨界點,電動車的基礎功能行駛保持的要比燃油車好,保值率反而會高于燃油車。
布拉德·皮特曾經主演過一部電影《返老還童》,主人公本杰明·巴頓一出生便擁有80歲老人的形象,隨著歲月推移逐漸變得年輕,最終回到嬰兒狀態,并在蒼老的戀人黛茜懷中去世。
目前至少在二手車市場,燃油車看上去還是青春年少,絲毫沒有老態,但這可能像那部電影一樣,是一種逆生長。燃油車慢慢將他曾經成長的過程倒過來過一遍。每年新車的數量都少一點,保有的車不斷報廢退出市場,隨之相關服務機構加油站、4S店也逐漸減少,又反過來減少了燃油車的應用。
燃油車沒有老去,他只是回到了他初生的狀態。一百二十年前,汽車剛開始大規模進入人類社會的時候,燃油車曾經和電動車平分秋色,但在那個時代,既沒有現在的鋰電池,智能化的基礎計算機也還要一百年后才初步成熟,燃油車這種屬于內燃機時代的產品,出現在電氣化時代,本來一出生就老態龍鐘,只不過時無英雄,豎子成名,相關技術的落后讓燃油車又青春了一百多年。
現在是送燃油車回到嬰兒車的時候了。
原標題:《智能汽車蝴蝶效應:二手車市場醞釀巨變》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并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報料熱線: 021-962866
- 報料郵箱: news@thepaper.cn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1120170006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滬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東方報業有限公司